两岸厂商:布局高端才能摆脱日韩纠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掀起的移动终端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关键零部件厂商也频频上演抢单戏码。由于触摸屏占移动终端产品成本比重最高,相关厂商的角力也最受关注。拓扑产业研究所经理柏德葳近日表示,2011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台,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88亿部,在两大主力产品驱动下,2011年触摸屏需求将达到9.51亿片,较2010年的7亿片增长了34.3%,从出货金额上看将达到85亿美元。
展望全球触摸屏产业,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仍将执市场牛耳。拓扑预估,2011年国内业者出货量市场份额约为20%,台湾地区约为48%,日、韩则各占13.5%和15%。虽然莱宝高科、南玻、长信科技等多家国内触摸屏企业正积极扩张产能并完善产业链,台湾地区也拥有领先于世界的量产经验和实力,但日韩业者一方面掌握材料和技术专利优势,又有自有品牌产品作为自产触摸屏出海口。因此,两岸触摸屏厂商不应自满于市场份额的暂时领先局面,而应尽快思考如何布局附加值高的新材料和OLED等新技术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及早摆脱受制于日、韩业者的困境。
拓扑预测,2011年普通功能手机出货量为7.98亿部,智能手机3.88亿部,其中触摸屏在功能手机的渗透率为33.8%,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则高达87.5%;加上平板电脑的大量出货需求,上述3种产品即占整体触摸屏需求的70%。由于平板电脑面板尺寸约为智能手机的6倍,预估将成为下一波推升触摸屏需求成长的关键。
尽管市场需求庞大,但触摸屏仍然供过于求。拓扑表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仍为品牌大厂掌握,惟有切入品牌大厂供应链,甚至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才能稳守订单。然而,品牌大厂对技术质量和成本的要求极严,小厂无论资源或技术能力都较难满足其严格要求,只有技术优于同业,生产优良率达八成以上,又有系统整合资源可压低成本的大厂,才较有机会接获品牌大厂订单。
身为触摸屏产业后进者,市场份额却能迅速超越日韩美等国,显示出我国触摸屏产业环境已发生质的改变。拓扑产业研究所上海研究员张之烦表示,从2010年起国内触摸屏产业界一直积极进行两件事情:一是扩张电容屏产能;二是高阶ITO导电膜玻璃、盖板玻璃、触摸屏用素玻璃甚至触控IC方面都实现了自制,产业链逐步完善。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如莱宝高科、南玻、长信科技、宇顺电子、超声电子、欧菲光、华睿川等。
在国内100多家触摸屏企业当中,适度整合与淘汰将是必然趋势。拓扑认为,要能脱颖而出,首先就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相关行业经验。如业界称为“触摸屏三杰”的莱宝高科、南玻、长信科技都是以ITO玻璃起家,在镀膜技术上拥有很深的积累,莱宝高科TFT和CF的光刻工艺都可以和触摸屏工艺嫁接。其次,触摸屏产业在扩张和扩产过程中,必须拥有充裕资金。最后,还有一定的关系网和口碑。在电阻屏时代,国内很多企业都与终端客户建立了良好供应链关系,绝大多数企业从电阻屏转型到电容屏的过程中会把这样的优势延续下来。
拓扑指出,目前国内知名触摸屏企业均属于上市公司,而从2010年开始,触摸屏概念一直在中国股市被热炒,基本上国内触摸屏产业并不缺钱。既拥有资金和上下游渠道关系,再加上技术的提升,若能经过适度的企业整合汰换,预估中国触摸屏企业在全球产业界重要性将持续提升。
而台湾地区面板和彩色滤光片厂商为应对触控大潮,也正在积极调整生产线,转移中小尺寸旧生产线至新显示技术或投产触摸屏,以消化过剩产能,强化5代以下生产线利用率。拓扑认为,触控需求倍增对面板大厂如友达、奇美来说,无疑是东山再起的新契机,除了加快IPS面板研发与量产速度并切入触控模块技术之外,更应积极整合一条龙触控产业链,才能有效发挥集团资源效益优势以击败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