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2011】夏普ICC 4K×2K显示器的画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夏普试制的4K×2K显示器在“IFA 2011”(2011年9月2~7日,德国柏林)展区内部的洽谈用特设会场展出。该显示器以在将全高清转换成4K×2K的升频(Up Convert)技术中采用了ICC为特点。笔者有机会仔细观摩了试制品。
“减轻脑部负担”的意思是,大脑不必费力地想像插值,而是自然顺畅地接纳影像
ICC的作用是令因变成电信号而丢失的原始光信号恢复。
4K×2K显示器的最可悲之处在于4K×2K内容。如果电视播放从标清(SD)改为高清(HD),则生态系统就会完全改变,新格式的内容也会积极制作出来。但广播电视因不支持4K×2K内容,因此不适用这种方式。尽管4K×2K相机已经出现,但将在今后面世的4K×2K电视,在没有可满足旺盛需求的内容之前,4K×2K显示器恐怕很难进一步发展。
目前备受关注的是将全高清转换为4K×2K的升频技术。ICC的意思是“Integrated Cognitive Creation(综合认知创造)”。该技术由近藤哲二郎与数十位同伴共同成立的i3(I-cubed)研究所开发,近藤哲二郎是索尼的以高清电视开辟出一个新时代的“DRC”(将标清转换为高清的升频技术)的发明者。
ICC从人类依靠“光的刺激”来识别物体或留下记忆的认知过程着眼,以因变成电信号而丢失的光信息恢复成原样为目标开发而成。该技术具有用来激发人类感情的表格查询(数据库),可将电影像转换为光影像。虽被称为“类似于激发感情的数据库”,但笔者一直不太明白。然而在观看了现场演示以后,笔者感到非常信服。演示时使用了3台60英寸液晶电视(均由夏普生产)。在右面所示的3种(餐桌、樱花、起居室)比较影像中,上图均为以市售全高清电视显示的影像,中图均为采用ICC升频处理后在4K×2K试制机上显示的影像,下图均为采用商用升频器处理后在4K×2K试制机上显示的影像。
原始的全高清影像。
以商用升频器处理的4K×2K影像。与原始全高清影像几乎相同。
用ICC作升频处理的4K×2K影像。可获得与原始影像极为不同的精细感。远近感较强,墙壁花纹清晰可见。近处的玻璃杯等比较明显。
原始全高清影像。
从这些图片来看,此前上市的其他公司的商用升频器与ICC的差别十分明显,精细感差别极大。清晰度当然远远高于原始全高清影像。这完全颠覆了采用升频技术时影像信息量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的常识。让人一时无法相信“升频技术真的能将画质提高到如此程度”。笔者认为,以4K×2K显示器显示的原始全高清影像本身就会形成一个与全高清影像不同的独立范畴。(特约撰稿人:麻仓怜士,评论家,日本画质学会副会长)
以商用升频器处理的4K×2K影像。
采用ICC升频处理的4K×2K影像。可清晰分辨每个樱花花瓣。具细微的立体感。
原始全高清影像。
以商用升频器处理的4K×2K影像。
采用ICC进行升频处理的4K×2K影像。金色墙壁上的装饰、沙发座垫的蓬松状态、质感及窗外树木的深远感比较明显。
右为市售全高清电视的影像,中间为用ICC升频处理后、以4K×2K试制机显示的影像,左为使用商用升频器处理后以4K×2K试制机型显示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