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效应 第一季台湾平面显示器产业产值小衰退7.8%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此外平面显示器关键零组件产业产约为新台币1,150.1亿元,比前一季衰退6.1%,其中彩色滤光片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53.7亿元,偏光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03.7亿元,玻璃基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97.9亿元,背光模组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94.8亿元。
2011年第一季我国大尺寸面板产业产值较 2010年第四季微幅下跌9.6%,来到新台币1,936.8亿元的规模。分析产值变动的原因为第一季为传统淡季,销售状况不甚热络,再加上工作天数较少的影响,以及中国缺工的等种种因素影响之外,另外则是第一季大型面板部分产品报价仍持续走跌的原因所致。
观察各主流规格面板报价的表现,IT用面板领域中的笔记型电脑(NB)面板以及监视器(Monitor)面板率先在2011年开始时止住跌势,直至3月份结束时,部分NB面板报价甚至开始出现上涨1~2美元的空间,说明了IT面板以进入止跌回稳的局面。
而在电视(TV)面板价格方面,第一季为欧美市场淡季,而中国市场在 2011年开始时才陆续将库存清理完毕,开始进行面板备货,然拉货动作不若过去两年同期畅旺,因此TV面板跌势在第一季仍持续,在报价与出货仍属疲软的双重影响之下,也让第一季产值略微走低。
中小尺寸面板需求放大单价提高
在中小型 TFT LCD 面板方面,面对全球第一季的需求不振,各主要面板厂商第一季营收都下滑,不过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有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热卖支撑,以致于下滑幅度较小,而且台湾面板厂商也逐渐将6代厂以下的产线,纷纷投入改生产中小尺寸的面板,以因应智慧型手机3.5寸~4寸面板的需求,及平板电脑10寸左右的需求。
由于面板尺寸需求放大、技术要求提升,再加上需要客制化的特性,中小尺寸面板单价也相对应提高,利润也更好,因此台湾面板厂商都逐渐将旧产线转移作中小尺寸面板,故台厂中小尺寸 TFT LCD 产值在淡季当中,仅较2010年第四季小幅衰退3.0%,达到新台币386.5亿元。
OLED 面板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台湾OLED产业由于 AMOLED 生产能力并未大幅度开出,因此主力为集中于PMOLED ,由于第一季为消费性电子的淡季,PMOLED的价格与出货仍呈现小幅走跌的趋势。
而 AMOLED 面板产品部分,友达的3.5代线产能预定在2011年下半年开出,而奇美电子仍由原奇晶光电的生产线产出,然而产出能力不若韩国业者,因而对产值贡献有限;在 PMOLED 受淡季因素以及 AMOLED 出货不彰的影响下,总计 PMOLED 与 AMOLED 产值在第一季小幅走跌至新台币18.4亿元。
在TN/STN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TN/STN面板产值达43.6亿新台币,相较于2010年第四季产值减少近12.1%。除了传统淡季的因素之外,中小尺寸TFT LCD的威胁性仍存在,加上LTPS与AMOLED在高阶消费电子的使用,STN的市场持续下滑。但是由于TN面板在低阶消费性电子产品的使用,有特殊优势,低成本、低耗电,未来产值的下降幅度将逐步减缓。
淡季影响关键零组件产业产值微跌
再从我国平面显示器产业之关键零组件部份来看,彩色滤光片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随着大尺寸液晶面板在中国库存压力逐渐减轻,但平均售价却仍持续下跌,由于大尺寸面板高世代产线内制彩色滤光片已接近100%,故伴随面板厂的景气低迷的影响,第一季以-8.2%的幅度下跌,产值为新台币253.7亿元。
偏光板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偏光板产值达203.7亿新台币,相较于2010年第四季而言,产值微幅下降0.67%,原因来自于第一季是台湾的农历春节,工作天数与其他季节相较之下,少了将近一周,因此相较于第2010年第四季而言,偏光板的营收微幅下滑。
在需求端部分,由于欧美地区刚结束圣诞节销售旺季,整体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与液晶显示器销售已进入传统淡季,加上2011年农历春节假期天数较短,影响液晶电视、笔记型电脑与液晶显示器销售。
玻璃基板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我国玻璃基板产值表现因淡季因素影响,呈现较为清淡的局面,产值微幅走跌5.7%,为新台币397.9亿元。产值下跌的因素主要还是因为下游面板市场紧缩,业者调低产能利用率以稳住面板报价,因而对上游玻璃基板拉货意愿较为低落所致。不过玻璃基板业者也在淡季时开始进行产品的转型与多角化策略,目前讨论最积极者为玻璃薄化以及强化玻璃的议题,预估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玻璃基板业者的出货量与营收表现。
背光模组产业方面,2011年第一季背光模组产业,受全球终端产品库存调整、适逢中国农历春节工作天数较少,我国背光模组产值下跌至294.8亿元新台币,较上季产值减少8.5%。第一季仍面临终端市场不稳定的情势,而终端产品价格的低迷,反映在背光模组产业的营收当中,3月受惠于面板产业景气稍加回升而上扬,于LED TV、LED Monitor、以及多款Tablet产品出货对营收有挹注效果,但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上游材料的供给,使得背光模组下游客户订单有所修正,故整体来说第一季仍处下跌的情势。
2011年我国平面显示器产业第一季回顾与2011年第二季观察
(来源:工研院IEK ITIS计划,2011/04)
2011年第一季产业大事记
˙中国本土面板厂受日本地震拖累,装机时程延误:
TCL集团所投资的华星光电,其8.5代厂在3月已正式进入设备进场及安装阶段,目前如彩色滤光片等溅镀设备陆续到位,将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月时间。TCL集团高级副总裁、华星光电执行长贺成明表示,尽管日本地震对一些主要设备的交货时程有一定延误,但公司正在积极和供应商一同想办法尽力把影响降低,公司有信心在第四季度达到量产水准。
不过受到日本大地震影响,面板前段关键制程的曝光机台厂商Nikon与Canon设备工厂都位于灾区内,因此影响到后续面板产业的前段关键设备交货的时程。友达执行副总彭双浪也指出,日本地震的确会影响到中国的8.5代厂建置计划,对于今年内新增的面板产能将会有压抑作用,此外近期南韩面板厂LGD透露将延后在广州8.5代厂建厂计划,外传三星也将延后登陆建厂的时程。[!--empirenews.page--]
目前中国当地面板市场成长率已有趋缓的趋势,产能大幅开出将造成供过于求,形成价格崩跌的窘境。随着韩国业者传出延后在中国投资的消息,除主要原因为2010年第四季景气呈现旺季不旺,使韩厂面板营收获利不如预期外,更由于韩国本地产能已投入大量资金,贸然前往中国设厂,若当地市场因供过于求造成面板价格崩跌,将对业者的资金调度与经营带来影响。
而本次日本地震使得Canon以及Nikon等生产曝光机设备的厂商受到影响,由于曝光机为面板生产中最关键的设备,若曝光机装机时程延后,对于目前正积极建厂的中国面板厂来说,虽对其8.5代线产能开出带来冲击,然而或许可以抒解目前以及未来一年内的面板价格持续走跌的压力。
˙日系中小尺寸面板转单效应,可望于第二季逐渐显现:
受到日本地震及限电等因素影响,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大厂包括NEC、HITACHI、TOSHIBA近期产能受挫,预料最快要等到4月份以后才会陆续复工。但因下半年就是传统旺季,市场预期,这可能将使部份日系中小尺寸面板订单,转移外包到台湾面板厂,可望对台系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商第二季到第三季业绩表现,带来正面助益。
不过,业界表示,由于日系中小尺寸面板厂商的产品,多以利基型市场为主,例如医疗、工控、航太等等,产品开发到客户认证,时间动辄1-2季,能在多快时间内转出外包订单、进而反映到台系面板厂的业绩,实质面可能还要继续观察。惟若就传统旺季一般是下半年来看,推估最近1~2季内(也就是台厂的第二季到第三季)应该有机会陆续反映这些转单效应。
日本地震对显示器产业的影响虽然不大,但地区限电及地方重建总是有些微影响,以致于预估日本中小尺寸生产有可能不足,虽然4月份之后可恢复,但这段时间的供货必须要补足,因此台湾厂商有可能受益,也可能因此建立为供应商管道,成为长期供应商关系,更有利于台湾未来发展。
˙背光模组藉由LED以及面板厂进行垂直整合等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1年 iPad 2 上市后,整体出货量将会较去年放大数倍,加上其他厂商的平板电脑背光商机,将由瑞仪与中光电分食。瑞仪去年透过LGD成为iPad背光模组供应商,继2月份营收以52亿元创下新高,市场预期,瑞仪3月份营收有机会持续攀高、有机会挑战新台币55亿元,第一季营运表现淡季不淡,平板电脑与液晶电视将是成长主力。
中光电则是因奇美电而拿到iPad2背光模组订单,中光电对于首季业绩也是乐观期待,再加上新增加一家日系品牌大厂的LED液晶电视背光模组订单开始出货,首季将走出去年第4季的谷底,营收表现可望反转向上。
另外为整合集团资源、扩大营运规模,友达旗下背光模组厂达运按景智普通股2.25股换发达运普通股1股(2.25:1)之比例发行新股予景智股东,合并基准日暂定为2011年9月1日。友达表示,达运在合并景智后,可结合双方在面板产业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优势及上下游市场运行策略,提供完整的各式液晶面板组装代工及整机出货的服务,藉以发挥更大经营绩效。
2011年,对台湾的背光模组产业来说,有两项重要的议题,第一是 LED背光导入平板电脑(Tablet)与电视(TV)产品的挹注,新产品主要受惠于平板电脑的导入 LED背光,加上 2011年各家相继推出此类产品,台湾背光模组厂商持续受惠;同时,主要营收来源的TV产品也持续带入 LED背光产品的营收获益,故平板电脑与电视产品导入LED背光成为台厂第一季获益的重要来源。
第二是面板集团的垂直整合愈发显著,友达整并旗下背光模组公司达运以及组装代工公司景智,未来将持续提供一条龙的生产方式,以集团的内部的整合生产,未来也可扩大与合资公司的合作内容,此类的生产模式于持续产业界扩张中,未来背光模组厂不能避免地都整入LCM段共同生产,考验的将是各家的合作模式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2011年第二季平面显示器产业展望
综观 2011年第一季全球面板市场,呈现出淡季中的淡季的表现,韩国的Samsung以及LGD两大业者在2010年第四季交出营运获利不佳的成绩单后,2011年第一季仍表示获利状态仍呈现紧缩的局面。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台湾业者的经营表现上,在面板报价持续低迷与出货无法大幅放量的影响下,2011年第一季整体的表现仍未能为整体面板产值注入强心针。终端市场需求不振的因素在于欧美市场仍属萧瑟,而中国市场则是过去一年因库存堆积导致需求的不稳定,更让面板厂在生产排程上平添风险。
因此寻找新应用开拓新市场,将旗下产品线进行转换与多角化,也将是2011年全球面板业者的主要策略;2011年应用产品的镁光灯集中在智慧型手机以及Tablet等产品,也促使台系面板厂加速在此类产品的研发投入。
目前不论是一线厂的友达、奇美,或是二线厂的华映或是彩晶,都纷纷加重5代线以下的产品线制程转换至中小型产品的比重,过去不受关注的中小型面板产品,渐渐获得面板厂青睐的眼光。因此最快在第二季后,我们将可以看见国内中小尺寸面板的产值不断扬升,大型面板产值趋缓的有趣现象。
在大型TFT LCD面板产业方面,展望2011年第二季,众人所关注的日本地震后续效应,在关键零组件的供应上并无明显的影响,而日本面板业者本身受创程度亦不如想像中高,终端品牌转单效益有限。
而目前IT与TV面板报价跌势已逐渐稳定,应有开始上涨的机会,可以期待的是,中国五一假期预计在终端库存压力减缓的情形下,备货意愿会较第一季来的更为积极,有助于提升淡季的出货表现。然必须注意的是,部分业者开始进行产线转型,大幅度提升中小型面板的出货,这将会对第二季的大型面板产值带来影响,值得多加关注。
在中小型TFT LCD面板产业方面,预计2011年第二季,因日本受到地震及限电等因素影响,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大厂包括NEC、HITACHI、TOSHIBA近期产能受挫,预料最快要等到4月份以后才会陆续复工。预期这可能将使部份日系中小尺寸面板订单,转移外包到台湾面板厂,可望对台湾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商第二季到第三季业绩表现,带来正面助益。加上智慧型手机出货将成长,同时台厂将陆续开始供货非iPad体系的平板电脑用面板,这些都将驱动台湾中小尺寸面板厂商的出货,预估产值将可成长12.3%,来到新台币475.4亿元。
OLED面板产业方面,2011年第二季,若下游终端业者进行库存回补,预估第二季我国OLED产值将能小幅上扬,达到新台币18.8亿元的规模。在TN/STN产业方面,因终端需求预期将在第二季后浮现,预计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销售将持续成长,因此预估台湾TN/STN面板产值将上升7.1%,达新台币46.7亿元。[!--empirenews.page--]
关键零组件之彩色滤光片产业方面,展望2011年第二季,其与面板厂搭配的彩色滤光片内制产能则持续扩充,也将跟随大尺寸面板的景气逐渐回温而成长。预估2011年第二季的大尺寸TFT LCD面板价格回稳,以及出货持续成长,故预估彩色滤光片产业产值将成长约9.1%,来到新台币276.8亿元。
偏光板产业方面,受惠于下游面板产能逐步回复正常,将有助于刺激偏光板的销售,预估台湾偏光板产值将成长4.3%,产值将达新台币212.4亿元。玻璃基板产业方面,观察第二季的表现,由于下游面板报价在第一季结束之后已呈现止跌回稳的局面,对于第二季的玻璃基板拉货意愿将有所提升。
另外国内面板业者陆续在中小型面板的市场开拓上颇有斩获,预计将对薄化玻璃以及强化玻璃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这股需求能否明显带动台湾本地的熔炉产线转换,也将是观察的重点。背光模组产业方面,展望2011年第二季,预估台湾背光模组产值将成长9%。
由于2011迎向LED背光的产品渗透率加速抬高,包含Tablet、TV、Monitor等应用产品,可望持续带动背光模组营收上扬。在背光模组厂商客户组合方面,由于打入美、日系领导品牌厂商供应链,受惠于各背光应用产品的订单,2011年第二季产值将达新台币321.3亿元,逐渐恢复以往的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