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年80多家LED企业关门 企业欲抱团打天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钧多立老板“跑路”事件震动业界,深圳led企业生存状况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10月24日深圳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又特意为深圳商报独家召集专家学者、业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座谈,专门研讨目前深圳LED产业面临的困境及今后的出路。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业悄然倒闭或清盘。
企业初现外迁苗头
座谈会上,促进会名誉会长王殿甫在谈到钧多立倒闭时说,就像电视机厂家原来全国有300多家,最后只剩下6家一样,深圳1300多家LED企业绝不可能都能生存下去,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倒下。根据他的调查,今年以来,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业破产或被清盘,只是因为钧多立规模较大、董事长毛国钧“跑路”才掀起如此大的风波。
与王殿甫所说的80多家LED企业关门不同的是,另外一些企业则选择了外迁。记者在座谈会前采访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鲍恩忠时了解到,目前,深圳已有几十家LED企业迁往外地。去年12月,嘉泰集团将其生产基地迁往江西吉安;今年6月,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的工业园开业;这个月,深圳市联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的科技园开始投产,而深圳唯一从事上游芯片以及外延片生产的LED企业奥伦德也早将其外延片生产转移到了江门。此外,据促进会掌握的动态显示,还有数十家企业准备外迁。
“深圳LED产业就是中国LED的代名词。而现在深圳在国内LED产业中的地位正在逐年下降。”座谈会上,深圳大学光电子科学技术系主任柴广跃教授谈及深圳LED产业现状不无担忧,“曾经的中国LED的代名词,深圳LED产值从占全国70%已下降到目前的1/3,到2020年占到1/5都成问题了。”
面临国际专利诉讼
深圳聚作实业有限公司是日本LED巨头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的最大客户,其产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市场。聚作实业董事长肖灵说:“日亚方面很直白地告诉我们,‘现在你们小,只要产品好没有核心专利我们暂时不追究,但日后你们做大了,我们肯定起诉’。”肖灵建议国内尽早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行业标准,否则未来不少企业将面临被国际同行诉讼的命运。
据了解,LED上游芯片生产主要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技术国产化进程较慢,核心技术的缺乏直接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以深圳为例,深圳有1350家LED企业,却只有奥伦德一家企业从事上游芯片以及外延片生产,其他多是从事中下游封装与应用的中小企业,并且多数技术与研发投入不够。
呼唤“有形之手”扶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LED作为新兴产业,近10年来发展非常迅猛,产业产值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国全行业产值为1200亿元,深圳为400亿元,而今年,全国可望达到1500亿元,深圳可望达到500亿元。尤其是LED照明,作为人类的又一次光源革命,在全面替代白炽灯后,LED照明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产业,为什么却在深圳有点没落了呢?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行业大佬们分析认为,这固然与资本纷纷涌入造成行业竞争激烈、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造成外部环境欠佳有关,但产业缺少理性规划、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邦贝尔董事长李盛远说,现在有人说LED已经被做烂了。做烂的原因不在于这个产业不好,而是“人为”的结果。这有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这又有企业诚信、战略定位和研发投入三个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今天看到做显示屏赚钱就做显示屏,看到路灯赚钱就做路灯,没有一个主业,“这样的企业不死才怪。”LED的关键在核心专利,飞利浦一年研发经费5000万美元,深圳所有LED企业的研发经费加起来恐怕都没有这么多。
第二是政府层面。2009年3月7日,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深圳市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政策出台的时候,我们真是热血沸腾。可是,由于政策没落实到位,政策执行缺乏连贯性,现在深圳对LED产业的热情反而还不如其他地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半导体照明实验室副主任钱可元也说:“在政策方面,深圳走在前面,现在LED在全国很热的时候,深圳反而出奇的冷静了。”
深企准备抱团打天下
在座谈会上,对于深圳LED的出路问题,专家学者、行业大佬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但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抱团发展”
王殿甫说,深圳LED要想继续领先全国,下内功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务之急。目前,LED正从开创阶段过渡到调整阶段,未来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倒闭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抱团打天下、不断重组、整合非常重要。
促进会秘书长凡人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顺应这种抱团发展的要求,促进会在刚刚召开的理事会上确定促进会未来工作重点时决定:在年底之前成立三家实体公司:设立节能投资公司,建立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平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设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为自主创新及成长型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设立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把人才当作产业来经营,为企业解决高端人才紧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