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2周年 照明变迁再回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悠悠六十二载春秋,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每一个角落都燃着希望之火。照明行业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2周来临之际,阿拉丁照明网特将推出“照明变迁史”、“‘十一黄金周’国内10大夜景观赏圣地”、“历届国庆晚会璀璨灯光放送”等相关报道,让我们回眸照明业那一面面旗帜,记录不可不说的灯光记忆,并一起享受照明业发展带来的灯光视觉盛宴。
不可不说的灯光秘密——纪念建国62周年系列报道一
历尽62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足迹也见证了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回看中国照明行业,虽然没有祖国那样深远而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城市不断的变化、生长和发展,塑造的城市夜景照明就凝聚成石头的历史、积淀的文化结晶,供人们享用和欣赏,显然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有着太多可说可记录的灯光记忆。
回眸照明行业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灯具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中国现代灯具发展的初潮。在这一段时间里,一大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和装修向当时的灯具行业提出了挑战,并刺激着灯具工业的发展。 这时候中国灯具工业再不仅仅只能生产普通白炽灯泡、马路弯灯、机床灯、船灯、工地投光灯、照相灯、舞台打光灯、日光台灯、轧床灯等,而是不断研制出更先进更现代化的灯具。这其中既有环境安定,国家对于灯具行业的支持有关,又与当时照明行业的实际需求有关。从七八十年代昏暗的煤油灯、昏黄的走马灯到荧光灯、节能灯、led等新型光源的出现,让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灯光色彩斑斓,使照明业翻开一篇篇新章。
然而,中国灯具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年动乱时期灯具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使原本基础薄弱的灯具工业遭遇停滞的命运。这样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灯具发展的新一轮高潮才初现端倪。
总体来说,建国62周年,我国照明行业的发展可以分成两大块,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照明技术处于效仿和初步起步期;进入70年代,我国照明技术逐步走向自力更生的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照明技术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期,但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从水平低,市场上只有灯具,根本不存在灯饰这个概念。而大型的灯具厂主要存在于广东地区,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也有,不过不多。
改革开放后的10年,中国足足做了10年的模仿。引进国外的设计模式、产品来进行仿制,在国内企业也互相模仿,甚至连产品目录也不例外。走过这几年较为黑暗的时代后,我们开始反思,意识到照明灯饰是需要自己设计的,设计出适合人们使用的。但是那个年头,中国还没出现照明设计师,企业也比较着重灯饰的造型,就找来了许多美术人员来进行外形设计。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很美观,但是与生产实际严重脱离,设计出来的灯饰是生产工艺无法做到的。从改革开放一直走了快20年的弯路,人们开始意识到生产工艺和设计的密切关系。到了今天,照明行业发展得比较成熟,设计人员知识全面,以后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对照明行业影响最大是电光源的发展,发达国家照明能源消耗占总能源的25%以上,而我国接近20%,发展节能LED照明是照明行业一个很大的趋势。
尽管国外一直在对中国节能灯进行反倾销或者知识产权壁垒的设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节能灯总产量中85%由中国制造,中国为全世界节能灯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可不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在尖端的光源技术上,我们与世界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国家和照明企业在研究投入、自主创新上不如国外一些大公司。国外企业通常都将产值的6%左右投入科技研发,而在我国的大部分照明企业中,这一数字甚至连1%都达不到。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重视,研发投入太少是目前许多国产品牌的顽症。尤其在LED方面,目前,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国际试验田”。
目前,在广东、江浙地区光源灯具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国照明产业两个中心,如今,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电光源产业基地。随着光源灯具产业的发展,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生产基地开始登上照明产业的舞台,续写着中国照明产业新的光辉篇章。
尽管如此,我们中国现在与国外大企业的差距还很大:关键问题是中国的照明企业积累太少,历史积淀短,综合力量不足。中国大部分照明企业起步较晚,平均才10—20年的积累期,而国际品牌如飞利浦、欧司朗、GE等历史很长。他们对人才的吸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抓得很紧、投入大,他们开发一项新产品,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有的要10多年才完成,等技术和成熟之后才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