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业:实现产业突破 投资回报曙光初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十二五规划在工业篇的开头就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十二五规划”工业篇的蓝图上,电子信息产业占据了极大的篇幅,而液晶显示产业则因其产业突破,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粮食产业”不再受制于人
从半导体革命到互联网革命,再到今天的云计算,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但遗憾的是,自从全球半导体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半导体核心元器件领域从未出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强国之梦一直未能实现。
在海关总署2010年的进口产品排名中,单项进口额最高的前四项分别是石油、铁矿石、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屏,而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与软件正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基础。有专家表示,国务院在今年1月底发布的《进一步鼓励软件政策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目标就是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中国大陆首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建设,填补了中国大陆32英寸以上液晶屏的制造空白,标志着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这条生产线自去年10月正式量产后,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综合良品率已经达到95%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预测,这条6代线将于今年5月实现满产。
多年从事平板显示产业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京东方不仅能自主建设我国首条6代线,而且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使产品综合良品率达95%以上,充分说明我国本土企业已完整掌握了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
平板显示产业又被誉为信息产业中的“粮食产业”。“粮食产业”不再受制于人,意义自然非凡。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也视察了京东方合肥6代线。习近平充分肯定京东方在开展研发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
自主创新缓解“缺屏之痛”
在两会前夕,前工信部长李毅中(专栏)就曾专门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表示,中国十二五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力求在电子信息产业等关键产业上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
关键产业的关键技术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在追求核心技术的道路上,京东方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进取。
在2003年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之前,京东方曾有过很多“看似容易”的机会,即开始国际合作,或接受技术转让,但是京东方都没有选择。因为历史经验证明,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就不可能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工业,无法实现长足发展。
然而,技术绝不会因为购买了设备、产品、完整的生产线甚至专利使用权,就能够自动“转移”到购买者手中的。收购是为技术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有效吸收外来知识并生成自己的能力,仍需要自主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和积累。京东方正是通过自主建设北京5代线,对收购获得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真正转化为其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形成了自主建线、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京东方才能相继建设了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
也正因如此,北京5代线承载了京东方很多的培养和创新重任,其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一般来讲,一条线的经济切割应该是两三种产品,但京东方5代线最多的时候要在一条线上运转17种产品。这是因为京东方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乃至北京8.5代线的产品开发、市场开发都要在5代线上先完成,相关技术和工程人员也要在5代线上进行先期培训。
如今,京东方在北京已经建有技术中心,我国首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就落户在京东方技术中心内;在合肥建设了“安徽省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合肥工业大学联手,进行高精尖人才培养以及自主专利技术的研究;在成都,京东方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OLED联合实验室。通过这一系列自主建设与合作,京东方形成了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平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京东方拥有可使用专利技术5000余项,每年新增申请专利超过500项,位居国内先列。
2011年,随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满产以及北京8.5代线的投产,困扰中国彩电产业多年的“缺屏之痛”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变。
据公告显示,其北京5代线产线折旧将于明年结束;同时,5产品结构调整也将逐步完成,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液晶显示产业投资见曙光
尽管中国液晶显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然而自从全球半导体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未在半导体核心元器件领域出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也从未在这一领域有过如此大规模集中投资,这让许多人都不由得捏把汗。
更何况,液晶显示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周期和规律,进入者都要在“惊涛骇浪”中寻找曙光和未来。
在液晶面板产业,有一条著名的“魔鬼曲线”:随着对液晶面板的投资规模增大,每隔12至18个月,液晶面板的价格就会大幅波动,直到市场消化了新增加生产线的产量,液晶面板的价格才会回复平稳,进入其中的企业无不受其影响。京东方海外同行的发展也曾饱受产业周期的磨难,连亏多年。
也正如产业历史所证明的,进入这个行当就骑虎难下,只有继续投资扩大规模。跟行业巨头相比,京东方饱受液晶显示周期折磨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它不够大。因此,要想在液晶显示产业中成长起来,就意味着必须继续建设更高世代的生产线,也就意味着即使处于亏损期也必须继续投资。从某种角度看,京东方看似正在进行一场“豪赌”:当自己的运营还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转换边缘时,就募集400多亿元资金投入6代线和8.5代线的建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行动符合产业的规律和特点,巨人只能这样成长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自主的关键技术和培养起来的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京东方在金融危机之际大举扩张,先后以175亿和280亿元投资建设合肥6代线与北京8.5代线。[!--empirenews.page--]
相信随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满产和北京8.5代线的投产,我国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极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而我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前期投资回报也将曙光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