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多立事件启示:LED企业需绸缪于未雨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笔者做为LED行业的从业人员于是很荣幸的在一天内接到了不下十个电话询问事件所谓的“真相”,更有直接或含蓄的问及如何看待行业前景。于是笔者在暗自庆幸被人重视的同时也开始郑重的思考这个“光明”的行业。辗转反侧后忽然发现其实事情本来就很简单。钧多立事件在我看来本质有二:一曰偶然,一曰必然。看官腹诽,逻辑尚且不通,何谈分析?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此事件偶然,是指钧多立事件并不代表行业中的普遍规律,与众多媒体、投资机构的激烈反应相反,该事件在行业内引起的震动要小很多,更多的是众同行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原因很简单,大家把事件原因更多的归咎与钧多立本身。首先是起产品结构的低端,即使目前,钧主要的营收仍然集中在点阵模块上面,而这个产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大多数LED应用厂家抛弃,原因是点阵模块和三合一显示屏相比显示效果上存在巨大差异,而唯一的成本优势在三合一产品大幅降价之后也变得微乎其微,导致其市场被逐渐蚕食,日益缩小。第二个原因,便是其投资规模过大,理性的讲,即便是钧多立2010年的一个亿销售额,上千万的利润也几乎无法支撑其几个亿的投资规模,况且又遇到一个2011年经济的滑铁卢。于是笔者几乎可以说,钧多立事件直接的原因当属企业运营不当所导致,从行业方面讲当属偶然。
但凡事皆需深思,本质也许没那么简单,于是笔者在落笔之前又想到第二个原因——必然。LED行业三驾马车:照明、背光、显示屏;LED行业三大环节:芯片、封装、应用。那么大家数一下,在所有领域中占据产业高度的都是哪些企业?以显示屏为例,真正站到产业链顶端的上游是日亚、科锐,下游是巴可,达科。虽然近年来国内LED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仍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拼杀战场和优势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然在海外诸巨头的把持之下。于是众多的企业被赶到了金字塔的底端,于是投资和产能双过剩,而这种过剩的本质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是一种高端产品突破不足导致的被动过剩。而钧多立事件正是这种过剩引起的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所以,笔者认为,钧多立事件更是一种必然,是行业不注重产业和产品升级下的一种宿命,而接下来几年这种过剩仍然存在。
这种过剩的存在需要更多的LED企业谨慎面对,甚至我个人认为这种时机预示着部分精英企业的强势崛起。绸缪于未雨,超车在弯道,市场的放缓给行业众多企业带来了短暂的休整时间,能否利用这个时间在产品升级、企业高度上获得突破,将决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市场格局。我们也呼唤在产品应用上国人能有更大的包容,更多的耐心,给我们的LED本土优秀企业更多的机会,哪怕只是尝试的机会。至少有一批不甘沉寂的本土企业正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积极推动着产业的升级,也正在艰难建立国际顶级产品的高度。这中间包括了已经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同行,如国星、雷曼、士兰、三安、乾照,也包括笔者所在的柏狮光电以及为数不少的行业前行者,我们仍然在路上。
过去的十年里有两个传奇,一个是乔布斯,他于危难中开创了苹果十年;一个是华为,十年前的今天,华为在通信制造领域尚难进入前十,正是冬天来临之际,任正非以一篇充满睿智的《华为的冬天》拉开序幕,不仅化解了危机,更以此为起点,一举成为全球顶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未雨绸缪时节,希望中国LED行业更多的企业能苦练内功,最终一起走到行业的巅峰。
作者: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