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液晶面板降价诡异非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刘步尘:韩日巨头在中国本土企业量产前的“节骨眼”上降价,就是要扼杀中国企业,本来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就不强,韩日厂商降价将挤压它们的利润空间
近日,某报刊登的一则关于“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国内生产巨头巨亏”的报道,引起了业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京东方告亏,奇美告亏,友达告亏。”该报道认为,此轮降价是日韩面板巨头刻意所为,其目的在于打压中国企业。不过,普通消费者对此并不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液晶面板降价是否将影响到下游产品的价格,并最终传导到消费市场,从而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彩电、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为了求证以上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及国内面板企业。
扼杀?
中怡康调查公司研究总监彭煜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液晶面板持续降价不会传导到下游产品及消费市场。”因为彩电、电脑的生产成本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劳动力成本、各种零部件成本等等,液晶面板在其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并且在消费市场上的价格还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随行就市。
既然排除了消费市场价格的影响,那就只能从液晶面板本身去分析降价的原因。关于液晶面板的价格走势,一个被广为引用的例子是,一块32英寸的面板在2010年4月份的价格是210美元,到了10月份,价格跌至162美元,而今年4月,这一数字已经缩水为140美元。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间,40-42英寸液晶面板的标准价格由340美元下降至237美元,46英寸面板则降价99美元之多。
对于面板价格诡异地持续下跌,上述报道鲜明地指出,此轮降价是韩日面板巨头刻意打压中国企业的手段,而针对的就是近期国内投产的若干条液晶面板生产线。
2010年11月,京东方在合肥的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竣工投产,今年6月底,该公司在北京的8.5代线也投产。另外,由TCL主导的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计划于今年8月份开始试生产,12月份开始第一期设备量生产。同时,中电熊猫在南京的6代面板项目已经举行投产仪式,年底有望达到设计产能。
上述报道称,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微博)认同“打压”一说,他认为韩日企业在面板价格上具有主导权。有业内人士认为,韩日企业之所以在国内8.5代面板生产线即将投产的节骨眼上予以打压,是因为据国内的这几条生产线投产后的前景分析,其势必对韩日企业构成一定威胁。
不过,家电观察人士罗清启并不认同韩日企业“刻意打压”的说法。他认为,现在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并没有控制权,对面板巨头没有足够的威胁,所以韩日企业没有必要刻意打压。但是,罗清启也认为,液晶面板价格可能被跨国企业控制在“有利于垄断利益的范围内”。
国内巨头异军突起
据京东方公共关系部向本报独家披露的资料显示,待北京8.5代线投产后,加上京东方已有的4.5代、5代和6代线完成产品结构调整及产能爬坡,京东方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大幅提升至8%左右,出货量排名提升到全球前六,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世界级企业之一。
不过,据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目前,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系厂商占据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近50%的份额;以奇美和友达为代表的中国台湾面板制造商占40%左右;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联合生产了大量的面板,不过企业众多,份额分散,总体份额只有10%左右。可见,京东方等国内面板企业的实力目前还不足以与韩日巨头分庭抗礼。
京东方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并不讳言国内企业当前的弱势,但他特别提到京东方北京8.5代线,其投建彻底改写了我国大尺寸液晶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内地40英寸以上液晶屏的绝对垄断。而这份由京东方公共关系部提供的资料显示,通过京东方北京8.5代线的建设,京东方将构建起1.8-55英寸全系列液晶面板生产体系,完成了我国对大尺寸面板显示环节的布局,增强了本土企业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力,承担起振兴3C显示业这一国家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任。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方北京8.5代线总投资达到280亿元,是京东方自主建设的全球主流最高世代线,也是北京市电子工业史上单个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设计产能9万片玻璃基板/月,已于2011年6月底投产,预计2011年三季度实现量产。京东方北京8.5代线主要生产26英寸至55英寸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用显示屏,将实现年产液晶显示屏1300万片,年产值近200亿元。
由此可见,国内液晶面板产业的迅速崛起,势必瓜分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据了解,目前,京东方北京8.5代线主要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已与海尔、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国内品牌厂商签订了合作开发产品意向书。而去年投产的京东方合肥6代线总投资也达到175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也是9万片玻璃基板/月,2011年4月已实现满产。到今年年底,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月产能有望提升至10万片玻璃基板,预计年内可生产逾1000万片各类液晶屏。截至目前,京东方合肥6代线已拥有惠普、戴尔、联想、三星、LG、冠捷、宏基、长城、海信、康佳、长虹、创维、海尔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还在节骨眼上
至于国内8.5代生产线的未来前景和市场空间如何,中怡康调查公司研究总监彭煜认为,其投产后6年内预亏是必然的,因为投建时的成本高达二三百亿元,在6年内无法回笼。但从产业运营的角度来看,从第七年开始情况将有所改观,有可能收回成本并开始小幅盈利,10到20年即可实现全面稳定盈利。这就是为什么国内财团在液晶面板持续降价,甚至出现巨亏的情况下,仍舍得投入巨资兴建8.5代生产线。
而京东方的经验也证实,液晶显示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还有明显的周期波动性和较长的产业培育期。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已拥有4条生产线。其中,成都4.5代线自2010年第二季度满产以来,已实现稳定盈利;北京5代线产品结构调整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已正式进军时下新兴的平板电脑市场,正在为三星平板电脑GalaxyTab提供7英寸液晶显示屏,同时也在积极扩大客户群;合肥6代线自2010年12月,月综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单日最高综合良品率达到98%以上,并已于今年4月提前三个月满产;北京8.5代已于6月29日投产,计划三季度量产。[!--empirenews.page--]
在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韩日巨头在中国本土企业量产前的“节骨眼”上降价,就是要扼杀中国企业。“本来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就不强,韩日厂商降价将挤压它们的利润空间。”
可供参考的案例是,6月16日,美国一电子零售商对东芝、夏普以及其他13家LCD面板厂商提起法律诉讼,称这些厂商涉嫌合谋操纵LCD面板价格。去年3月,三星、夏普等公司在美国同样遭遇了相同理由的集体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