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行动装置 看见显示大未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行动装置除了最重要的运算处理器之外,用来与使用者沟通的显示装置当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显示器要薄、色彩要饱和、分辨率要高,新一代行动装置的显示器之争,具备何种特质才能出头?本文也将针对市场上最受瞩目的AMOLED、微型投影与广视角等技术进行探讨。
iPad3采视网膜面板 市场震撼再起
苹果年底将推出的iPad 3,已有传闻指出苹果有可能采用有视网膜面板(Retina Display)之称的高分辨率面板,此举预计将再为平板计算机产业埋下一颗震撼弹。
据了解,目前iPad 2原先就计划要采用高分辨率的视网膜面板,但因工程缘故而放弃,因此现在iPad 2仅采用屏幕分辨率为132ppi(1024x768)的面板。但随着高分辨率面板技术趋于成熟,iPad 3有可能直接采用分辨率达260ppi(2048x1536)的视网膜面板,分辨率将比iPad 2增加一倍。
专家认为,只要苹果iPad 3采用的面板分辨率达到260ppi,苹果就可称其iPad 3拥有高解析视网膜面板。一旦苹果引爆了平板计算机采用高分辨率面板风潮,追随厂商可能陆续跟进,这将会导致可编程伽玛校正缓冲电路芯片(P-Gamma)的需求大幅提高。
专家说明,这是由于面板分辨率提高到超过Full HD高画质之后,需要采用到更新一代的色彩调整技术。而P-Gamma芯片可藉由软件来自动侦测及调节电压,提升电压行进过程中的精准度,进而调整最适合使用者的色彩及分辨率。所以这样的需求让P-Gamma芯片一夕爆红,已经成为高分辨率面板使用的重要关键芯片。
看好下半年P-Gamma芯片将引爆需求,为了赶上这一班列车,包括安恩及致新等类比IC业者,早在去年就已经着手进行研发,今年上半年已陆续出货给三星、友达、奇美、LGD等面板厂,目前已经应用于Full HD大尺寸面板中,下半年预计将开始导入高分辨率中小尺寸面板。
专家也指出,过去曾有报导指出苹果将采用AMOLED面板,这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来三星产能供应自家产品都很吃紧了,不太可能有多余产能提供给对手使用。二来苹果也不太可能采用对手供应的AMOLED面板,此举无疑是被对手下了一道紧箍咒,将后患无穷。
微型投影从单机走向嵌入式
随着计算机周边设备逐渐走向行动化,投影机设备也朝轻量化发展,顺势催生了微型投影机。微型投影机主要是与行动装置整合,内嵌于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等装置上,并透过行动装置的电池提供电源,故微型投影装置除了轻巧超薄之外,更需解决耗电、散热等问题。
微型投影机若以技术分类,共有包括LCoS、DLP与LaserScan雷射投影技术(MEMS)等三种技术,前二者皆是传统的投影技术,利用红、绿、蓝三种LED光源或白光光源来形成色彩与影像。至于LaserScan则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主要是利用MEMS技术在矽芯片上制作驱动器与反射镜面,封装成IC芯片,并将RGB雷射光束反射来构成画面,其特色为色域广、颜色饱和、鲜艳、低耗能且无对焦问题,也可精简光学设计,因此只要极小体积就能发挥不错的投影效果。
各种技术的主力发展业者包括TI开发DLP芯片,3M推出LCoS微投影模块,Microvision则导入雷射微投影技术。DLP关键技术由TI把持,主要合作伙伴为扬明光学。LCoS由3M掌握,并与奇景光电合作开发控制芯片。Laser Scan则由Microvision主导,与亚光在2008起开始合作。
微型投影大致可分为单机型的独立投影机,或以内建、嵌入式模块形式运用于其它行动装置等两种。目前以单机型产品为主流,由于单机产品可以连接到其它设备,也拥有更多的整合功能,预估2012年全球单机型微型投影机销售量将达310万台。至于另外的嵌入式机种,在耗电量、尺寸、亮度与价格等方面逐步改善后,预计销售量可望增加,2013年可望超越单机型产品,微型投影也将从外接式正式走向嵌入式产品发展。
根据In-Stat调查指出,微投影市场将由传统的单机型,快速往嵌入式发展。由于采用MEMS技术的微型投影装置利用雷射二极管投射光源,不需要镜头,故除具有轻薄特性外,光学效率也高于其它技术,更具备省电与散热需求低等特性,因此MEMS更适合嵌入式应用,也符合微型投影的发展趋势。MEMS微型投影装置的缺点在于雷射二极管的价格昂贵,未来随着供应商增加、生产量提升,价格应可降至合理范围,预估两年后,MEMS微型投影模块应可与LCoS或DLP的成本相当。
由于微型投影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人诟病的亮度偏低、电池续航力偏短与高价位等多项挑战,在全球厂商的持续努力下逐渐获得改善。目前包括宏碁、华硕、优派等厂商已经推出LED微型投影装置,均采用德仪DLP技术,亮度已可达200流明。这些厂商表示,这些产品上市后,预料将掀起新一波的行动投影战火。至于MEMS微型投影方面,近两年来,已陆续有包括日本Panasonic、Konica Minolta、Brother,韩国的三星、LG等大厂商投入,但发展最久的则是Microvision与先进微系统等。
微型投影市场近年来炙手可热,尽管初期市场成长速度并不如预期,但业界仍看好未来微型投影的成长潜力,包括明基、奥图码、天瀚、台达电的合作伙伴丽讯科技、三星等大厂,早已全力抢攻行动化商机。
拼广视角 IPS与FFS最被看好
液晶显示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目前也是行动显示装置的主要显示技术。然而其为人所诟病的视角问题,也是厂商亟欲解决的挑战之一。液晶显示器因视角小,观看角度过大时画面就会失真,对比度和颜色表现也较差,因此面板厂开发了广视角技术。广视角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还影响了液晶面板的反应时间、亮度等性能。
广视角技术常见的有TN面板、VA类面板、IPS面板以及IPS技术延伸的FFS面板,其中VA面板又分为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三星开发的PVA面板与夏普开发的CPA面板,各技术主导厂商为日立的IPS技术(LG Display)、三星的PVA技术、富士通的MVA技术(友达与奇美)、夏普的CPA(ASV)技术、以及元太旗下韩国Hydis的FFS技术。
DisplaySearch表示,为了满足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对广视角、高对比与低色偏等高性能屏幕的需求,目前以IPS及FFS等两种广视角技术的发展性最被看好,预估出货量将从2010年的2.14亿片,成长到2014年的6亿片。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认为,过去包括友达、奇美与三星等面板厂,均是属于VA广视角阵营,但未来所有面板厂出现跨平台的情况将不可避免,也就是过去投入VA阵营的业者,未来也可能同时发展IPS与FFS技术。[!--empirenews.page--]
至于原来就专注于IPS阵营的业者,包括日立、乐金显示器公司(LGD),以及FFS的元太,预计将坐收渔翁之利。据了解,元太已把该公司许多旧产线,均改为生产FFS产品,这使得元太仅FFS的授权与产品就已经达到营收比重的四成,也成为业绩成长的主要动能。
此外,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鸿海积极参与日立显示器(Hitachi Display)公司的增资案,计划在未来2年内,以高达1000亿日圆(约新台币360亿元)收购日立子公司日立显示器过半的股权。产业界指出,鸿海旗下的奇美早与日立签署液晶面板广视角技术IPS合作协定,如果鸿海进一步收购日立显示器股权,未来在卡位苹果「双i」面板订单,以及「抗韩」等大业上,将可发挥一箭双雕的妙用。
当然,发展广视角面板的主因,是因为液晶显示器必须采用两层彩色滤光片所导致的视角过小问题。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可以自发光的面板上,例如PMOLED或AMOLED等显示器上头就不会发生。只不过,台湾面板厂商在二进二出OLED显示器产业后,现在回过头来追赶韩国大厂三星,脚步已经稍嫌太晚。专家认为台湾厂商目前技术落后韩国约三至四年,未来要追上三星AMOLED技术发展的进度,在分辨率与大尺寸化等方面,都还得加紧努力,才有机会追赶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