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显示器”的诞生过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1日。尽管这天是休息日,但却有近60名西装革履的男性挤在东京西新桥一栋楼龄超过30年,有多家企业入驻的写字楼的一个房间内。
这里是索尼、东芝及日立制作所3家公司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后于4月1日成立的新公司“日本显示器”的总部。在当日举行的誓师大会上,首先登台发言的社长大塚周一发表宣言:“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性领导企业。”他号召出席会议的高管说:“从今天起全体员工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新公司由日本的官民基金组织——产业革新机构出资70%,由索尼、东芝和日立分别出资10%。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为该公司投资了2000亿日元。
3家公司业务合并后的全球份额将达到20%,预计将在中小型液晶面板领域超过夏普及韩国三星电子而居首位。新公司的目标是到2015财年实现7500亿日元的销售额。
契机源于一名员工提出的方案
两年半以前,2009年秋季的某一天,有一个人拜访了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常务董事谷山浩一郎,“日本显示器”的诞生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这个人就职于大型电机厂商的液晶面板子公司,他热情地介绍了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规则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发生的变化,认为在高精细化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的日本企业已经迎来重新夺取霸权的机会。他站在个人立场上,希望谷山“能够想办法提供发展资金”。
当时,大型电机厂商旗下的液晶面板子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业绩恶化到了让人担心业务能否继续维持下去的地步,正在采取关闭工厂等重组措施。考虑到这些情况,谷山最初的感觉是“很难提供支持”。
尽管如此,谷山仍被这个人的热情所感动,开始通过咨询专家,调查中小型液晶面板市场。调查后发现,中小型液晶面板与价格变化激烈的DRAM等半导体不同,市场环境十分独特。
谷山还了解到,中小型液晶面板是按照手机等成品承接设计及生产业务的,因此不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能够用眼睛分辨出的高精细化技术往往会对竞争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尽管以获得大客户为前提,但各大型电机厂商分别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拥有优势,有望通过重组获得乘积效应。
12在了解到风险之后,谷山开始转入思考“产业革新机构能够做些什么”。他经常邀请专家到自己家中进行深入讨论,并制定了通过索尼、东芝及日立的业务合并来“获得胜利的重组方案”(谷山)。从2010年初春开始打探各公司对参加业务合并谈判的态度。
重组方案确定之后,谈判进行得仍不顺利。只要有一家公司退出合作,位居份额首位的预想就会落空,业务合并总是面临着谈判破裂的可能。
最大的瓶颈是与日立的谈判。2010年底世界第一大EMS(电子产品代工服务)企业鸿海精密工业曾考虑收购日立显示器,与产业革新机构展开了争夺战。日立暂时离开了3家公司合并业务的谈判。
日立在是否参加谈判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
在日立为追求更好的条件而摇摆不定的情况下,当时担任日立显示器常务,目前担任日本显示器常务执行董事的佐藤幸宏一直坚持认为,3家公司的业务合并非常有必要。
佐藤认为,即便在资金方面得到鸿海的支持,单凭日立的技术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于是他每个月都会拜访日立的高层,并不断劝说对方:“综合3家公司的优势,获胜的可能性很高。”通过尔必达存储器等企业了解到业务合并之难的日立社长中西宏明曾经问过佐藤:“日本企业的联盟道路充满荆棘,即便如此也要继续走下去吗?”但佐藤等人的意志并未因此而改变。
2011年夏天。日立决定加盟之后,3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产业革新机构、索尼、东芝及日立在2011年8月底联合召开记者会,宣布就业务合并达成基本一致。产业革新机构与各公司之间开始进行最后的磋商。
2011年11月产业革新机构与3家公司签署正式协议后,以“超速启动”为口号推进了业务合并的准备工作。最初作为顾问参加会议的大塚社长看到这些为重整业务而激烈讨论的液晶面板子公司高管,不禁感叹道:“感觉到了新公司创业阶段那样的氛围”。
但是,因反垄断法有规定,3家公司不能在新公司启动前共享客户信息等,相互间不能完全摊牌。从早期阶段就开始参与业务合并谈判的执行董事福井功表示:“总算能够相互敞开胸襟进行讨论了,真是期待呀。”而组织的相互融合的真正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在使用公共资金的重组受到日本国民严厉目光注视的形势下,新公司迎来了面临重重困难的新开始。(源自:日经技术在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