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冲过头 十代厂成牺牲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夏普新社长奥田隆司来说,从1915年推出热销全球的自动铅笔、2007年斥资逾44亿美元兴建十代厂,到去年度可能创成立百年来最严重亏损,一度位列日本科技业引领当世潮流的这家企业,当前处境只能用「艰钜」来形容。夏普的品牌名声不及Sony和Panasonic响亮,规模也最小,又因对LCD与太阳能面板事业的投资冲过头,在大打残酷价格战的市场中更显脆弱。前夏普社长片山干雄在十代厂落成时曾自豪地说:「我们的主要事业不是制造LCD电视或面板,而是生产技术。」但目前十代厂只发挥50%的产能。
2000年代初期,夏普以超前的LCD技术,独步电视市场,在传统电视转换到平面电视的潮流中,迅速成长。遥想全球第一部配备液晶屏幕的电子计算机,也是夏普近40年前所推出。靠著先进技术传统和设备最现代化的工厂。
然而十代厂完工后,正好经历让全球经济大伤元气的金融风暴,而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新装置的崛起,加上面板市场供应过剩,让能生产全球最大电视面板的十代厂几无用武之地。
过去十年来,日本科技厂因不敌具价格优势的韩国与台湾业者,全球市占率持续下滑。市场普遍认为,夏普与鸿海结盟,虽能暂解近忧,但也意味过往的科技优势将逐渐流失。
日本科技业者长久以来都避免将业务外包,以防尖端技术外流,但随著近几年外包业务逐渐增加,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势将逐步消失。且目前亟需整顿业务以降低成本的日本科技厂,未来几年外包趋势必然只增不减。
鸿海与夏普的案例,也代表台日科技业在竞争外,还有合作空间。鸿海首度大手笔投资日企,也象征亚洲高科技制造业势力的转移,拥有尖端技术的日本业者,已然不再是推进亚洲科技业发展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