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阻止了中国企业创新的步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前天看电视,说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在北极圈针叶林带连续25年跟踪研究一种叫乌林鸮的鸟。我看了很震惊,一个人如此长时间在穷乡僻壤追踪一只鸟,值吗?
我只能说,信念的力量在驱动着这位科学家。
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在做一件事情之间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值吗?而"值"或"不值"的判断,往往是看经济效益的大小。经济效益大的就是值,经济效益小的就是不值。
时下的中国人既现实又聪明,他们最乐意做经济效益大需时又短的事情,对于未来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情,他们往往不予考虑。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基础性研究,因为做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出力不讨好。这可能是泱泱大国几十年无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原因之一吧。
中国人这样,中国企业亦然。
在美国《巴伦周刊》6月份发布的世界最受尊敬公司名单上,只有3家中国国有企业榜上有名。《福布斯》分析中国企业不受尊敬原因时认为,"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财务数据不可靠",是中国企业四大硬伤。应该说,这个分析是客观的,也是深刻的。
仅就"创新能力差"而言,我认为中国企业心态浮躁,普遍不愿意沉下心来做5年、10年之后的事是最主要原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企业最喜欢做什么?当然是广告,今天发个广告,明天销量就有提升,这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于是,当营销和研发争夺费用的时候,大多数老板会毫不犹豫地在营销报告单上签字。营销立竿见影,而研发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浮躁的中国企业来说,时间才是最难熬的折磨。
于是我们发现,但凡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中国人做得都不怎么样,在人类重大发现、发明的史册上,往往看不到中国人的名字。
所以,iphone这样的产品绝不会率先出现在中国,因为它需要用7年的时间来开发,而中国企业对新产品研发周期的规定,一般不超越2年。
想起苹果电视。当中国彩电企业风起云涌推广智能电视、云电视的时候,我们看到苹果电视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难道乔布斯以及他的接班人库克,不懂得"快鱼吃慢鱼"的道理?不懂什么叫先发优势?
12千万别把苹果想的那么简单。在苹果的信念里,没有什么比"创新"与"完美"更重要,而完美的产品需要时间。
与苹果相反,海信、长虹、联想均声称领先苹果推出智能电视,而市场反应死水微澜。以海信ITV为例,已上市一年有余,至今市场难觅踪迹,更谈不上畅销。
想起一个笑话:两个人在路边卖画,甲一天卖三幅画,乙三天才卖一幅画。乙问甲为什么,甲说:因为你一天画三幅画,而我三天才画一幅画。
这个笑话提醒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快鱼吃慢鱼"理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奉"快鱼吃慢鱼"为经营宝典,总认为只有会抢跑的人才能比别人跑得快、跑得远。而事实一再证明,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从来就不是百米短跑,而是煎熬的马拉松,跑得快不一定跑得久,更不一定跑得远。以百米短跑的心态跑马拉松尤其危险,很有可能导致选手中途猝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说的就是这类企业。
正是因此,我们有理有担心在即将到来的"后平板时代"——OLED,中国企业有可能再次落在日韩企业的后面。目前,三星、索尼等韩日系企业纷纷推出55英寸大屏幕OLED电视产品,而中国企业至今在OLED产业布局上鲜有突破。
还好,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缺乏远见。华为、格力等少数企业的成长经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另一个可解读的范本。
人们发现,当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慢下来的时候,华为这几年的发展仍然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态势,2011年,华为营业收入超过320亿美元,远高于此前一路领先的海尔和联想。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与老大爱立信的差距越来越小。业界普遍认为,华为持续成长的动力来自前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05年之前的华为,经历了"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历练。
格力也有类似的经历。1990年代,董明珠率团赴日本考察,希望能从日本企业购买核心技术,遭到日本人断然拒绝。董明珠由此意识到,购买技术不可能,只有自主研发才有出路。此后,格力付出了至少10年的代价来建构技术优势。而今,"1赫兹"等技术优势正在发挥市场效应,对销售形成强大支持。
今天,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竞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发现过去引以为豪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而基于技术与品牌之上的竞争优势迟迟难以建立。这个时候,调整心态,放慢脚步,恐怕才是正道。
一味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中国企业到了集体反思"快战略"的时候。(刘步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