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面板企业艰难的“左右互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于国内面板企业而言,如何平衡液晶与OLED的投资,无疑是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
今年5月,三星、友达等面板厂商出货量大幅下滑,另一厢,国内面板企业则实现了“逆势增长”,一直深陷亏损泥潭的京东方出货量在当月已超越三星、友达和LGD成为行业第二位。与此同时,华星光电表示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面板出货量超过130万片,这些面板几乎全部被TCL多媒体内部消化。
一时间,国内面板企业似乎迎来了“春天”,纷纷开始挑战三星、友达和LGD等行业标杆企业。
实际上,三星、友达等面板厂商出货量的大幅下滑,不仅缘于国内主流彩电厂商因进口关税上涨而选择采购更为“廉价”的“大陆屏”,现在,日韩企业已将更多精力放在OLED上,以抢占技术制高点。据悉,一些国际彩电巨头早已开始着手实施“去库存化”策略,就连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的索尼和三星,也推出了廉价电视走销量,将液晶视为“弃子”。
与此同时,一记重磅炸弹在面板市场响起。索尼和松下在6月25日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共同研发用于电视和大尺寸显示设备的下一代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和模组。这是继韩国三星、LG之后,日本电子巨头强力跟进OLED投资的强烈信号。
事实上,仅凭三星、LG两家企业很难将OLED产业在短期内做大,但随着索尼与松下的强势跟进,后者必然会对整个行业推波助澜。索尼早在2007年就已推出世界上第一台11英寸的OLED电视,而最新上任的CEO平井一夫也将OLED开发列为公司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松下在大尺寸、高分辨率OLED面板技术的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眼下正在探索OLED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推动柔性OLED面板的研发,以开发出大尺寸、高品质的超薄显示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当4家日韩企业正在花大力气推动OLED的普及时,另一厢的大陆企业依旧在“大跃进”式的上马液晶项目。今年4月底,CEC旗下的冠捷科技公告透露,中电熊猫将与冠捷科技子公司TopVictory共同出资350亿元,在南京上马十代线。6月,合肥国资委旗下公司鑫晟光电投资275亿元、京东方技术入股10%的合肥8.5代线将开工。
当前,几乎所有的国内面板企业皆认为液晶仍有进步空间,OLED想取代液晶成为市场主流产业尚需时日,换言之,液晶生产线有足够的时间来收回成本。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坚持认为,OLED的普及之路还很漫长,8到10年内液晶电视依然是市场的主导者。
如果说索尼、松下因液晶时代的失败转而迅速开发OLED来占得先手,那作为液晶时代的大赢家三星放弃赚得巨额利润的液晶,将精力放在OLED开发上就说不通了,液晶的开发潜力至少对于三星来说已经到了“尽头”。
即便液晶电视史无前例地被纳入新一轮节能补贴范围之中,但仅凭政策刺激也很难短期内迅速提升彩电终端市场对于液晶面板的消化能力。众多国内面板企业如此激情跟进极易造成大规模的面板积压,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2014年国产液晶面板将出现结构性过剩。
不过,在力挺液晶面板同时,李东生也将试水OLED一条4.5代OLED试验线将于今年年底投资开建。从坚定不移的支持液晶,到最后决定试水OLED,在权衡液晶与OLED的问题上,国内企业一边享受着短期出货量增长带来的利润,另一厢面临着新行业标准的风险,无论保守满足低端市场还是激进开拓高端市场,这都是一场艰难的“左右互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