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面板业:在被动的舆论环境下前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8月1日,京东方8.5代线7月底满产的消息爆出,旋即,“产能过剩是肯定的,好不容易出现好转的面板市场又将出现价格连续下滑的风险。”媒体评论如影随形。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苦笑,“这也不是头一回了。”
液晶协会相关负责人亦无奈笑答,“本土面板企业一直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艰难发展的。”
变化的数据
来自面板调查机构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本土面板企业京东方及华星电子在国内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出货率已占据近22%的市场份额,而去年10月,京东方相应的市场份额仅为3.8%,华星电子为零。此外,6月份,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京东方已经超过夏普,以4.8%的份额跻身全球第五。
这其实也是韩系企业高调推出大尺寸OLED电视样品,并将OLED技术被盗消息炒得满天飞的深层原因。
当初LCD?穴液晶?雪取代CRT?穴显像管?雪,技术领先的日韩企业悄无声息,仍将CRT技术卖给中国企业。如今,“韩系企业将OLED技术喊得震天响,流露的是其对中国本土面板企业的重视,有危机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
维信诺集团副总裁吴延德回顾中国面板产业的发展,也生出无限感慨,一如此前TFT-LCD的领导者日企忽略了韩企及台企的兴起,后起的韩企在中国企业2005年进入TFT产业时,未预料中国企业会真的做起来,因为“要人没人,要经验没经验”。而现在,京东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跃升第五,龙腾光电升至第七,委实让韩企吃惊不小。
与本土面板企业市场份额相呼应的是本土彩电企业采购数据的变化。
逆流而上
京东方的人至今还在扼腕叹息当初“被耽搁的两年”。
2006年,京东方开始与地方政府洽谈投建6代线,由于外资面板企业的干扰,地方政府一直犹豫不决。
“可惜了,否则刚好能赶上2007年面板业的一个小高潮。”张宇回忆道。
就在2007年,因为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缺乏,国产液晶电视集体败北。2007年下半年,上游液晶面板严重缺货,夏普、三星、LG、索尼等日韩企业牢牢握住面板优势,一方面抬高面板价格,一方面在整机终端大打“价格战”,使得国产彩电品牌既无产品优势又无价格优势。2007年外资品牌最终占去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半壁江山,这在CRT时代绝无可能。
2008年,当日韩等显示强国因为经济危机,推迟上马8代以上面板生产线及更大尺寸AMOLED商用时间表时,京东方、维信诺等中国平板显示生产厂商却开始行动起来。京东方在成都建4.5代线,维信诺则在昆山投建PMOLED生产线。
“起大早赶晚集”、“一投产就落后了”,对本土面板企业的质疑蜂拥而起。
本土面板企业在平板技术上逆经济周期而动,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解释,受危机影响,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大幅降价,同时很多液晶面板生产商都已经停止建设及扩建生产线,京东方这时候启动生产线建设,能够节省20%以上的投资。从市场角度看,即使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液晶面板的需求仍然长期看涨。
据中国经济时报了解,京东方合肥6代线或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单月盈利,2011年,维信诺PMOLED面板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基本印证两家面板企业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
四种模式
本土面板企业中能否再生一个三星?这是中国面板业待解的悬疑。
在全球龙头面板企业连续亏损的境况下,三星面板2012年第二季度以营业净利润6.75亿元一枝独秀。从玻璃基板到半导体到模组到终端产品到品牌,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三星。
纵观国内主要面板企业,目前涵盖四种模式:京东方拥有4.5代线、5代线、6代线、8.5代线以及一条5.5代AMOLED线,可谓集团作战;华星电子有TCL彩电做出海口,属由下游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中电熊猫走的是资源整合路径,整合夏普的技术及熊猫和冠捷的整机产能;维信诺以技术为核心,直奔OLED。
未来哪种模式的企业会成为领导者?这正是中国面板业的最大看点。
困境求解
“亏成这样还投?”目前社会心理及舆论对本土面板企业基本持此态度。
“自主创新很难,持续自主创新更难,一路自主创新成功难上加难。” 王东升认为,企业离不开鼓励创新的制度设计与支持体系,更需要“宽容创新失败”的国民心态和文化氛围。
中国经济时报遍访本土面板企业,“融资难、机制待改进”是其面临的行业困境,寻求民众及舆论对高技术、高投入及产业周期漫长的显示产业的认知和理解是其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