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照明产业现况/售价降低、政策力推与节能思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
挑战10%渗透率
1955年LED的理论雏型诞生,而随著照明科技一路演进,全球各地照明大厂争相投入LED照明的商务领域。对长年使用白炽灯的消费者、乃至摩拳擦掌的科技创投家而言,LED是一种新技术,大众期待这项新技术会有破坏性创新,让既有大厂不在是大厂、让新兴厂商可以称霸。
然而,业界几乎是一窝蜂地推出LED灯泡、LED直管灯,这些产品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在价格竞争下,白光LED的年平均降幅为10到20%,但2011年上半却下降15到20%,全年降幅更是呈现崩坏的25到35%,尤其低阶LED元件价格滑落得更剧烈,三星甚至将取代四十瓦白炽灯的LED卖价杀到10美元以下。
低价策略的确有利向消费者推广LED照明,但如此一来,厂商很难保有相当的毛利,拥有品牌和通路的厂商才有优势,可以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维持一定的市占率。之后LED产业是否会跟传统的照明产业一样,由大型公司去掌握通路和品牌,制造部分外包给其它厂商?难以跳脱传统照明产业的模式?
|
台湾是全球LED晶粒的最大供应国,在去年度产值达新台币478亿元。台湾在LED制造上具有领导地位,相关的厂商例如晶电、亿光等,但在照明产业的发展上面,2011年台湾LED照明市场大约是新台币93亿元,虽然相较2009年成长24%,但内需市场并不够支撑起整个产业,台湾厂商向外走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模式。
国际大厂整合供应链台湾代工生态转型关键
这几年来,台湾厂商都往LED的灯泡、路灯、直管灯这几种产品发展,主要都是采取OEM或ODM方式,台湾的利基在磊晶晶粒制造、封装、模块上,许多厂商也进入例如飞利浦这些国际大厂的供应链,替大厂进行代工。
为了提升竞争力,国际品牌厂商除了掌握关键技术与专利,也纷纷以并购、策略联盟手段进行产业链整合,例如美国科锐(Cree)在2007年起,就以2亿美元并购香港封装厂Cotco,一方面整合LED上游,一方面藉机布局中国市场;韩国LG则在2009年起与日本LED元件厂日亚化工(Nichia)策略联盟,并在2011年并购德国照明厂Siteco Lighting GmbH,期待能对客户提供一次购足的服务。[!--empirenews.page--]
韩国LED产业由系统商建构完整产业链,积极提高设备与材料自给率,并强化与照明厂商的联结,从全球高亮度LED前十大厂商排行榜看来,在2009年的榜单中,没有任何一家韩国厂商,但是到了2010年,韩国的三星、SSL以及LG都进榜,其中三星紧追日亚化工名列第二。可见韩国制造商的兴起,采取集中式成长模式,更聚焦于长期发展。
面对LED照明产业的生态变迁,台湾厂商现在不能只替品牌大厂代工,也必须推展自有品牌。今年三月中旬,台塑集团宣告主打自有品牌,透过旗下南亚光电,结合晶电、嘉晶、福懋科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资源,成为全球首家能够自动化生产7瓦LED节能球泡灯的厂商,生产线预计6月起量产。
长期而言,LED依旧是一个成长的产业,例如日本331地震后电费上升,全民开始节能减碳运动,让日本LED灯泡的渗透率高达四成,为世界第一,未来在环保的思维下,全球LED照明的渗透率可望突破10%。就台湾而言,在公共政策的推广下,预期2012年全台湾LED内需市场可以成长到新台币130亿元的规模。
政策扶持两岸LED照明产业发展的双面刃
|
今年下半年起,台湾会进行大规模的LED路灯工程,例如针对五个直辖市与十一个县市,有中央特别统筹分配税款支应新台币20亿元的「扩大设置LED路灯节能专案计画」,将汰换25万盏路灯,能源局的101年路灯节以及LED示范城市这三个专案,预估2014年这三个专案完成后,台湾整体LED路灯的数量会达到44.8万盏,在小小的台湾地区路灯数量大约200万盏左右,整体比例是相当高的,对建构我国内需市场将有明显的助益。
近年台湾的绿能趋势方案里,把LED照明光电当作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大陆也对这议题讨论了许多,根据中国的半导体材料与研发联盟所做的调查,2011年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大约为1560亿人民币,相对台湾市场是相当庞大的。
目前中国LED市场集中在下游的应用,规模大约有1210亿人民币,这里面有一半的应用都跟照明有关,2011年中国大陆LED景观照明占24%、通用照明占25%,是相当庞大的市场。
中国LED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政策带动之下,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针对两种室内灯具、两种室外灯具如路灯、隧道灯的部分提出后续的补贴政策,对中国LED的发展会有比较明显的助益。可是台湾厂商也该清楚地了解,现在推广的LED照明政策,都是与地方政府有关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LED路灯的部分。
由于路灯是地方政府所投资的公共设施,所以中国大陆市场有「区域化」的势态。在区域化之后,区域与区域之间经常会产生贸易障碍,甚至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商场潜规则」,厂商要从这一区跳到另外一区,可谓是困难重重。
台湾与大陆一样,把LED产业投资视为一股热潮,今年所有厂商都期待政府的补贴,政府投资的方向跟投入的角度势必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几年,中国无论在上游LED元件、下游LED灯具的产能扩充都非常庞大,由于整体供过于求,市场变成畸形发展,很多厂商在销售产品时不见得是为了获利,只是为了能让产品销售出去,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的破坏,有些厂商无法从本业经营产生获利,反而是仰赖政府补贴。
[!--empirenews.page--]
两岸竞合如何分工悬而未决
|
过去两岸在LED产业互补、垂直分工的型态相当明确,台湾厂商做LED芯片,然后将芯片送去大陆,雇用大陆的便宜劳工做封装,然后直接销售大陆市场。但随著大陆厂商的兴起、技术的进步,这样的分工型态不会像过去一样稳固。
中国绝大部分的市场仍由政府主导,既然是政府主导,就不会希望是由外商做销售,而是以本国厂商为主。台湾虽然与中国签署六份LED产业相关合作意向书,并成立两岸LED照明标准工作小组,但在厦门LED路灯照明试点上,虽然台厂纳入大陆的直接采购名单,但第一期台湾厂商仅分得一百盏,当地仍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广州市二号地铁LED照明招标案中,也限定台厂必须和陆厂合作投标,台湾厂商仍扮演供应商与代工角色。
中国政府想扶植本国产业,台湾当然也是这么想,没有人希望内需市场的大饼被外商叼走,未来在两岸竞合时,LED照明产业要如何分工,这仍是悬而未决的议题,两岸必须去思考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LED照明产业淘的汰赛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