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带动In-Cel式触控面板需求旺 量产面临良率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瞩目的苹果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5所采用的零部件在业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苹果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指出,iPhone 5所使用的触控面板,将从原来双层玻璃型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改为将TFT-LCD面板和触控感测器元件整合为一体的In-Cell式触控面板。传言一出,立即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制作程序简化
近年来,移动终端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各式触控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已在市场上获得初步胜利。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又分为玻璃电容式及薄膜电容式两大类,iPhone、iPad是采用玻璃电容式技术的代表;薄膜电容式则广受三星及LG等韩系品牌厂商青睐,轻薄程度略胜玻璃电容式一筹。
目前投射电容式触控产品大多采用外挂式结构,也就是感测器元件先与保护玻璃(Cover Lens)贴合成触控模组,再与TFT-LCD或AMOLED显示面板模组贴合。然而,每经过一道贴合制作程序,良品率就会打折扣,经过2道贴合制作程序后,整体良品率将会降至70%左右,使得触控面板厂商的获利空间受到压缩。反观In-Cell式触控则省去了触控模组制作程序,直接将触控感测器元件内置于显示面板模组的TFT基板上,其制作程序可从外挂式的8道减少至5道,制作时间也可由12~16天缩短至3~5天,整体生产成本可降低约10%~20%。此外,还可节省外挂式触控感测器元件与TFT-LCD面板之间约0.5毫米的气隙(Air Gap)空间,因此In-Cell式触控具备更轻薄、色彩鲜明及延长电池续航力等优势。
与此同时,同样是将触控感测器元件内置于显示面板模组的TFT基板上,但因制作程序不同,又有所谓的In-Cell与On-Cell式的差别。以TFT-LCD面板为例,On-Cell式是在彩色滤光片上整合感测层,而In-Cell式则把感测层整合在彩色滤光片下方。但目前AMOLED面板只有On-Cell式被采用,而且是把其感测层制作在封装玻璃上。
良品率偏低 技术门槛偏高
如果iPhone 5如业界预期的那样使用In-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其总厚度将可减少约0.44毫米,如果苹果进一步削减锂离子电池厚度的话,iPhone 5的总厚度可望从iPhone 4/4S的9.3毫米缩减至7.9毫米。由于In-Cell式触控面板不再需要额外的触控感测器元件,且贴合制作程序也减少了一道,因此对于原本为iPhone 4/4S提供触控感测器元件、两段式模组贴合的宸鸿、胜华等触控模组专业厂商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将面临考验。
12外挂式触控面板技术是将显示面板模组与触控模组分开制造,可兼顾生产规模与良品率提升,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但In-Cell式触控面板在量产过程中,瑕疵品只能报废,在没有足够生产量的支撑下,可能更无法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目前要让全球品牌厂商采用这种触控技术,恐怕还比较困难,这也就是为何到目前为止,仅有索尼与宏达电各一款智能手机产品采用该技术。尤其是In-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制作程序需要将高度复杂的感测器元件制作在TFT基板上,并嵌入配套的触控IC对应,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讯号或者过大的噪音。因此,对任一TFT面板厂商而言,切入In-Cell/On-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的门槛的确相当地高,仍需要过良品率偏低这一难关。
智能手机是首波主打产品
由于各终端产品对于重量、厚度与BOM成本的要求各有不同,再加上In-Cell式及On-Cell式触控面板初期产能规模并不大,预计在2015年之前,高端智能手机仍将被全球TFT面板厂商列为In-Cell式触控技术的首波主打产品。各大TFT面板厂若将旗下5代线、6代线厂陆续转换为In-Cell式触控面板产线,生产成本则可望大幅降低,加上产品良品率提升之后,高端平板电脑才有可能会被列为In-Cell式触控技术的第二波主打产品。
在其他中小尺寸3C终端产品市场方面,由于国际厂商对于其BOM成本控管日益严格,加上产品价格快速下滑,因此目前采用价格成本仍偏高的In-Cell式触控面板的机率仍然较低。除非苹果在其旗下的iPod系列产品,如iPod Touch上也采用In-Cell式触控面板,此举有可能会增强索尼、三星等国际厂商在3C产品上采用In-Cell式触控面板的意愿。
就智能手机市场而言,其性能正日益强大,如MP3 Player/MP4 Player、掌上游戏、摄影、卫星导航与电子书等多媒体功能一应俱全,不免会侵蚀其他3C消费电子产品部分市场。再加上智能手机触控屏不断地挑战5英寸屏幕,这可能会使得TFT面板厂商持续加强In-Cell式触控面板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布局。
除此之外,市场前景看好、搭载Windows 8操作系统的笔记本与一体机应用市场又是否能够延续第二波平板电脑应用市场的余热,再度推升采用In-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的产品比重?若以过去国际厂商积极布局触控笔记本与一体机市场的经验来看,结果还有待观察。毕竟除了光学感测式触控技术价格相对低廉且其他触控技术面板(如OGS单片玻璃式)价格成本仍将持续下滑之外,最大的变数仍在于消费者能否适应以触控方式操作笔记本与一体机。
整体来看,苹果采用In-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所带来的效应,恐怕将仅仅局限于高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应用市场。至于其他终端应用市场是否会跟进采用In-Cell式触控技术,变数仍比较大,对TFT面板厂而言,这一场In-Cell式触控技术市场战将打得并不轻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