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留下,还是消失?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天的日本企业和1970年代的美国科技巨头有相似之处。决心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可能会生存下来,并最终茁壮成长,而有些企业则会像柯达公司那样永远消失。
2012年8月,愁云惨雾一直笼罩着夏普。
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科技公司的股价在5个月的时间中跌去了70%,创40年来的新低。这家自1950年之后从未有过大规模裁员,一直坚守让员工一辈子在公司工作承诺的企业,最终却不得不宣布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至今已宣布裁员共8000人,占员工总数达14%。
更不走运的是,缓解夏普资金短缺的“救生圈”——台湾鸿海精密发起的收购计划正接近失败的边缘。
今年3月,鸿海精密曾计划收购夏普9.9%的股份,夏普当时的股价为550日元(约合6.92美元),但现在其股价已暴跌至约定价格的三分之一,对鸿海精密来说,这笔收购现在绝对是单赔本的买卖。虽然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日前表示会继续商谈收购事宜,但收购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如果原收购计划成功,将为夏普注入8.4亿美元的资金,但现在这笔救命钱却成了“水中之月”。
危险的堺工厂
如今看来,在“日本家电”这座金字招牌已死之时,夏普对未来的规划是顽固而保守的。
2009年,一座位于日本西部堺市,面向大阪湾,面积有数十个东京棒球场那么大,投资额高达4200亿日元,年产600万台60英寸电视面板的超级工厂开始投入使用。当时的夏普恐怕无法想象,这座令其引以为傲的工厂将使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工厂建成之后,电视机销售市场即开始放缓。夏普难以为其电视机产品找到买主,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本土这两个电视机销售大幅放缓的市场;另外,购买夏普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电子产品厂商也开始削减订单规模。市场的不景气最终导致夏普出现库存过剩,夏普不得不改变策略。
1232011年6月,时任夏普总裁的片山干雄宣布:“40英寸以下的电视面板,完全不赚钱,已经没有做下去的必要。”堺工厂决定放弃不能盈利的普通电视面板,专门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可惜这个策略选择并不正确,当时全世界对60英寸以上面板的需求量不过200万台,而堺工厂的生产能力是600万台。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堺工厂的开工率降低至不到5成,市场纷纷开始质疑,夏普当初的巨额投资是否还能回收。夏普为了增强液晶生产线,曾投入2000亿日元,这笔资金来自公司的转换债券,而这部分债券到2013年9月就需要返还给投资者。
到今年5月,堺工厂的大型液晶面板外销比率已经不到一成。绝境之中,鸿海精密伸来的橄榄枝十分及时。7月12日,夏普宣布,鸿海精密已完成向堺工厂运营公司的注资,出资490亿日元,累计获得堺工厂运营公司约46.5%的股份。好不容易,夏普终于将堺工厂这个危险的包袱给扔掉了。
迫在眉睫的债务
但是,迫在眉睫的债务是夏普公司必须面对的另一难题。
据路透社报道,夏普负债总额为1.25万亿日元,正想方设法再融资以清偿大约3600亿日元的短期商业票据和2013年9月到期的2000亿日元可转换债券。2012年8月,夏普方面预计,该公司本财年将亏损2500亿日元(2011年亏损了3760亿日元)。而6月底,夏普所持有的现金、应收账款、库存和其他资产不足以支付其短期债务。
自7月以来,夏普的债务违约保险成本增加了两倍,已经跟希腊处于同一水平了。
夏普在9月与两个主要债权方──瑞穗实业银行和三菱东京UFJ银行见面,讨论获取更多贷款的可能性。夏普毫无疑问将会因此承受更苛刻的条件。目前两家银行各自都在夏普有超过1100亿日元的未偿贷款,而两家银行在8月底之前发放了总计650亿日元的过桥贷款。
目前需要筹集现金的夏普还在采取额外的业务重组措施,以遏制主营的液晶显示屏和电视机业务的亏损。夏普8月预计,截至3月份的上一财年净亏损为2500亿日元,比此前预期的300亿日元要严重得多。
123夏普已经不得不靠典卖家当来暂缓危机了。8月20日,夏普表示计划将其4家海外液晶电视工厂中的2家(墨西哥和中国南京的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大型液晶电视的工厂)出售给鸿海精密,两家工厂累计超过3000名员工将全部由鸿海接管。夏普甚至在考虑出售位于首都东京的办公楼,以及位于波兰、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电视组装厂。
寄望新能源
从2008年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败,电视机产业受灾最严重,夏普也不能幸免地遭遇“百年一遇”的巨亏。
这可以归咎一些短期原因:包括日元升值、2011年日本遭遇灾难性的地震与海啸、泰国洪灾、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欧洲的金融危机。
但作为消费电子行业曾经的主力军,夏普生产的电子产品现在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致命的是,产品差异化的不足,导致其陷入残酷的价格竞争当中。而当消费者需要创新之时,又无法足够迅速地做出反应,因为资源分布在太多的产品线上,每一个产品线上的资源太少。
创新能力无法追赶苹果公司,生产能力又不及三星电子,夏普注定在这场技术革新的大潮之下,被卷至谷底。
与索尼还有游戏和数码业务支撑、松下转型新能源不同,夏普的业务结构相对集中单一,80%的业务与液晶有关。夏普大中华区CEO菅野信行表示:“在液晶技术领域,夏普一直都是独立完成从液晶面板到液晶电视的垂直产业链打造,但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走到极限,夏普必须打破局面。”
在传统家电已无起色,液晶业务也再无腾挪空间的情况下,夏普目前正试图从可再生能源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2010年11月,夏普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旧金山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企业Recurrent Energy LLC。日本新法规要求公用事业公司更多地从可再生能源公司采购商品,夏普现任总裁奥田隆司2012年已经划出了夏普太阳能产品业务。
另外,2011年10月,夏普第一次出资3000万美元注册成立夏普(中国)投资公司,同时成立健康环境和信息通信两大重点事业部,意在其仅次于日本本土的第二大市场,培育电子元器件、手机、产品设计、商品企划和软件开发等新的产业,代替销售占比达70%的液晶电视。
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合伙人神永真杉曾说,今天的日本企业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科技巨头有相似之处。决心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可能会生存下来,并最终茁壮成长,如IBM,而有些企业则会像柯达公司那样永远消失。[!--empirenews.page--]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