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的面板算盘:或重组华映科技对垒京东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TCL集团控股国内液晶电视面板第二大供应商华星光电,却仅有一条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扩大产能是它打破垄断格局的筹码。华映科技已停牌近一个月,华星光电是背后神秘的重组方么?
2012华星光电亏损连连,产能过剩的阴云尚未消散,TCL能否在液晶面板业务上扭亏为盈,壮大它的面板王国梦?
反垄断罚款难破垄断
在此期间,六家企业在中国内地销售涉案液晶面板数量合计514.62万片,违法所得合计2.08亿元。为此,发改委责令涉案企业退还国内彩电企业多付价款1.72亿元,没收3675万元,罚款1.44亿元,经济制裁总金额合计达3.53亿元。
这是我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实施价格垄断处罚。调查历时六年,但判罚的结果与美国罚金12.15亿美元、欧盟罚款6.48亿欧元、韩国罚款1940亿韩元等相去甚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就杯水车薪的罚款,又遭到截留,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以留作经费和行业基金,进行专利保护和反垄断保护为理由,拒绝退款给企业。
“这张罚单是针对2001年到2006年年间,海外企业对下游整机制造商的追溯性惩罚措施,不涉及2007年之后,因此不会对目前国内液晶面板市场格局产生明显影响。同时罚款额度很小,就算能分摊到各企业,也不会有带来太多价值。”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对21世纪网表示。
退款事件节外生枝,但从长远来看,21世纪网采访的多位分析师一致认为,对于国内面板企业以及彩电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增强了企业深度合作的话语权。中国正式加入液晶面板反垄断的队伍。
在液晶面板领域,我国的彩电行业一直都被外资巨头压制,据悉,2009年前中国彩电工业所需的液晶面板全部依靠进口。
据国金证券研报,2008金融危机重创液晶面板产业后,韩企放慢建设进度,台企因无本土下游产业需求,主要依靠大陆和日韩采购,开工率下降。自此中国大陆企业才获得了进入机会,2009 年逆市上马 6 代线、8.5 代线,国外主要企业逐渐改变了对中国技术封锁态度,纷纷启动在华建设高世代线项目。
近年来TCL、京东方等企业巨资投入面板生产线,但仍处于爬坡期,连连亏损。TCL集团是国内第一家拥有“液晶面板-液晶模组-整机”完整产业链的家电企业,其控股55%的华星光电是国内液晶电视面板第二大供应商,但只拥有一条8.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产能有限,与三星、友达等面板生产线众多的企业竞争,处于劣势。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秀娟对21世纪网表示,2012年中国液晶面板市场,国内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占市场23%,奇美、友达等台湾面板企业占44%,三星LG等韩国企业占31%。台资仍是国内彩电整机企业的主要面板提供厂商。
“此次反垄断调查和处罚,相对保护了大陆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大陆采购的议价能力,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秩序。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减轻售后服务减轻压力,将部分成本转移到上游面板企业,大幅度减轻国内彩电企业的成本负担。”
TCL或入局重组华映科技
为打破外资液晶面板的垄断,抢占国内外市场,扩大产能是TCL集团的重要出路。
最近一个月,TCL集团控股的华星光电或重组华映科技的传言甚嚣尘上。
据21世纪网了解,华映科技有一条6代线和几条4.5代线,TCL如果能够收购的话,其规模相比京东方,就只差一条5代线和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而TCL本身已经在筹建AMOLED中试线,未来独立投资是肯定的,而在低世代线方面,自己独立投资需要很高的成本。
此次重组有可能的一种方式是TCL通过注入华星光电,来控股华映科技,而不用再投入新的资金,由于TCL手机每年的销量在5000万台左右,需要消耗多条4.5代线乃至半条6代线的产能,这样可以把华映科技的产能全部利用起来,而华星光电也通过借壳完成在国内的上市,又同处于深交所的板块,重组相对容易。
华映科技主业是液晶模组,但在国内的彩电企业都有自己的模组厂,液晶电视模组与整机一体化生产成为趋势。华映科技被迫转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屏液晶模组,但转型并未成功,根据公司财务报表,2012年1~9月,华映科技营业收入13.28亿元,同比下降24.5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8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7.6%。
资深投资顾问余荩对21世纪网表示,TCL一直致力于产业链垂直一体化,除了建成8.5代线之外,还没有面板线扩张计划;华映科技液晶面板资产尚算优质,中小模组居多,与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有互补效应,被TCL收购非常合理。TCL也有望受益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规模性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不过,即使重组成功,也将需要一定的时间实现管理上和产业链上的融合。”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耗资245亿元,于2009年末启动,2012年9月,华星光电产品的出货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5%,其中32英寸产品出货为全球第一。当年十月提前实现超10万片的设计满载产能。
刘步尘称,“华星光电拥有8.5代线,主要用来切割大型面板,以生产4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为主,大到五十五寸,小到三十七寸,若切割小面板边际效益就会下降。同时他的产品未来70%以上依然是32英寸面板,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现在市面上很多,选择并购是最佳的扩张方式。”
华星光电2013年将盈利
垄断企业的阴影仍笼罩着全行业。
2008年以前, 日本、韩国、台湾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金融危机后开始释放。而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市场需求的放缓,形成了液晶面板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 导致了液晶面板产品价格下滑,全行业持续亏损。目前全球面板产业依然处于周期性低谷,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仍在延续。
据TCL集团财报,2012年1-9月,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33.83亿元,经营性亏损5.1亿元,净利润-0.74亿元。2012年上半年,华星光电经营性亏损4.28亿元, 净利润-0.22亿元。第三季度亏损进一步拉大。
长江证券研究部陈志坚表示,2013年国内液晶面板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华星光电将逐步实现盈利。
“从供给层面来看,2012年国内华星光电 8.5 代线产能逐步释放,2013年全球面板行业产能没有明确扩张,京东方合肥 8.5 代线、三星苏州 8.5 代线以及 LGD 广州 8.5代线等主要新增面板项目产能基本上集中在 14 年释放。同时,全球面板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逐步达到高位,未来很难持续提升。从短期来看,13 年面板行业供给的明显减少,有望支撑近期面板价格。”[!--empirenews.page--]
据 DisplaySearch 预计,13 年全球液晶电视平均尺寸有望增加 2.9英寸,较 12 年平均尺寸增长 9%,其中 50 寸以上面板需求有望增长 31.5%。未来大尺寸面板需求进一步提升。
国金证券分析师王晓莹解释道,供给面无明显增长,而尺寸将增长,那么切割面块数就会减小,预计产能约2.5 亿片。产能比需求高 4%,根据行业经验,高 5%以下面板供应偏紧,因此维持较高价格
此外,三星、LGD 等将在2014年逐步完成八代线折旧,今年面板的价格不会因为厂商折旧结束而大幅降价。 (21世纪网战瑞琬 zhanrw@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