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行业:风险控制与转型关键时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2010年到2012年间,经三年的疯狂增长,去年,应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已经达到7亿部,其中中国出货近2.3亿部,占据三分之一亩地,2012年度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近1.2亿台,苹果占60%。触控市场依然火热,变化也在悄悄继续。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说,屏幕自然越大越好,而从厂商看来,小尺寸的触摸屏利润走低,大屏已然成为趋势。
预测未来三年,预计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增幅在一倍以上.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触摸屏产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手机市场,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直接影响到触摸屏厂的定单
目前中国国内市场,手机行业已被三星、华为、联想、中兴、酷派等占有很大的市场比例,2亿多部的手机销售,这几个品牌至少在70%市场份额,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能手机技术和应用变化快,对于众多小品牌来说,缺乏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资金链也是问题,面对从芯片到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中小品牌难以适应,运营商的绑定合作,以及电商的夹击,使依靠传统渠道的中下品牌失去了竞争中的传统优势。卖价从299到数千元不等的各种智能手机推陈出新,近700多个品牌优势不在。
曾经围绕联想,中兴、华为和三星等供应TP的企业,赶上了时机,在2011-2012年赚饱了。后来跟进的200余家屏厂,在大品牌和中小企业定单中,此起彼伏,一荣俱容,一损俱损。很多曾经在功能手机获得辉煌成绩的企业,在智能手机上定单往往执行不了,导致TP厂家部分项目定单多少有库存量,消耗了一定的利润空间。现在的屏厂是两头难,有些定单大,不敢接,接了价格低;利润受限;有些定单小但是多,一旦有库存,之前就白干了。
触控技术的演变,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从G+G,G+FF到OGS等,到In-Cell,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快,以前有机构预测,至少到2016年前,是G+G,G+F、OGS、In-Cell此消彼长的国产,至少需要3-5年。现在从终端的发展和变化来看,时间可能更短。如果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型市场在智能手机发展上能像中国市场这么快,估计G+G,G+F的TP市场还会火几年。但是外单新市场的智能手机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快。这给靠买玻璃盖板加控制IC的贴合TP厂家带来郁闷和困惑--因为中高端市场机器越来越薄。玻璃厂和LCD显示屏厂商,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进入OGS,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就已经出现。
大陆目前数百家触摸屏厂家,一部分要继续做低端市场,维护几个三线品牌的需要,以图新的发展。一部分有利润积累的,需要转型或设备更新,但是控制成本和规模至关重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和上游技术的更新,还有利润的微薄,风险在加大;几家大的上市公司,和台企一道,力争和英特尔、苹果、三星、华为、联想等供应,维护老客户和转型,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