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合作的烧钱大考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台湾面板业的「世纪三合一(群创+奇美+统宝)」,当时被誉为能使产业起死回生的一场佳话,然而,两年来新奇美并未如预期扭转颓势,反而连续4年亏损:如今新奇美的整合尚未完成,郭台铭为了巩固苹果订单和抵抗三星,又以鸿海集团和个人名义砸重金入股夏普(Sharp),他的「眼球计画」能成功实现吗?
郭台铭要拚 先解决财「爆」
过去鸿海靠不断购并扩充产能,并藉此打入品牌供应链,如今营收规模突破3兆台币、成为全球EMS龙头,现在他的事业版图亟需庞大出海口,只欠最后一块拼图:品牌与通路。夏普是全球第四大电视品牌,也是苹果面板主要供应商,而苹果为了减少韩国供应链的比重,预期将加重和鸿海的合作关系;而夏普拥有全球唯一一座十代厂(堺工厂),专门生产60寸以上面板,且切割良率超过9成,未来iTV和大尺寸电视的兴起,能否包下产能将是关键。郭台铭入股堺工厂后包下50%的产能,产能利用率从4成拉高到7成以上,近期又藉员工福利之名出货60寸电视,原本市价约10万元,绑约MOD打折后只要4万元,郭董真是拼了。
此外,夏普拥有的氧化物半导体(Oxide Semiconductor)制程技术,透过将非晶矽a-Si材料换成氧化铟镓锌IGZO,不用额外新增设备,又省去LTPS面板生产需要的雷射退火制程及光罩成本,因此生产AMOLED的投资成本比LTPS少7成,加上开口率比a-Si高,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却更省电,未来抵抗AMOLED市占率达9成的三星,就靠这项利器。夏普的8代线已在去年Q4成功量产IGZO面板,进度全球领先,未来将是鸿海冲刺大尺寸AMOLED应用的压箱宝。
不过,郭台铭嘴上说「投资夏普是1+1=5的效益」,但夏普的股价走势却让他芒刺在背,近日跌到247日圆的37年新低,和2000年历史高点2675日圆相比,只剩下不到1成;另一大厂索尼(Sony)更惨,股价跌到863日圆,和历史高峰相比只剩零头!当初郭董盘算以2008年11月金融海啸最低点554日圆为参考价,一定不会再跌太多,所以鸿海集团以每股550日圆、共计670亿日圆(约238亿元新台币)入股夏普,没想到三个多月,居然股价右腰斩一次,帐面亏损超过120亿元新台币,由于夏普Q2季底收盘价仍有400日圆,代表Q2和Q3两季将使鸿海、鸿准两家入股主体须认列巨额转投资亏损,鸿准Q2更可能由盈转亏。而郭台铭以个人名义买下夏普十代厂(堺工厂)近半股权,6月底到7月初陆续质押37万张鸿海股票、套现逾200亿元,但鸿海、夏普的股价走势已经被绑死了,会不会跟蔡宏图一样面临担保品追缴的压力?
先不说鸿海的隐忧,夏普本身财务就是一个大洞。2011年是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昏天黑地的一年,尤其三大电视业者:索尼、夏普和松下(Panasonic),在2011会计年度(2011年3月~2012年3月)中,合计亏损达1.6兆日圆,都创下年度亏损纪录。以市占率来看,三家厂商虽然都是全球前五大业者,但合计市占率才21%,还低于龙头三星的26%,销售量平均较去年同期下滑2成,和韩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过去谈到电视品牌,索尼的BRAVIA、夏普的AQUOS和松下的电浆电视一定是首选,如今却被韩国彻底超越了!
反观三星显示器部门今年Q2已转盈,而松下即使去年大亏,今年在减少电视销售的状况下,预估Q2也可转盈;日本另一老牌家电大厂日立(Hitachi),因为成功淡出消费电子产品,2011年度更缴出净利3472亿日圆的亮眼成绩,年成长达45%。但日本「双S」和台湾面板双虎,苦日子还没过完。
[!--empirenews.page--]
日本精神的光环不再
日本曾是全球消费电子的霸主,一些老品牌在国内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1912年创立的夏普,原先以生产铅笔为主,192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收音机等电子产品。1953年,夏普开发出日本第一部国产电视机,距离三星生产第一台自制电视机还早了19年;1962年,夏普继续开发出日本第一台微波炉。而夏普在1987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液晶电视,在全球LCD TV市占率更一度达50%,其AQUOS品牌也和最高质量划上等号。另外,夏普的手机在日本国内也连续9年稳坐龙头,市占率达25%。
而1945年成立的索尼,更是发扬日本消费电子精神的大台柱,不但研发出日本第一台卡带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1968年以自有Trinitron技术开发的彩色电视机,更让掀起一阵热潮。1979年推出的Walkman随身听,以及1994年后陆续推出的PlayStation游戏机,都是全球娱乐历史的代表作。其后,1989年以6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CBS)、2001年与Ericsson合资成立「Sony Ericsson」手机品牌,也是日本跨出国际的重要里程碑。除了BRAVIA电视外,旗下VAIO笔电、Cyber-Shot数码相机,也都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的工匠精神虽赋予企业发展高水平技术的能力,但其缺乏弹性的民族特性,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印度、非洲等失去先机,以致于被韩厂后来居上,而各品牌都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各据山头的结果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再加上日圆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对美元汇率由160一路升破80,等于直接减少日本出口一半的竞争力,这使日厂不仅在电视、手机等领域节节败退,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市场也受到严重考验。
如今,夏普虽在日本电视市场仍保有40%以上的市占率,但预计2012年全球电视销量将减少19%至1000万台,第1季将再亏损1000亿日圆;手机市场也因iPhone迅速兴起造成版图改变,2010年iPhone日本市占率仅14.2%,但2011年暴增近一倍到26.6%,而夏普市占率则由20.1%下降到15.7%。
索尼的电视部门更是连续8年亏损,总亏损金额累计已达50亿美元,2012年销售量预估将继续下滑11%至1750万台,销售额估计衰退1000亿日圆;音乐市场则受到MP3普及和苹果iP od热销影响,销售逐渐式微;另外,今年PS系列游戏机受到任天堂Wii、微软Xbox夹击,预估销量将下滑11%至1600万台。而SonyEricsson虽在全球手机市场一度高居第三,但在智能手机市场却仅排在后段班,甚至被中兴、华为等中国厂商抛在后头。
整合能力是关键
为了突破困境,日本家电厂也需要改革,摆脱不具竞争力的产线,面板这个大包袱就是首要整合目标。2011年索尼、东芝(Toshiba)、日立等3家公司,将旗下中小尺寸面板事业整并,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由日本政府持股70%,三家厂商各持10%,之后松下也将旗下一座面板厂出售给JapanDisplay。这家融合日本四大电视品牌的公司,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占率将达到20%以上,挤下三星成为龙头;在高阶消费电子使用的IPS面板上,更有约66%的市占率,未来将藉由索尼的可挠式技术发展AMOLED面板,挑战三星的独占位置。
面对三星威胁逼近,同样感受庞大压力的台、日,早就藉由技术转移来合作,如友达与索尼、奇美电与日立皆有面板专利授权协议,这次郭台铭入股夏普,等于将合作策略提升到股权购并等级。郭台铭的算盘是,2014年前将堺工厂产能开到满载的每月12万片(若以42寸计算,可切割成15片),届时若能成功满载,将再设一座月产12万片的工厂,稳坐全球效率最高的面板厂。不过,一座十代厂建厂成本约40亿美元,郭台铭光取得堺工厂股权就消耗不少银弹,应当设法先提高产能利用率,谈扩厂计画还太早。
在最重要的企业整合上,鸿海集团虽成为夏普最大单一股东,在6月的鸿海股东会上,郭台铭喊话要加码持股,却被夏普社长奥田隆司公开婉拒。尽管近期夏普同意让鸿海指派三名非常任董事进入董事会,不过对于鸿海会否掌握控制权仍存有戒心,这不但关系到能否成功导入「鸿海式管理」让夏普扭转劣势,在关键专利和技术取得上,甚至苹果后续订单,也有很大的连动性。
鸿海与夏普的关系密切,也意外引发一些供应链的生态变化。由于2011年底索尼宣布退出与三星合作的S-LCD面板事业,将采取弹性外购模式,外购比例将有6~7成,以今年出货量预估,释出的订单至少有1000万台。过去鸿海两度取得索尼的电视组装厂,成为最大代工伙伴,现在却传出转单友达旗下的景智,未来会否重现2008年鸿海切入NB代工引发的「防鸿效应」?将是相当有趣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