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获将诀别夏普单飞:郭台铭野心泡汤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鸿海在日本设立了显示器开发网点,但与夏普的合作却触礁。鸿海甚至考虑自己一家推进显示器业务。鸿海的路线调整难免会对夏普的重建产生影响。
“这表明了鸿海获得日本最尖端显示器技术的强烈意愿”。
2013年5月底,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在日本设立了显示器研发子公司。对于鸿海此举的目的,日本显示器企业的技术人员这样分析道。鸿海这是第一次在日本设立研发网点。虽然没有透露详情,但该公司强化研发的对象,似乎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高精细液晶和有机EL、触摸面板等最尖端显示器技术。
首先,鸿海的研发子公司将发挥地处日本的地理优势,网罗从夏普、松下、索尼等大型电子企业提前退休的显示器技术人员。不少显示器行业人士都认为,该公司估计会与位于横滨市的韩国三星电子研发子公司——三星横滨研究所一样,“起到翘角日本技术人员的作用”。
猎头行动已经展开。鸿海新公司的社长由曾在夏普担任液晶生产技术开发本部长等职务的矢野耕三担任。矢野在夏普工作时,曾经参与过当时夏普的合作伙伴——台湾广辉电子(现被友达光电并购)的液晶新工厂建设项目,称得上是日台合作的最佳人选。
谈判恶化是单飞的契机
据知情人士介绍,鸿海开始考虑在日本国内设立研发子公司是在2012年秋季之后。“因为与(以液晶业务合作为主轴的)夏普的合作谈判触礁,所以鸿海开始摸索单飞路线”(鸿海内部人士)。
鸿海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夙愿:不只是组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要亲自生产显示器等高附加值部件。该公司旗下虽然拥有从事显示器制造的台湾群创光电(群创)公司,但技术实力不及夏普和日本显示器,生产的液晶显示器未能得到美国苹果“iPhone”等大公司智能手机产品的采用。
鸿海原本计划通过与夏普开展资本合作,获得最尖端的显示器技术,所以决定在成都建设液晶工厂。但是由于合作谈判的进展不如预期,计划只得半途而废。这次成立新公司是鸿海为获得日本的显示器技术而采取的最后手段。
就任新公司社长的矢野虽然出身于夏普,“但现在转投的是制造装置企业。受到夏普的牵绊较少,单独成立最尖端的液晶工厂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鸿海的竞争对手企业的技术人员)。
鉴于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在“(资本合作谈判期限结束后的)4月之后也访问过日本”(相关人士),鸿海与夏普谈成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然而,夏普现在为重建经营强化合作关系的对象并非鸿海,而是三星。目前双方的合作是以电视使用的大型液晶为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中小型液晶也进入了业务合作的视野之内。而三星与鸿海“水火不容”,如此一来,鸿海与夏普的关系恐怕就很难修复了。
为了获得最尖端的显示器技术,鸿海已经把独立开发液晶面板纳入了视野。这一路线调整难免影响夏普“以液晶业务为核心实现重建”的中期经营计划。鸿海若能独立制造出最尖端显示器,极有可能成为夏普强大的竞争对手。
“鸿夏恋”谈崩 台湾学到了什么?
一、鸿夏恋谈崩
今年3月底,鸿海入股夏普9.9%的合约到期,夏普没收到鸿海注资。鸿海当时表示,双方的谈判再延期三个月。记者昨天获悉,夏普与鸿海的谈判已经终结。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之前的谈判已结束,未来还有合作可能。
这意味着,夏普需要寻找其他出路,来努力扭转巨亏的业绩。夏普2012财年净亏损达5453亿日元。夏普将于今年6月更换社长,并已推出新的三年计划,拟在2013财年扭亏。
艰难恢复
夏普发布了巨亏的2012财年年报。2012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夏普的销售额为24785亿日元,同比略有增长;营业赤字1462亿日元;净亏损5453亿日元。夏普称,净亏损额较大,主要是因为制造设备减值、业务构造改革等费用计入了2012财年。
但业绩已有恢复迹象。夏普2012财年下半年的销售额比上半年增长约2700亿日元,营业利润达226亿日元。按季度看,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在2012年4~6月间为谷底,此后三个季度稳健增长,10~12月期间营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此后恢复速度加快。
但巨亏之下,易帅已无可避免。2013年6月25日股东大会后,高桥兴三将接替奥田隆司出任夏普社长(总裁),奥田隆司将接替片山干雄出任夏普的会长(董事长)。
夏普近日公布了新的三年(2013~2015财年)计划,2013财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0亿日元、营业利润800亿日元;2014财年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达1100亿日元和400亿日元;2015财年营业利润率5%,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达1500亿日元和800亿日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夏普制定了复兴计划:提升液晶事业的盈利能力,依托IGZO等独有技术,提升销售额;扩大海外事业,以东盟市场为重点;招募自愿退职者,控制新社员采用,削减加班费成本;整合、出售日本及海外的物流据点;同时,减少库存、设备投资和有息债务。
对于裁员和出售工厂的传闻,上述夏普(中国)有关人士表示,夏普2012财年曾计划裁员5000人,现在已经结束;目前没有做出任何出售南京彩电工厂的决定。
二、过于“贪多”导致功败垂成
3月27日,台湾“经济部长”张家祝受访时却无意中透露,“鸿夏恋”最终走至目下格局,与政府无关,只是郭台铭在谈判中的策略过于“贪多”导致功败垂成。
他指出,2012年鸿海和夏普签约两三个月后,夏普股价不合理暴跌,投审会在保护(鸿海)股东权益下,退回鸿海申请案,并要求鸿海和夏普重新就投资价格达成协议,使价格符合市场行情,才能放行。
资料显示,2012年3月,鸿海宣布以每股550日元入股夏普、准备投资669.05亿日元(约新台币206亿元)取得9.98%股权。但随后日本股市暴跌,夏普股价一度下探至2012年年初以来最低的163日元/股,不足协议购买价的1/3。
因此,台湾投审会提出让鸿海“补件”,但郭台铭却以此为由“虚张声势”,希望“趁火打劫”介入夏普运营权。
这让夏普难以接受。最终,鸿海一再延误“战机”。[!--empirenews.page--]
日经3月7日消息称,夏普本计划于3月5日晚与郭台铭在总部工厂举行首脑会谈,在会谈中告知公司与三星的入股事宜,希望藉此获得郭台铭的谅解,但郭台铭提前获知该结盟信息,因此火大取消该次会谈。
而从事态发展的可能走向来看,鸿海3月26日的声明更多是出于“姿态”需要,若郭台铭无法在运营主导权上退让,夏普将很难委身于鸿海。
一方面,夏普的运营环境已经获得极大改善。除接连收获高通和三星入股的救急资金外,2013开年来日元的不断贬值,已经让夏普渡过了最难关口。同时,按照《韩国经济日报》(The Korea Economic Daily)3月21日的消息,苹果公司已在新一轮iOS装置中全面封杀由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 Co.)制造的荧幕,并改向LG Display、夏普、Japan Display及友达(2409.TW)采购。
该报道的依据是,苹果对主要供应商送出的零组件询价单(request for quotation, RFQ)通常会在产品发布前的5~10个月送出,以便让供应商有充分时间出货,但在苹果预定2013年夏季推出的iPhone 5S、iPad 5以及第2代iPad mini询价单中,均没有三星电子的“身影”。
不难发现,在苹果、鸿海联合“钳制”三星的过程中,夏普反而“坐收渔利”。
另一方面,郭台铭很难放弃主导夏普运营权的诉求,而其手中可打的“牌”又不多。夏普在三季度有高达2000亿日元的债务必须偿还,外部大额资金的入股仍然有其重要性,因此,除同鸿海谈判入股外,夏普还将出售位于南京的液晶电视厂。对此,鸿海若无意,夏普很可能将其售予联想,谈判据称已进入最后阶段。
看起来,郭台铭当初谋划的一着“抗韩”妙手,很可能就因为其2012年8月的一时“贪念”而招致最终的“败笔”。
三、鸿夏不恋了!我看夏普、三星、鸿海的三角习题
事实上,从一年前鸿海与夏普开始接触时,就不断有媒体来问我,到底如何看待「鸿夏恋」?好几次我都说,虽然去年台湾资讯产业特别辛苦,我也很希望看到「鸿夏恋」修成正果,但基本上台日联盟有几个基本结构上的限制,让「鸿夏恋」很难谈得成。
我认为,鸿海与夏普这两个台、日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若要谈合作与联盟,先天上是有困难度的,主因不只是郭董摆出要介入管理的态度,还有两个背後因素。
第一个是,鸿海主要订单来自苹果,但苹果成长性已露疲态,未来两年,苹果新的成长动力还看不清楚,与鸿海结盟若无法引进新的业务与订单,意义并不大。
第二个因素则更关键,台日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台湾向来以杀价取量,靠经济规模与生产管理获取利润;但日本企业一向希望维持高品质、高售价的模式,这种创造价值的品牌经营理念,让台日企业有很根本上的差异。
因此,去年鸿海与夏普谈判时,当郭董提出要把六十寸电视杀到一千美元以下时,把夏普主管吓了一大跳,因为这个价钱足足是夏普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只是,去年夏普出现百年最大亏损,业绩奇惨无比,而最大根源又是面板十代生产线堺工厂的稼动率实在太低,因此夏普觉得,堺工厂一定要先止血,交给手上握有苹果订单的郭董,试试看鸿海的大电视策略及接下来苹果的iTV,能不能把堺工厂的面板快速去化掉,因此决定把堺工厂约四成股权让给郭董。
可是,在谈到夏普母公司入股案时,由於牵涉到更长远的发展规画,前面提及的两个因素,就成为夏普主管非常重要的考量。尤其三星业绩又不断攀升,苹果下给夏普的订单量突然锐减,更让夏普主管决定把「鸿夏恋」摆一边,陆续找了高通及三星入股。
夏普找到这两强进行合作,基本上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强强结合,希望在行动平台及面板技术上创造出更多研发合作的空间,而这一点则是鸿海难以提供的价值。
至於夏普找三星进一步合作,应该还有更多现实考量。虽然大家都认为日韩是世仇,但遇到生死存亡关头,夏普一样要低头,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3C品牌,形势比人强,夏普若不与其合作,复兴机会很渺茫,因此最後终於有了「三夏恋」的出现。
换句话说,夏普主管在思考堺工厂与郭董的合作上,仍停留在代工制造的层次,重点是协助去化产能;至於三星的入股,重点则在品牌与技术的合作,是一种战略上的联盟,这是「鸿夏恋」与「三夏恋」根本上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夏普的经营团队,是在为这家百年企业做一个对的决策,也许几年後来看,这是夏普百年复兴大业计画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至少夏普已跨出一步,要为自己的百年基业再战一回。
至於鸿夏恋纷纷扰扰了一年,台湾到底学到什麽?我想,也许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厢情愿以为台日一定要结盟,不要跟着强势鸿海的意见走,不要随媒体的观点而起舞,也不要只是从台湾的思考出发,这可能是我看「鸿夏不恋」最重要的几个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