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缺乏创新力 苹果帝国对显示屏产业链影响未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太平洋时间2012年9月12日上午10时,苹果在旧金山正式发布iPhone5。新产品与外界猜测的基本一致,屏幕变大,同时也变得更薄、更轻。根据苹果的现场演示,iPhone 5采用4英寸视网膜屏,较上一代产品iPhone 4S的3.5英寸有所扩大,屏幕分辨率为1136x640,屏幕中的应用图标增加至5排。iPhone 5将预装苹果最新的iOS 6系统。
看着发布会大屏幕上时隔两年才推出的“全新”iPhone5,人们心里没有一丝新鲜感。和过去的五代苹果相比,评论者们更愿意称它为“iPhone4S超级硬件版”。这一幕似曾相识,2011年当苹果发布iPhone4S时,很多人都惊呼这简直就是iPhone4的翻版。自乔布斯逝世以来,相似的情形便开始重复下去。纽约时报曾经评论第一代iPhone“永远地改变了手机的形态”。而现在,iPhone大有被众多厂商追平的趋势。从参数表看来上,苹果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创新的衰落
最直观的是显示屏,同一时间Android众厂商已经进入720P分辨率大半年了,像素密度超过342ppi的手机也比比皆是。Windows Phone阵营也后来居上,Windows Phone 8最大支持WXGA(1280*800)分辨率,更大分辨率允许手机尺寸更大,显示更多内容,所以这次iPhone 5发布时介绍4.0英寸屏幕能显示更多内容——给人的苍白无力感不言而喻。
当一个公司在研发上投入过低资金,缺乏创新是必然会发生的事。目前,苹果仅仅将其2﹪的收入用于产品研发,而谷歌和微软的研发投入对收入的比例是14﹪。这也难怪每周都会有新机型推出的Android平台现在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68﹪的份额,2011年9月,Android的市场份额仅为47﹪,苹果IOS的市场份额则下降到了17﹪。4英寸16:9的视网膜屏幕可能是iPhone 5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但乔布斯在两年前的iPhone 4发布会上所说的“No one wanting a big phone(没人愿意要个巨大的手机)”音犹在耳,iPhone 5新品发布已经让观众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为什么iPhone 5的屏幕变大了呢?就是为了赶上Android手机的步伐。”丹?莱昂斯评价道。此外与屏幕变大相对应的是,在线商店(苹果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中多达70万的软件应用需要针对新硬件进行设计更新,否则只能以从前的分辨率和屏幕比例在iPhone 5上“居中显示”,那还要变大了干吗?
剩余的优势
逐渐失去配置和设计上的创新与优势,苹果的魅力对于果粉而言或许还不会减少太多。苹果成功运用了80年前的地产经纪兼业余哲学家伯纳德?伦敦提出的理念: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限制一个人拥有日用品的时间。这些商品的使用时间在制造时就已确定,过期相当于使用“死掉”的产品。苹果的更新换代正是如此,它是科技的领导者,这与它每一代的创新程度关系并不大。
有人指出,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并不仅仅在于分辨率和像素密度,采用IPS屏幕的机型如过江之鲫,但当年真正能与iPhone 4/4S显示效果相媲美的机型真的不多见。确实,苹果从上游零部件采购时总能采购到最优秀的零部件,这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优势。iPhone打动人心不靠一张配置单,而是拿在手里的感觉和长期拥有的使用体验。
苹果剩余的优势也许是基于软硬合一的深度优化带来持续的体验,从产业角度而言,它重新定义了手机和计算机,并将互联网与IT业、通讯业合为一体。而创新在到一定程度时会受到企业逐步壮大的影响和面临商业价值的挑战。而苹果的优势势必遭到同样流畅的微软Windows Phone的挑战。苹果现在能够用来争取时间的,还能称得上是行业标杆的是自有的iTunes/APP/电子书在线商店体系,然而亚马逊也是这一业务的强劲对手。
新品带来的感动减少,不免让人们产生“泯然众矣”的担忧。苹果创新太多已到巅峰,往后还能改进多少?
对产业链影响依旧
除去产品创新和未来发展的忧虑,单从当下制造层面而言,iPhone5一如既往地牵动着苹果产业链厂商们脆弱的神经。竹篮打水亦或一夜暴富,在过往与苹果合作过的厂商中都有先例。
在iPhone5面市之前,采用内嵌式(In-cell)触控技术已成为业内一个几近确定的消息。包括LG Display、Sharp和Japan Display在内厂商都传出正为iPhone 5量产In-cell技术面板。iPhone 5使用In-cell触控技术,这也是自2007年第一部iPhone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触控传感器结构改变。
In-cell触控技术将触控功能整合在LCD面板中,具有简化制程、降低成本及厚度等许多优势,但迟迟未见到主流手机的应用主要受限于良率问题,这点也在之后得到印证。2012年第三季度,苹果iPhone5供货不顺的消息频传,主要原因就是In-cell触控面板良率不足,进而影响产能。In-cell触控技术的短板是噪声问题严重,显示屏最边缘出现触控功能感应不佳甚至失灵的状况,令使用者操作大为不便。
近日苹果供应链更传出消息,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中采用单片式玻璃(OGS)触控面板,并提早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可能取名为iPhone5S。信利光电产品策划部高级经理陈学彬表示,如果苹果因In-cell触控面板的良率问题转向采用OGS触摸屏,不仅屏幕良率可提升至70%甚至更高,而且生产成本也将与生产iPhone4S时相近,这一成本还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而更低,给苹果带来更多利润。
如果传言属实,则意味着iPhone5可能成为寿命最短的一代苹果手机,台湾的胜华、TPK也将重拾iPhone订单,而三家日韩In-cell供应商的处境将会十分尴尬。其中Sharp因为受到良率问题的影响,面板量产时程已由原本预定的8月份延迟至9月,这使该公司原本就摇摇欲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同一时间,群创光电(原奇美电子)已经将他们研发的 TOD(Touch On Dispaly) 外嵌式触控面板送往苹果总部,等待苹果的检验。如果检验通过,群创将很有可能成为苹果下一代iPhone的面板供应商。
在全球智能设备市场,三星与苹果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2012年两者间的“专利大战”硝烟刚刚退去,苹果已在iPhone 5中把LCD供货商换成了LG Display和日本显示器,把大部分三星生产的零部件如快闪记忆体移动和DRAM等储存芯片换成了由SK海力士、日本尔必达和东芝等公司供应。如此一来无异于联手阻击三星。虽然短期内苹果不会在零配件市场建立直营工厂,但有可能会在背后操纵处于合作关系的日本、美国、中国的零配件企业来改变市场格局。[!--empirenews.page--]
而台湾鸿海在帮助苹果减少对三星的依赖上更加意义重大。2013年鸿海开始对苹果提供面板、电池、镜头模块、声控、软板、机壳等关键零组件,以iPhone、iPad为例,鸿海占苹果的销货成本比重,也将从2012年的10%跳升至50%。鸿海将从一个纯粹的苹果产品代工厂,跃升为策略联盟伙伴,地位更加稳固。
苹果打一个喷嚏,产业链就感冒了;苹果真的感冒了,产业链众人早已争先恐后地送上感冒药。高利润冒险和品牌号召力当前,正可谓是苹果虐其千百遍,其待苹果如初恋。苹果依然是苹果,现实也是残酷的,去年的标杆在今年就会成为标准,世界在用过去意想不到的速度前进着。在库克的执掌下,苹果或许会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iPhone 5对很多看客而言也许是苹果停滞的标志,苹果的创新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专注,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商业模式和专利之战上取得成功与胜利。
从2013 CES看来,尽管苹果自1992年起就不再参加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但其“烙印”却深深留在了每一届的CES展会上。CES推出iLounge苹果专馆已有三年,该展区的空间有如苹果公司市值一样,不但增长了三倍,达到120000平方英尺,还迫使汽车相关展厅被推挤至另外一个展区。苹果如今是否参展CES真的已变得不再重要。依赖苹果生态而获得成功的公司,已在CES上有太多太多,而他们在CES上的出现代表的就是苹果的成功,这是与网络泛言论和点评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显然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