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宜正面回应“叛逃”:聚焦台湾面板人才流失之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前言:对企业而言,一个优秀员工离职所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正视优秀员工离职所造成的损失是开展企业人才危机管理的前提。泛泛地讲,一个优秀员工离职以后,企业要被迫支付以下成本:
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
其次,优秀员工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
另外,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不仅可能带走商业技术秘密和客户等资源,同时还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极大挫伤团队的整体士气。更为严重的是,企业高管或其他核心员工离职直接改变了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对比,若是集体式的跳槽,对企业来说则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的打击,如著名的小霸王。人才流失对企业而言之所以成其为危机,原因也就在这里。
——这是智库百科对于“人才流失的影响”的定义,实际上对于台湾面板业来说,人才流失正在时时发生。
一、2009年奇美百人跳槽TCL曾引起全球液晶面板业地震
2009年11月16日,由TCL集团和深圳市政府旗下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华星光电项目宣布成立。
表面上看,这个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液晶面板8.5代线项目,与同一个月在大陆投资的其他TFT-LCD生产线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将它与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件事联系起来,则令人吃惊。
2009年11月14日,奇美电子与鸿海旗下群创科技宣布以1:2.05的比例换股合并,群创科技更名为奇美电子。此举意味着,台湾面板界奇美、友达、群创三足鼎立的状况将被新奇美和友达两家独大局面所取代。
一位台湾液晶终端企业高管告诉记者,上述两件新闻,实则是一件事情,足以称为全球液晶面板史上最大新闻,因为整个液晶产业都为此改变了策略。
2009年11月初,时任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总处长陈立宜辞职。
陈立宜为奇美集团最重要的职业经理人之一,他从2003年加入奇美,经历了5代、5.5代、6代一直到7.5代线的建设和销售,对TFT-LCD面板的技术和客户都有掌握。接近奇美的人士说,陈立宜辞职,乃是因为奇美在过去四个季度中连续亏损,而期间陈的职位由奇美电子创始人许文龙的弟弟许春华接替。
123456789此刻,远在广东惠州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盼望建立高世代TFT-LCD厂足足已有四年。
2005年,TCL就在聚龙光电项目上颇为积极。当时,经深超公司联合TCL、创维、康佳和长虹以各占10%的方式成立了聚龙光电项目,计划生产6代线液晶屏。还未等到生产,这个企图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难关的聚龙项目就被迫流产。
此后,李东生试图通过购买技术进入TFT-LCD领域,四年来一直在和外资厂商接触,其中尤以和夏普接洽最多。然而,直到今年,购买技术的谈判也未能成功。2009年,夏普把其8代线厂址选在了有着多年合作经验的南京中电集团,其电视整机也是在南京组装。
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转让方,听起来非常糟糕。大的面板有2.2米宽,却只有0.7毫米厚,制作它除了技术,更要凭借对温度、洁净度以及曝光时间和强度的多年经验积累。 “那些掌握着制作诀窍的工程师国内少有,咱们中国大陆没有这个经验,你招也招不到。”华星光电的负责人说。
试图通过自主创新、购买技术来实现技术突破的愿望均未得偿,李东生把希望寄托到了技术的载体——人的身上。在李东生看来,技术藏在人的脑袋中。于是,一个低调的人才计划开始实施。
奇美重要人物陈立宜的加盟把坏消息变成了好消息。随同陈立宜一起加入TCL集团的还包括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技术总监陈政嵘在内的近百人的团队。
此外,另一个关键人物是贺成明。在来到TCL集团之前,他是LG面板驻香港的代理商,与日立、LG有着多年密切的联系。李东生对贺颇为欣赏。2008年TCL液晶模组项目开工,贺成明在李东生的盛邀下,负责液晶模组项目建设。此间,凭借贺的关系,LG和日立的部分高级技术人员也随之而来。
2009年11月16日,贺成明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液晶面板的核心专利主要掌握在设备厂,现在的技术团队里面过去跟设备厂都有很深的接触,所以怎么样能与之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已经开始着手。”
“我们现在已经有30多名资深工程师,他们在这个产业都是有十年以上经验,来自于日本、韩国和我们台湾地区。现在这个技术团队65人,其中有30多人是刚才讲的资深经验人士,制程的技术他们完全掌握。”贺成明说,“到2010年,TCL将向中国本土招聘100名人才,他们将受到上述大师的1对1的培训。”
TCL没有花一分钱去购买技术,就已使自主造屏成为可能。这也间接使外资对于技术的保密成为一件多余的事情。现在,对于后者来说,与其限制在中国大陆投资,反倒不如加紧在大陆设厂,跑马圈地。
123456789二、华星光电在台湾“挖墙脚”逾200人遭法办
按TCL集团此前发布的资料,陈立宜1973年11月生,2009年加盟华星光电,2011年1月起,任TCL集团副总裁。
陈立宜素有“台湾电视面板第一战将”之称,2000年至2009年,历任台湾奇美电子高级工程师、电视面板事业处处长、电视面板事业总部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副总裁。
按台湾媒体所述,陈立宜2009年加盟华星光电后,以他在华星光电的秘书陈美珍与李欣薇名义,在台南市设立冠懿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涉嫌违规挖角友达、奇美、群创等台企员工,被挖角的台籍面板人才逾200人。
台湾《工商时报》称,8月22日,“调查局台北市调处”将陈立宜、陈美珍、李欣薇,以及华星光电派在台湾从事面试招募人才的台籍罗姓、张姓、陈姓等6人列为被告,移送台南地检署侦办。
综合台媒报道,台南地检署承办检察官蔡英俊早在今年5月15日,便指挥检调人员搜索冠懿在台南市、新竹县竹北市两个办公处所,并由“台北市调处”于7月约谈陈立宜到案。[!--empirenews.page--]
上述报道称,陈立宜明知大陆的公司没有经过“台湾经济部投审会”许可,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的,不得在台从事业务活动。
三、陈立宜返台回应:不要限制科技人的工作权
华星光电副总裁陈立宜:不要限制科技人的工作权,阻止人才外流不利台湾竞争力。
群创董事长段行建:用不当手法挖角人才与窃取专利机密,群创予以谴责。
大陆华星光电副总裁陈立宜因为对台挖角挖太凶,遭到检方调查,引发轩然大波。陈立宜(28)日在台召开记者会大动作澄清,他强调,此举限制科技人的工作权,若企业要靠政府限制阻止人才外流,长远反而影响台湾产业竞争力。
123456789对此,群创董事长段行建不以为然,直言“媒体说陈立宜是台湾面板第一战将,是对台湾面板业的一大侮辱!”群创同时也发表声明指出,对于两岸人才与学术交流,希望未来以公开、健康方式进行。对于不当手法挖角人才与窃取专利机密,群创予以谴责。此外,群创也呼吁政府,对恶意挖角之企业,应勿枉勿纵。
友达总经理彭双浪则是表示,台湾目前对于人才外流并没有法令的限制,不像韩国对于科技人才其实有一定的定义和规范,反观台湾的商业机密法只是保障商业机密。未来人才交流一定会更频繁,也建议政府重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台湾对于大陆白领来台工作其实有限制,造成台湾好的人才被大陆挖走,但是我们却不能用大陆人才,形成单向人才外流。特别是台湾出生率下降,不只人才的质不足,连量都不够。现在鼓吹台商回流,不只土地不够,人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呼吁政府人力政策要适度开放。
陈立宜指出,未来会积极配合检方调查,但同时也要提醒台湾科技从业人员对于自身工作权之注重。此次事件认为可收遏阻人才流失之效,陈立宜表示不能苟同,限制科技人员工作权,对于合法的两岸人民交流是一种伤害。就业环境也是国际竞争的一环,我们台湾就业环境一旦改善,人才外流自然可以减缓,甚至可以收到海外人才流入的红利。应该珍惜台湾这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政府及企业主一起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才能改善科技业获利艰困,人才外流的处境。
华星光电从2010年至今年底,共计向台湾产业链采购超过新台币400亿元,目前材料采购,扣除被日商柯断的玻璃、液晶、PI等材料外,向台湾产业链采购材料占华星采购材料比例76%,单是2013年采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对于金融海啸后的台湾,这些在华星的台湾团队对故乡产业链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这个叛字是要如何定义就是见仁见智了。
四、台湾面板双虎产业链地位被削弱
企业层面的波动必定受制于产业,可以说,当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格局因中国TFT-LCD产业崛起而改变后,台湾企业在面板垂直分工中占据产业上游核心地位的优势已被削弱,奇美电在这样的背景中深受涤荡。
2009年以前,日韩台面板企业还未有在中国市场投资的意思,但是中国面板界龙头京东方的一项大举彻底打破了这一默守的局势。2009年4月,京东方第6代线在合肥开工建设。这是在金融海啸开始后惟一开工的生产线,却“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此全球主要TFT-LCD企业的投资计划纷纷启动,中国市场被这些企业打开。
1234567892009年8月26日,京东方又确认上马8.5代线,自此,数条高世代面板线项目纷纷涌向中国市场,三星、LG、夏普均成为高世代面板项目的主角,在这一抢滩中国市场的重要布局上,台湾企业的步伐却慢了不少。
台湾企业一方面承受着日韩企业行动上的刺激,一方面无奈于台湾当局在开放向大陆投资上的保守态度。当时,奇美电总经理王志超对大陆地区LCD面板产业的加速忧虑重重,觉得台湾“一定有公司要倒”。岂料到,王志超当时的忧虑多少体现到了奇美电身上。
当大陆华星光电8.5代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等面板项目纷纷破土动工继而投产量产的时候,大陆方面缺少面板供应保障的局面正逐渐扭转,相应的,台湾方面缺乏市场保障必定加剧。在全球面板产业链上,台湾面板企业的垂直优势有所削弱。
五、台湾面板厂找回竞争力须更加重视技术和人才
群创、友达上半年虽然转亏为盈,却仍内忧外患,对外,大陆厂来势汹汹,对内,人才流失、缺工等隐忧不断,专家说,只有保留技术实力与人才,台厂才有竞争力,避免在全球大厂鲸吞蚕食并购潮中没顶。
全球市调机构Witsview显示器事业处副总经理张小彪说,台湾面板厂原本具有技术领先,但大陆积极拓展面板产业之后,大举来台挖角高阶人才,如今台厂不但缺人、缺工,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旦大陆面板产业链发展成形,台厂恐难避逃被并购的危机。他表示,台湾科技厂商没有“垂直整合”实力,但是“水平竞争”导致削价竞争,台厂不但毛利率直直落,也完全受制于订单,订单来的时候,彼此杀得头破血流,没有订单时,只好放无薪假、资遣员工,如此工作环境也难以培养员工的技术与能力。
张小彪说,在全球科技业中,台湾面板厂研发能力、生产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惜产业结构未适时转型,面板厂今年虽然走过谷底,好不容易爬起来,仍然后患无穷。
张小彪分析,金融海啸后,台湾面板厂已落后韩厂,政府及厂商必须从“技术”与“人才”着手,保持既有领先技术、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才能找回竞争力,继续与全球竞争。
友达总经理彭双浪也表示,台湾“闭俗”的人才政策,导致企业、厂商很难继续发展,政府要求厂商回台发展,但除了土地设厂问题外,人才更是主要问题来源,人才政策不够有弹性,人才持续流失,对台厂冲击相当大。
123456789六、2012年下半年台湾面板企业大幅涨薪抢夺人才
中国台湾科技产业圈正在实施一轮新的调薪举措,以防备竞争对手的挖角行为,本轮涨薪潮自2012年7月份开始启动,奇美电、友达等面板厂商都大幅提高了在职员工的薪水。
据悉,奇美电加薪幅度3%至15%,创下公司从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调薪幅度,其目的在于阻止面板人才流向中国内地面板厂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大厂。[!--empirenews.page--]
据粗略统计,新一波加薪的科技厂商,目前有面板行业的奇美电,太阳能的中美晶,家电的声宝,封测的日月光,以及电子制造服务(EMS)大厂鸿海集团,这些厂商的调薪幅度约3%至8%。
供应链人士透露,奇美电2012年7月调薪,幅度约从3%至15%,平均调幅7%至8%,依个人业绩而定,这也是在鸿海集团力挺奇美电后启动的人才挽留动作。友达则已在4月份实施调薪,平均调幅约在6%至7%。少数业绩表现好的,也可能会有两位数字的调薪。
去年友达和奇美电创下成立来最大亏损,其中友达亏损612.63亿新台币,奇美电亏644.39亿新台币,但今年面板厂商的加薪幅度均比预期的好,除了因为全球经济回暖,另一个原因就是避免人才流失。
以中国内地华星光电面板厂为例,由于产能持续增大,该公司今年底规划8.5代产能要达到10万片玻璃基板,对工程师需求很大,分析人士称,华星光电或向中国台湾科技厂商大举挖人,去年亏损的友达与奇美电,成为大陆面板厂挖人的首选对象。
分析人士还称,韩国面板厂的工程师因为薪资水平较高,内地面板厂根本挖不动。中国台湾工程师若一年薪水为100万至150万新台币,华星光电开出人民币100万至150万元来挖人,等于薪水增幅达4到5倍。若中国台湾工程师在中国大陆工作3年,等于其在中国台湾工作10年。
另外,台积电28纳米产能严重不足,业界传出高通等芯片大厂转单给联电与三星等代工厂的消息,上述传闻促使台积电加紧扩张先进制程产能,也导致不少面板厂人才转进台积电等半导体厂。
分析人士称,半导体与面板前段制程差不多,在面板遭遇史上最大低潮之际,面板人才往半导体产业流动,属于正常,这也促使友达与奇美电在经济回暖之际,开始大幅加薪留人。
123456789七、台湾面板领先优势不到一年?
“市场在大陆,制造、人才、供应链就会移到这里”,大陆面板厂华星光电副总裁王国和一语道出了台湾的困境。王国和曾任职于奇美电子,他以在两岸面板业都待过的经验,首次面对媒体,提出他对两岸面板业竞争力消长的看法。
王国和说,很多人认为大陆面板厂的崛起靠的是大陆政府的保护,其实这也太过度简化大陆这些年的发展。面板关税在去年4月上调了5个百分点,这一点客户也很清楚,所以这多出来的利润不是都放在华星口袋,其中2.5个百分点回馈给了客户。至于其它优惠与补贴,立足点更是不同。
大家都说本土厂商有水电补贴,却忽略了大陆水电费比台湾贵了80%之多,在补贴之后,两岸的水电费其实差不多。融资也是如此,大陆融资成本高,平均贷款利率在4.5%以上,相比之下台湾联贷利率大多在2.5%以下。由此来看,很难说大陆面板厂从政府拿到的优惠到底帮助有多大?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内部的竞争力是外界所不清楚的。以华星为例,过去一年公司在产能拉升期,全力抢攻32寸面板,因为产品单一化,因此大幅提升生产线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良率,这是获利的关键。此外,华星的8.5代厂总建厂支出约人民币245亿元,其中设备支出约215亿元,建置了大约12万片的产能;相比其它面板厂,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产能。当然集团母公司TCL是大品牌,在华星投产之初,很快就采用自家面板,其它品牌接着跟进,所以很快就放量,这种集团资源是台湾所没有的。
王国和说,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就是在大陆,客户、需求在大陆,制造也会在这里,所以人才、供应链也会跟着过来。不止台湾人才到大陆,韩国面板厂也在大陆投资。产业资源逐渐集中在大陆,产业链就会愈来愈完善、竞争力也持续提升,未来本地的面板厂不只是供应大陆,还会跨足到全球的市场去。TFT产业将会重现CRT发展史,未来制造都会集中在大陆。
短期来看,台湾8.5代厂产能少,大陆没有7.5代、6代厂产能,所以会有尺寸分工的情况,台湾推39寸、50寸、58寸面板,大陆打28寸、48寸、55寸面板,不会互相杀价。但是在2015年8座8.5代厂投产之后,48寸、55寸会成为主流,尺寸威胁就会出现。而且除了产能增加之外,技术力提升的威胁也慢慢浮现。去年台湾讲4K2K面板,现在华星55寸4K2K面板也已经量产出货,在大尺寸方面,台湾的领先优势已经不到一年,更是一种警讯。
123456789八、台湾高科技人才流失之殇
马英九曾公开表示“台湾人才流失已成为 ‘国安问题’”,受到外界关注。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才外流是一个普遍趋势,台湾也曾出现过人才大量外流或大批优秀人才滞留海外不归的情况。不过,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内外政经环境的变化,台湾出现海外人才回流潮,今天的台积电、宏基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均是台湾 “海归”所创建的。为何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台湾优秀科技人才出现大量外流甚至影响到所谓的“国安问题”呢?
台湾政治斗争的纷扰、经济发展的衰落、科技人才待遇下降以及制度性障碍等等,都是造成台湾人才外流的主因。过去十多年来,在李扁“独台”或“台独”政治路线主导下,台湾经济走上了衰落之路,而经济迅速崛起的大陆,各地方全力发展经济,全面吸引优秀人才,以极大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归,也积极争取台湾优秀科技人才,让越来越多的台湾科技人才纷纷“登陆”,人才大战在海峡两岸逐步展开。台湾由于经济实力不再,在人才竞争中逐步处于劣势。
台湾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法规不利留住优秀科技人才。最近台当局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及“打肥猫”,要求有关部门对政府出资的科研机构负责人设立薪资上限,尽管也有例外的弹性措施,但现有的薪资待遇无法与周边地区吸引科技优秀人才待遇相比,自然留不住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台湾无法再吸引更多海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回流,也无法吸引大陆科技人才,同样与政治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台湾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制订吸引大陆科技人才政策,但限制很多,而且随着岛内政治斗争的复杂化,不仅没有对扩大开放吸引大陆科技人才政策,反而进一步紧缩。日前台湾开放大陆学生在台就学的种种限制,也可印证台对大陆优秀人才进入台湾的防犯心态。同时台湾对其他地区的人才引进也有就业与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加上经济实力下降,吸引力下降,无法吸引海外与大陆科技人才的流入,从而出现所谓的“人才赤字”问题。[!--empirenews.page--]
科技人才的流失虽然不一定是所谓的“国安问题”,但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让优秀科技人才持续外流,对台湾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人才的外流,形成恶性循环。可以预期,未来两岸人才大战不会结束,还会持续,若台湾不能以更开放的姿态,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人才外流将会持续下去,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另一挑战。
123456789后记:
台湾与大陆虽只是隔着一道海峡,但是高科技产业之间的交流却隔着重重阻碍。台湾面板业握有技术,大陆拥有广阔的面板市场,两者本来可以很好地互补。但是由于期间的种种限制使得不能成为现实,随着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大量台湾高科技人才流向大陆,这对于台湾面板业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陈立宜事件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有创造出良好地投资环境,对于人才的足够重视,人才回流不是难事!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