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ll后段模块贴合代工厂风险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市场近日传出,苹果Apple新一代智能型手机iPhone 5即将上市,但因整合Touch功能的TFT-LCD面板in-cell供应商夏普Sharp后段模块贴合良率偏低,因此可能将后段模块贴合委托给贴合良率最高的触控面板模块大厂TPK宸鸿代工。尽管TPK宸鸿已经否认,外界依然持续讨论。对此,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分析师邱宇彬指出,由于in-cell本身成本昂贵,若就供应链物流、代工厂利润等两个角度来看,不论in-cell后段模块贴合给谁代工,对代工厂来说,风险都很高。
首先,就物流来说,当初将触控功能整合到TFT-LCD液晶面板制程、设计出in-cell整合型触控面板,最主要就是希望简化供应链流程,正常而言,就是TFT-LCD液晶面板厂完成in-cell制作后、直接就内部与表面玻璃贴合成完整的in-cell触控模块,然后出货到系统厂进行组装即可。如果TFT-LCD面板厂完成了in-cell之后,又将in-cell出货到模块厂去做贴合代工,供应链流程反而更繁复了。
再从代工厂利润层面来看,承接in-cell触控模块纯贴合代工业务,到底有多少利润空间,值得触控模块厂去争取贴合代工?虽然in-cell触控模块单价多少,市场上还没有定论。不过,据推估,每片in-cell模块单价假设50-55美元,光是in-cell面板可能就占了40美元、或者更高。至于后段模块贴合代工厂可以取得的利润,以贴合良率90%计算,可能只有1-1.5美元。
然而,如果in-cell面板在触控模块厂的贴合过程中有任何损坏,可能必须由触控模块贴合代工厂自行负担。换言之,若触控模块厂商只负责in-cell模块的贴合代工,每贴合40-50个in-cell模块,只要不小心打破或损坏1片in-cell,就等于这40-50片模块贴合都做了白工。风险之高,甚至可能动辄做越多、赔越多。
附带一提,上述讨论还不涉及像in-cell这样的新技术,经过后段贴合之后,本身是否会产生任何质量上的改变。毕竟后段模块贴合已经是最后一道工序,如果前段制程有任何问题没有被察觉,偏偏在最后一道工序被察觉,责任难以厘清,仅负责模块贴合代工的厂商恐怕也有理说不清。
过去TPK宸鸿曾经是Apple的手机iPhone最主要的触控面板模块供应商,由TPK宸鸿自制或购入玻璃触控传感器、进行双层玻璃贴合,完成触控面板模块。如今,Apple将iPhone 5导入日本TFT-LCD液晶面板厂夏普Sharp的in-cell整合型触控技术,TPK宸鸿基于客户态度和产品订单改变,已经将更多资源投入可能潜在更多中大尺寸应用商机的微软Windows 8相关产品开发与制作。
对于市场传闻Apple回头找TPK宸鸿承接in-cell的触控模块贴合业务,尽管被少数人给予正面解读,但TPK宸鸿澄清:绝无此事。因为现在产能很满,没有余力承接代工订单。业界人士也多认为这样的流程并不合常理,甚至代工隐藏的成本风险恐怕更高于台面上的利润空间。到底in-cell触控模块的供货情况如何?是否将对iPhone 5上市铺货造成影响?有待持续观察。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