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鹏:LED的未来不比光伏产业好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光伏产业对世界新能源产生了正面而巨大的贡献,这是必须肯定的!至于为何处在朝阳阶段的光伏产业出现衰落?主要体现:1、主要高技术原料依赖进口;2、国内的核心工艺标准较低;3、自主设备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4、一窝蜂涌入,无序竞争导致产业质量参差不齐;5、出口受阻,内需没有开发和释放更多的需求,货品团积,价格跳水式暴跌;6、上游生产技术控制不成熟,污染和能耗与产业发展背道而驰……以上都是导致产业不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的衰落迹象也只是产业过剩尔导致,是产业阵痛调整的一个缓冲阶段;未来,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枯竭,太阳能或许就是人类生存的最后屏障;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并可以全面实现的事业,除非出现新的能源,至少目前不可代替。
而LED是随着科技发展,顺应商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其用于电子类显示屏的需求远大于照明的节能需求,这是可以因新生技术的突破或改变而能被取代的产业;从白炽灯到荧光灯、从气体放电灯到LED照明,恰恰政府看到的更多是节省能源所需要的LED照明板块;为节约能源给与更多的鼓励,为产业竞争力注入更多的支持,这本来无可厚非。只是,我们所更多看到的是,LED的发展轨迹与光伏产业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光伏产业的成品相对单一,制造门槛相对较高,与LED几个人就是一家工厂相比,行业的混乱状态无法比拟。LED近些年的火热和得以快速发展,其政府支持起到很关键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针对这一点,确实是功不可没,这需要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近段时间,照明产业圈内的一些正气凛然的媒体,因为对行业了解较深,开始对LED政府财政补贴产生一些质疑,引用阿拉丁新闻文章上的一句话:事实上,政府补贴除了扮靓LED企业的业绩外,已偏离了它起初的预想:“专注LED技术的研发,进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因而,对补贴到底是鸦片还是兴奋剂成了行业热议话题;呵呵,凡是有正必有反,一些专家学者、企业的经营者、某些协会或学会的领导也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正方辩护行为,力挺LED未来持续发展依然享有更美好明天!未来十年依然辉煌!
本人基于从业LED的照明板块,对行业也多少有些了解,空闲之余也想谈谈就“LED未来持续发展依然享有更美好明天!”或“未来十年依然辉煌!”的个人看法。部分LED照明一定会持续辉煌十年,这没有问题!但泛指LED就难说了,LED最大的使用量毫无置疑是电视、电脑、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未来可能是受OLED冲击最大的。虽然,暂时OLED产品目前的成熟度和价格都是问题,只是,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难保3-5年后,技术和价格都能达到很好的平衡状态。显示屏从显像管到LCD,再到LED的发展,下一个就是OLED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产品成熟,势必严重影响LED最大的主业显示屏市场,导致上中游的芯片、外延、封装等产业将面临再一次全面洗牌。为什么说再一次?因为供需严重不平衡(虽然照明市场在放量,但需求也远远无法满足沉重的供应产出),何况品质底线一降再降,价格也随之全面下探,偌大的LED上中下游产业,销量受阻,盈利进一步受挫,倒闭潮自然全面爆发;本来已经大量囤积的LED货品,未来两年不管是高质高价、中质低价、劣质贱价等相关材料必定面临更严峻的出路问题,试问,如何承受产出成本再低也低不过大量滞销赔本货品的低价冲击?不生产会死,越生产就越快死,这就像光伏产业的现状,但LED所覆盖的产业链更广更深;况且,显示屏的主业受阻,暂时还算利好的LED照明市场会成为芯片厂家的救命草!如此看来,中等品质以下的芯片市场会进一步雪上加霜。
话又说回来,上面说说的只是在显示屏上受阻的连锁反应,如果OLED切入照明市场呢?我们不妨分析看看,OLED对照明市场那些商品面临冲击?归类如下:1、家居照明的吸顶灯、厨卫灯、镜前灯,甚至玻璃窗、天花、墙体、壁画、餐桌、茶几都会成为OLED照明的一部分;2、花灯:猜测如果OLED能折弯或做碗状,那么玻璃吊灯、云石吊灯、玻璃管状的水晶灯、壁灯都会受到冲击;3、楼宇建筑照明:外墙、内墙、天花、天幕、地面都会让OLED成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灯盘(平板灯)、灯管、筒灯就不在话下了;4、商业照明:除天花、墙体、地面使用OLED以外,商超的灯带、货架陈列板会受OLED的冲击;5、户外照明:广场公园的地面、水池、泳池、隧道、庭园灯、草坪灯、地脚灯,甚至休闲座椅都会被OLED渗透;6、广告灯箱:机场、地铁、公交车站的灯箱广告自然也不例外;7、就连车、船、飞机上的门窗都是OLED的目标市场;以上举例还不完全,OLED的入侵也许可以更广更泛……
因此,别说LED产业这么广泛了,连LED照明产业也不会平静,我们不妨暂时理性的观察五年吧!十年或更久的照明市场,也许唯有投射型灯具的大功率HID或LED/COB可以走得更远一些,至少全力看好。积极而膨胀地鼓吹LED的发展有何不可?只是,企业或行业运作不再是三板斧的时代了,需要更前瞻的视野和更广阔的世界观,我们认为客观而慎密去看待问题是规避企业风险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