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年LED照明业的“哀叹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ED半导体照明网讯 2013年是LED照明大发展、大跃进的一年,在喜迎丰收的时刻,大家忙着研发、生产、销售、专利、渠道等,其中有哪些事让我们闻之伤神、疲于应对、唉声一片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13年照明业内频被吐槽、被诉苦的那些字眼和事件。
价格之殇
2013年是LED遍地开花的一年,2012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值达300多亿元,2013年这个市场规模达到630亿元,增速超过100%。伴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产品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2010~2013三年间,LED照明产品价格年均下降幅度超过20%,并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以飞利浦、雷士、亿光为代表的LED照明企业均不约而同地下调价格,最高降幅甚至达到40%。根据7月份的一份数据,大陆地区一线厂商7wLED灯泡下滑幅度最大的为清华同方与雷士照明,分别较6月下滑37.3%、36%,价格为49.5元,87.3元。这一系列的价格调整引发业界陷入低价竞争。
“价格战”利弊共存
虽说近两年LED炒得火热,但目前普通消费者对led的认知度和接纳度还是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LED售价过高,一个普通的LED灯泡价格可能是普通灯泡价格的10倍,消费者难以接受售价高于传统照明灯饰很多的产品,而led照明厂商为了抢占市场,自然而然就引发了价格战。可以预想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用利润换市场的模式还将持续。
一方面,降低价格确实能刺激消费,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但另一方面,低价的弊端随之会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并最终导致企业自掘坟墓。此前,LED照明频频爆出“质量门”,如10月份广东省公布的LED路灯等产品质检结果,不合格率达25%。显而易见,恶性竞争必将会影响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2013年由于低价竞争而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中山雄记不顾质量拼命压低产品售价博取眼球,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前车之鉴数不胜数,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都值得所有人深思。
提升内在无惧价格红海
究竟如何应对价格战?其实方法有很多,led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低价策略势必会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以及规模等综合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盲目跟风反而有可能使自己蒙受损失,价格战并不是led企业的唯一出路。
通过低价换取市场,应是市场竞争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led企业不仅要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更应该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产品价值,把产品的竞争从价格的战场上转移开来,才能获得更全面更长久的发展,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的核心战略必须是回归到塑造品牌价值上去,牢牢把握住品质的底线,在长期的竞争中,谋求管理和品质提升之路,改价格战为品牌战,让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再者,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良好技术做保障的基础上,差异化路线也是致胜之道,摸透一般企业忽视的领域,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当前,我国LED细分照明市场仍然有众多亟待挖掘的商机,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出产品的差异化道路,才有助于企业摆脱低价竞争,及早脱离人满为患的红海,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小天地。
在同等产品泛滥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树立品牌也颇为关键,消费者大多偏向有知名度的更具保障的产品,而目前国内市场并无具有强大号召力的LED照明领头羊,因此,打造品牌企业刻不容缓。随着国内主流消费群体理念的变化,低价已经渐渐成为了低品质的代名词,而消费者对于品牌所带来的产品溢价也有了较高的接受度。但品牌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妄图通过发动价格战占领市场的方式,快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只能说是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罢了。试想,当一家企业的产品被贴上低品质的标签后,企业再试图重塑品牌,又岂是容易之事?
总之,适当让利给消费者是“喜大普奔”、“大快人心”的好事,也是企业攻城略地的有效战术,但核心战略依然是把关产品、建设渠道、树立品牌,如此方能一骑绝尘,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