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品再曝质量问题 仅仅是企业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些年来,中国以LED为代表的光电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行业标准缺失,造成市场上产品性价比相差悬殊,相应的技术规范、检测手段缺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节能的效果也无法保障。LED标准体系缺失,还造成LED照明相关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最终导致LED照明行业的不规范发展。
LED产品再曝质量问题
2014年1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3年LED照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Mikia明凯照明、DELIXI、北光、和谐光电、Unilumin、HOYOL等品牌产品上不合格名单。
据了解,质检总局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10个省、直辖市82家企业生产的108批次LED照明产品,产品范围包括LED筒灯和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主要依据GB7000.1-2007《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和GB24906-2010《普通照明用50V以上自镇流LED灯安全要求》等标准要求,分别对结构、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防触电保护、耐久性试验、耐热、耐火、标志、互换性、机械强度、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辐射电磁骚扰、谐波电流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根据抽产结果显示,共有21家企业生产的2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标志(安全)、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辐射电磁骚扰、互换性、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外部接线截面积)、机械强度、耐热等。
从企业被曝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产品问题大多集中在互换性、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标志(安全)、电源端子骚扰电压几个问题。承检机构是国家或地方的检测认证机构。LED照明产品再曝出质量问题,一方面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生产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但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整个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国家标准的缺失、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标准不少但该以哪个为准?
近些年,我国从国家到地方都对半导体照明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单位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较快,我国半导体照明与LED标准已基本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对于这些标准的颁布,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已发布的这些国标、行标仅适用于传统照明产品,LED照明产品不适用,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得出了从LED电源到LED照明产品,都未有一套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体系。质监局对LED的监督也只是根据常规应用指标,而拿不出依据来评判哪个好,哪个差,但是LED的节能效果是明显的,如果作为装饰灯,LED比节能灯节能60%至80%,照明场合节能40%至50%。但LED的光衰(光亮度衰减)也是明显的。
国际上许多标准化组织都制定了各类标准,体现了充分重视标准化的局面,但其中有些标准、规范出现重复和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应用受传统行业影响和标准技术接口的束缚以及存在技术上的盲区而造成标准不科学的问题。
标准本应该具有惟一性,但是LED行业却出现了多个标准和体系,企业对标准并不热衷使用,当前LED照明产品组件大多以非标准化的形态存在。标准缺失导致产品设计无据可依,产品技术形态混乱导致上下游配套难,阻碍了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
LED检测认证企业何去何从
自2013年9月1日起,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LED照明产品必须符合欧盟新的能效标准,才能加贴CE标签。新指令的实施致使检测认证规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指令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快捷通过相关测试认证?众多LED企业表现出了诸多困惑,而更让业界困惑的是众多国内及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对新的ErP能效指令的理解及测试方式也各不相同,相当混乱,乱象丛生,令LED产品出口企业不知如何选择。
在国外,检测行业是市场化运作非常成熟的行业,但国内情况并非如此。按照参与者的不同性质划分,中国检测市场上有三股力量在角力:一是国有检测机构、一是外资检测机构、一是民间检测机构。在入市前中国并未放开检测市场,而随着国内检测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接着又完全向外资开放,中国检测业的“新兵”开始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LED照明产品普遍存在着测试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各大检测机构一直在努力,却困难重重,技术上无法解决,从而造成了很多贸易上的问题。
另外,LED检测认证的收费价格也是五花八门,差距之大,达到5倍之巨!从深入各检测机构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试价格有两种。第一种是8000-10000元不等,全部测试在专业权威的检测认证机构做,检测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种是2000-6000元不等,一部分测试甚至所有的测试全部放在LED产品制造企业进行,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所谓的目击测试,或者干脆认可LED产品制造企业提供的数据,直接依据这些数据盖章出报告。这种行为相当的不负责任,而且后果很严重。
创新标准认证体系时机已到?
为了尽快改善半导体照明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共同打造政府采购与消费者市场选择的信心标签,以此支撑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与方圆标志认证集团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ELI(EfficientLighting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产品认证,该认证是以中国为主导运作的国际性照明产品能效质量认证项目,旨在突破区域的限制,达到推广优质高效照明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ELI认证模式分为产品检验(ELI认可的实验室测试报告或进行产品抽样检测)、现场检查(对企业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一致性进行检查)、获证后监督等三个部分。目前,LED筒灯、反射型自镇流LED灯、LED路灯/隧道灯、自镇流非定向LED灯、装饰照明用LED灯等已经通过了LED高效照明产品认证,后续将陆续开发LED模组、接口、控制装置、电源等认证项目。
ELI技术规范是根据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ELI提供自愿性认证技术规范/标准,定位20%产品能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标准的制修订邀请采购商、生产商等参与;ELI并非提供最低标准。
CSA常务副秘书长阮军表示,与国内其他认证相比,ELI认证的特点是产品质量认证,除了采用国家和行业已有标准外,ELI认证还将积极采用联盟联系产业界制定的联盟标准,此外,还通过及时更新来反映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需求,适用性更好。因此,从实用和适用两个层面,ELI认证都十分适合LED照明自身的发展特性。[!--empirenews.page--]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LED产品质量问题的频出,需要警醒的除了企业本身外,相关机构、组织等也应反思,造成目前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是为何。是否有着比较规范的市场秩序,企业是否拥有一个统一的、科学严谨的标准参照体系、是否给企业建造了一个完善的产品认证体系……
就如方圆认证总经理李铁男所言:抓质量要有两个层次考虑:第一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最核心要素抓好。核心要素就是标准、检测,依据标准和检测实施认证制度;第二,做为肩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责任的LED企业,要有使命感,要瞄准国际市场,要积极提升中国LED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从认证角度来说,一定要跟产业一起发展,要在认证制度建设上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构建完整的新型认证体系服务于企业,针对港澳台,针对亚洲发展中国家,针对世界上发达国家制订不同的策略,实现协调互认,与产业一起把中国的LED产品质量提升上去,不仅要中国人放心,更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