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大显身手 产业联盟“萌”出“国际范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半导体照明联盟搭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闪联产业联盟、半导体照明联盟、长风联盟、籽种产业联盟……近年来,在首都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大潮中,涌现出一支异常活跃的生力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实行产学研用各主体的深度协同创新,”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告诉记者,“而长期以来制约协同创新的一个老大难,就是产学研用相关主体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难以深度融合。我们之所以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分布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完整的创新链条,加快推进协同创新。”
注重顶层设计 营造良好环境
“有形之手”催生新型社会服务组织
闫傲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数量上说,中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全球无疑是较多的,但为什么科技创新的成果不尽如人意,产业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且行且思、边干边想,她逐渐看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的创新资源,比如高校、科研院所、搞创新的企业,往往是分散的,形同互不联系的“孤岛”。如何改变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把单个的科技“珍珠”串成完整的创新“项链”,进而实现高效的协同创新?
答案就是产业联盟:“产业联盟自发形成的互利共赢市场化机制,突破了原有的体制障碍,充分体现了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诠释和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2011年,北京市科委联合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等10个委办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产业联盟在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标准化促进、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大显身手。
“我们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不是通过政府干预‘拉郎配’。”闫傲霜介绍说,“市科委主要侧重于顶层设计,提供方向建议,并积极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让相关各方自愿结合。这样既避免了‘有形之手’的过多干预,又使政府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无形力量’。”
结合北京的产业发展实际,北京市科委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产业联盟。截至目前,北京市科委共推动构建了北京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创新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等几十家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联盟。
北京市科委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专项,引导和支持联盟立足产业发展,加强项目组织、标准制定、专利池建设等制度建设,引导联盟秘书处积极发挥带头和凝聚作用,不断提升为成员服务的能力。
为支持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及承接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北京市科委积极通过项目带动联盟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升联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和带动产业发展。为促进北京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创新联盟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开展协同创新;市科委累计支持经费超过7000万元,带动联盟成员单位投入科技经费近2亿元。
北京市科委还通过政策引导,让产业联盟自己“修炼内功”,提升联盟与盟员单位的利益共享。通过相关政策设计,引导首都产业联盟建设了众多公共服务平台,如:测试检测平台、成果展示推广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等,为成员提供多项公共服务,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的有益补充。
联合技术攻关 推进成果转化
产业联盟联起创新全链条
来自北京市科委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较为活跃的产业联盟已经有100余家,拥有成员单位约7000家;其中,企业成员约占65%,科研院所及大学约占23%,其他机构约占12%。从行业分布来看,首都产业联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七大领域。截至目前,已有长风联盟、中关村数字视频联盟等17家产业联盟以“联盟”名义申请注册成为社团法人。
这百余家产业联盟,通过汇聚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资源,缔造了生机勃勃的首都科技联盟集群,成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产业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近两年来,北京市产业联盟及成员单位承担各级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达1150项,项目总投入达430亿元。如:非晶节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共同推进国产非晶带材应用开发为目标,组织非晶上下游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采用国产非晶带材制造的非晶配电变压器已成功挂网运行。
标准的制定、推广是产业联盟的一大特色。闪联已有7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项新国家标准获得正式立项;同时,闪联1.0标准7项提案已经全部成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成为国内该领域唯一的ISO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闪联2.0的7项标准提案被ISO接纳立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这百余家产业联盟中,已有40余家联盟建立标准委员会,申请发布国际标准近40项,国内标准160余项;30多家产业联盟开展联盟标准的制定工作,已批准及正在研制的联盟标准140余项,其中90多项以不同形式在联盟内使用。
产业联盟作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组织,还具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独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首都生物农药联盟、中关村宽带无线专网应用联盟等40余家联盟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等工作。中关村宽带无线专网应用联盟在首都机场建设了民航信息化示范专网,可使国航飞机货舱利用率提高约17.5%,机场和航空公司间的资金结算时间由原来1个月缩短为实时结算。
据介绍,到2013年年底,首都产业联盟在京各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400家;产业联盟成员共承担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4项,项目总投资68.2亿元,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在本地转化。[!--empirenews.page--]
开展国际合作,制定国际标准
产业联盟“萌”出“国际范儿”
在服务国内产业发展的同时,产业联盟顺应国际竞争的发展需求,阔步迈向国际舞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TD联盟、中关村数字电视联盟、半导体照明联盟等约50家产业联盟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香港等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
“只有走向国际,才能让中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在国际上真正拥有话语权。”闫傲霜说,“拥有国际话语权的标志,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由AVS联盟主导制定的AVS视频编码标准已在全球20多家芯片厂商中应用,古巴、斯里兰卡、老挝等5个国家采用AVS标准播出的数字电视节目已经超过1000套。如今,该标准已成功申请为国际标准。
半导体照明联盟相继组建了“中肯半导体照明技术中心”和荷兰“代尔夫特研究中心”两个技术研究中心,及东欧半导体照明营销中心,借助国外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集创新设计、展示体验、渠道发展、品牌孵化、技术支持及应用系统服务配套等于一体的开放式服务平台,推广我国自主LED照明相关技术和产品,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外企业走进来。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产业联盟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半导体照明联盟通过牵头创建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联合了国际上70%以上的主导企业、主要研发机构及行业组织,确保了我国在全球半导体照明领域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该联盟还通过“照亮非洲”、中荷合作、中德合作等国际科技合作,协助企业开辟了国际市场和资源渠道。
TD联盟积极推动TD—LTE及其演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截至2013年10月,全球共部署24个TD—LTE商用网络。美国CDMA运营商Sprint选择TD—LTE技术对其原有网络进行扩容,打破了我国只能引进他国通信技术的现状,利于国内企业通过TD—LTE进入国际市场。
在北京的100多家产业联盟中,62家获批成为科技部试点联盟,占全国试点联盟的42%,居全国首位;19家联盟被科技部评估为A类联盟,占全国A类联盟的73%。
对于产业联盟未来的发展,闫傲霜充满信心:“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联盟这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必将成为科技创新中社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和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态,在协同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