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VS古镇 如何点亮灯饰产业后花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灯饰产业的兴起直接带动了珠三角地区一批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不少小城镇借此一跃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专业特色镇。作为“中国灯饰之都”的中山古镇镇,依托着全国性大市场以及品牌影响力,每天吸引着国内外的商家往返其间,可谓“客流如鲫”。而与古镇仅有一桥之隔的江门荷塘镇,也同样受益于灯饰产业成为“江门灯饰产业基地”。然而,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山古镇和江门荷塘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定位于“灯都后花园”的荷塘,面对竞争加剧和环境要素变化,如何发挥现有资源转型升级?作为行业标杆的古镇,其发展经验和转型压力又给江门带来何种启示?
比外在
荷塘
有后厂,无前店
在荷塘镇南格工业区东部,三四百家灯饰企业汇聚于此,这里是荷塘镇的工业中心,多年来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企业在这里兴业建厂,也成就了江门灯饰产业基地的蓬勃兴起。
驱车沿着南华路前行,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常人很难相信这里便是灯饰产业基地的心脏地带。街道两边很少见到灯饰企业的招牌,更多的是刚刚开业的酒楼、五金店,以及堆放不少杂物的街道口。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新盖起的空楼层,上面挂着“厂房招租,价格便宜”的横幅。整个街道略显冷清,并没让人感到灯企发展的繁荣,而只在一交叉路口,记者才在一个路牌上看到“灯饰基地”的字样。
“荷塘错过了发展灯饰市场的机会,这条街两边如果用来开灯饰门市店那该多好。”荷塘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李志良指着两旁的店铺对记者说道,言语中带着一丝惋惜。据他介绍,大部分灯饰厂并不沿街开门店,而是分布在街道后面,即所谓的“有后厂,无前店”。
记者走访发现,的确有不少厂房隐居街道其后,不过在记者随访的几家企业当中,工厂多数处于半停半开状态。一家灯饰老板表示,由于春节后招工难的问题,大部分工厂都还没有开始正常生产,并且目前整个产业经济形势不太好,生意不好做。
当地老板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荷塘灯饰市场虽不兴旺,但并不影响当地灯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秘密就在于旁边的中山古镇。“我们生产的产品都要运输到古镇,那里既是全国灯饰市场中心,也是物流集散中心。”
古镇
一桥之隔,情景相异
记者乘坐351路公交车,从荷塘荷花池起点站出发,全程体验了早在2009年开通的江门至中山跨市公交的便捷。江门荷塘镇到中山古镇镇只有一江之隔,公交车经过马滘桥便直接进入了中山,半个小时后,公交车便到了古镇镇中心,全程只需3元。
虽然同是灯饰基地的中心街道,但和荷塘南华路不同的是,古镇的新兴路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新兴路一带,灯饰企业星罗棋布,一家挨着一家的门市店布满街道,各类灯饰品牌、店铺名称、灯饰人才培训机构、灯饰广场、大卖场的招牌广告充斥其间,“中国灯饰之都”的繁华景象立现眼前。周边街道也同样密布着灯饰店铺,车辆十分拥挤,公交车司机向记者抱怨道:“古镇现在都成了一座‘堵城’!”
这里就是古镇长达10公里的“灯饰一条街”,经过发展和改造,现已经被打造成为集灯饰展示销售、商务办公、金融与信息服务以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商业街,汇集了开元灯饰、胜球灯饰、华艺灯饰等几千家的灯饰商铺以及灯都时代广场等标志性超级卖场。如今,古镇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国内外的灯企在此汇聚淘金,当然也包括荷塘。
比内在
荷塘
承接古镇产业转移
“后花园”面临扩园尴尬
“古镇这个灯饰市场垄断现象严重,中小微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生存压力很大。”欧派帝灯饰厂负责人王先生今年刚把厂从古镇搬到了荷塘,目前还处于装修阶段。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先生正在古镇和客户接单洽谈。他告诉记者,迫于成本压力,厂房不得不进行转移,在荷塘设厂生产,在古镇开设门市店进行商贸销售。
像欧派帝这样的企业,其产销模式正是荷塘灯饰产业兴起的最大推手。承接古镇产业扩张和转移,从而打造“中国灯饰之都”的“后花园”。然而,经过多年来产业格局的不断变化,如今灯都的后花园显然已经不止荷塘一个。周边的横栏镇、小榄镇、板芙镇、外海街道如今也都发展强势,相比之下,荷塘灯饰产业的发展气势则日渐式微。
从1989年到1999年,荷塘镇修建了西江、白藤、马滘、荷塘大桥等四座大桥,打通了通往佛山、中山的陆路交通,从而改变了“孤岛”的历史。“那时古镇的灯饰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灯都’的品牌也已经打响,大量企业纷纷涌入古镇,直接带动了土地价格的飞涨,而只有一桥之隔的荷塘,土地价格却十分便宜,因此成为灯饰企业创业的乐土。”胡立壮说,2004年左右古镇的土地价格已经在每亩20万以上,而荷塘却在七八万左右,加之荷塘劳动力价格也很便宜,因此在生产成本上,荷塘比古镇更具优势。
2006年,南格工业区东部被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为灯饰产业基地,总规划开发面积4005亩,成为继中山古镇“中国灯都”之后的一个新兴灯饰产品基地。
然而2008年后,荷塘灯饰产业开始遇到了瓶颈。据胡立壮介绍,除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创伤之外,同年土地开始收紧,土地不能随意出让,要到交易市场进行拍卖,因此新的企业落户荷塘就开始变得困难。
古镇
抓市场、抓营销
从“马路经济”到“卖场经济”
中山市顺达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松明是古镇不断夯实国际化灯饰市场的见证者之一。现年61岁的他也是古镇灯饰行业发轫的第一批创业者。上世纪90年代初,古镇还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农村小镇,第一批创业者只能依靠向内地推销产品的方式谋生。一些企业开始在新兴大道开门市店,恰逢当时全国各地开始搞灯饰广场,于是新兴大道两旁的门市店逐渐多了起来,“马路经济”因此兴起。
邓松明最初做的是闭路监控设备的生意,1994年古镇的“马路经济”兴起之后便开始转行进入灯饰行业。
1999年,古镇在无场馆无经验的情况下举办了第一届灯博会,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几十万客商,而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个国家的客人,一举将古镇推向以灯饰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此后,尝到甜头的古镇不断依托灯博会这一平台,国内外企业纷纷来此建厂开店,新兴大道一带开始繁盛,“灯饰一条街”因此逐渐形成。[!--empirenews.page--]
胡立壮认为,古镇灯饰产业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其紧抓“市场”这把利剑。经济学里的“洼地效应”提出,如果能够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就可以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然而,随着近年来营销模式、品牌推广方式的改变,当初的“马路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古镇灯饰市场的扩大,因此开始向“卖场经济”转变。为此,古镇打造了诸如世贸、时代、世纪、银泉等各大专业灯饰卖场,进一步扩大行业市场的集群效益。
古镇镇长苏恩明表示,未来以打造全球最大的灯饰品牌展贸中心为目标,全力建设古镇灯饰城全国连锁营销平台,计划5年内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建设30家以“古镇灯饰”为对外统一品牌的连锁商厦。
比远景
LED产业“疯投”的启示
近年来,以LED新光源为代表的新一轮革命正在影响着传统灯饰照明行业,催促国内许多地区投入到这个领域,纷纷建设照明灯饰专业市场、生产基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胡立壮告诉记者,LED产业对荷塘灯饰行业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经过调研发现,从去年开始,传统灯饰企业很多面临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开始转向LED领域。“LED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江门就已经开始在LED行业进行了布局。近年来,外海LED绿色光源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外海为核心的整个江海区已成为江门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1年更是获得了广东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绿色照明产业基地称号,在灯饰照明领域开阔了一片新天地。
目前,外海共有绿色光源产业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产品覆盖芯片、感光油墨、荧光粉、LED驱动器等元器件、LED显示屏、大功率城市照明路灯等产品,拥有江粉磁材、建滔积层办等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为了在绿色光源产业抢占先机,外海引进澳门财团投资成立中国(江门)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将斥资4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LED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建成中国绿色照明之都。
“外海和荷塘发展不同,外海从一开始就定位于绿色光源领域,而荷塘是依托传统灯饰产业,不过就目前的势头看,外海比荷塘发展更快、更充分。我们的企业也在转型,但比外海晚了几年。”胡立壮说。
周边佛山、中山、深圳、珠海也都加快了LED产业发展步伐。面对这种形势,和荷塘同样以传统灯饰起步的古镇,并未像周边地区那样发起上游产业的竞争,而是整理出一套“灯光”理论。
“如果把拥有传统灯饰设计优势的古镇看成‘灯’,那么周边地区新兴上游技术产业就是‘光’,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灯饰设计研发和增强营销能力两大方面,在LED领域进行突围。”中山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区德成说道。
据介绍,古镇将规划337亩用地建设全国最大的LED展销中心和规划500亩用地建设新光源制造示范中心,并增大财政补贴,鼓励引进LED相关先进设备,鼓励设立LED检测检验平台,全面实施镇中心区LED景观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全力推进LED CITY建设,全面打造全国LED销售应用基地。
策论
■
荷塘镇党委委员胡立壮:
打造灯饰零配件基地
在灯饰照明领域,古镇是月亮,周边城区就是星星,“一月多星”的局面已经形成。古镇的市场已经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灯都”的品牌也难以撼动,荷塘如果想迎头赶上并超越,现阶段并不现实,只能依托现有条件,借助古镇功能辐射谋求发展。
目前,荷塘准备征地300亩左右,着力发展灯饰零配件基地,这或许能给荷塘迎来新的契机。荷塘的企业不一定要像古镇那些大企业一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在一个领域做专做精。未来基地如果转做零配件,同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零配件生产企业集聚,形成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同时,荷塘镇应该和古镇加强产业协作,争取更多的合作以实现共赢。
荷塘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李志良:
完善基地产业服务
建配套物流中心
虽然近几年我镇也在不断地完善各种产业、生活配套设施,但路桥狭窄,缺乏物流市场,缺乏配件交易平台和灯饰批发、零售市场,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不完善,第三方服务公司和人才不愿意到荷塘来,以及对荷塘营商环境的忧虑等都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有力地宏观调控及引导,制订有针对性的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相关的服务机构和完善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如在江珠北沿线高速路口附近建立一个物流市场,这样荷塘的企业就不用再跑到古镇,而是直接通过这个物流市场把产品发往各地。
除此之外,这些配套服务设施还包括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会务开展、广告策划、金融机构、外贸中介、法律服务、餐饮住宿、证照办理等。只有完善且集中的配套服务,才能让产业集群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荷塘的照明电器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五邑大学教授李辛沫:
建立长效产学研基地
荷塘镇灯饰产业最大的发展瓶颈归根到底在于人才,企业缺乏灯饰设计人才,更不用说建立一支研发设计团队,大部分产品也处于抄袭模仿阶段,很少有原创产品,因此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因此,荷塘要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水平,更新产品制造工艺技术,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产学研基地。目前,江门荷塘照明电器协会正联合荷塘镇府、五邑大学共同打造“荷塘灯饰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将立足产业,在工业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灯具检验检测等方面服务企业,通过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的合作,打造一个产、学、研的一体化基地,为提升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起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