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市场将爆发?上市公司业绩或是幻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经过长期的低迷后,LED股迎来了一波疯涨。其中,从2013年12月20日至昨日(2月10日),龙头股之一联建光电区间涨幅高达69.39%。
在外界看来,LED行业似乎已经熬过了“十年苦读”期,俨然已是一个准“钦点状元”。
从整个行业的表现来看,的确如此。随着LED生产成本的逐渐降低、大众对LED产品认知度的提升,LED照明产品具备了同传统照明“对抗”的能力。
“2014年LED行业应该是机会多于挑战。”1月17日,在瑞丰光电(300241,SZ)董事长龚伟斌发给记者的短信中,他这样评价LED行业接下来的表现。
长方照明(300301,SZ)董事长邓子长对行业的判断更为乐观。他认为,LED照明即将爆发。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市场是市场,企业是企业,整个LED市场出现爆发增长行情,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业绩必然会“井喷”。
LED个股频频飘红
相比普通照明产品,LED产品具有寿命长、亮度高、功耗低的特点。目前,LED主要应用方向有屏幕、背光源和广义照明等。
屏幕主要是指LED屏,比如雷曼光电 (300162,SZ)、洲明科技(300232,SZ)、利亚德(300296,SZ)等企业,此前都以做LED屏为主;背光源主要是为电视、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提供光源。现在家电企业宣称的LED电视,即是采用LED作为背光源的电视;广义照明包括室内照明、户外照明、景观照明等。其中,广义照明被认为是LED最大的应用市场。
2013年1月30日,发改委、科技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中提到,我国照明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普通照明、传统高效照明到LED照明等新光源的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照明电器生产、消费和出口国。2010年,全国照明产品用量达到71.55亿只,其中普通照明产品 (白炽灯、卤钨灯)占有率为27.50%、传统高效节能产品(节能灯、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占有率为72.30%,LED照明产品占比为0.2%。
可以预见的是,占比仅0.2%的LED产品,如能大规模替代传统照明产品,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在2013年4~6月间,LED行业相关股票的表现已经相当出色。记者统计发现,鸿利光电股价从4月16日的5.92元,一直涨至5月20日的10.16元;勤上光电(002638,SZ)则由4月3日的10.14元,涨至5月27日的16.14元……
支持股价上升的背后则是业绩。在经过了两年多的低谷期后,LED行业开始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不少企业订单增多,开工率提高。
但接下来的半年报、三季报披露的情况却显示,2013年LED企业的营收虽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利润增长却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业绩表现使得LED个股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过,从2013年12月下旬开始,LED股又开始了新一轮上涨。其中,2014年1月2日甚至出现了涨停潮,当日长方照明、阳光照明(600261,SH)、雷曼光电、联建光电(300269,SZ)、瑞丰光电、聚飞光电(300303,SZ)共6股涨停。
此后至今,LED板块出现了较大的整体涨幅。其中,从2013年12月20日至昨日(2月10日),阳光照明、联建光电、聚飞光电的区间涨幅分别达到57.14%、69.39%、33.24%。
LED产品价格下降
如果说去年4~6月间的股价猛涨是因为LED市场的复苏,那么这一次大家期望的则是市场的爆发,而导火索是美国淘汰白炽灯政策。
根据2007年美国颁布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规定,美国分三步对白炽灯进行淘汰:第一步,在2012年淘汰100瓦的白炽灯,以节能25%~30%的灯具来代替;第二步,到2013年进一步淘汰75瓦的白炽灯;第三步是自2014年1月1日起,淘汰60瓦和40瓦的白炽灯。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美国的一举一动对我国照明产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受此影响,多只LED股票开始上涨。
1月7日,邓子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2014年对于中国LED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大家都有动作了,包括传统的几大巨头、国际巨头,甚至是以前从没做过LED的企业也加入了这个行业。大家都在做,说明行业成熟了,产品成熟了,消费者开始接受LED照明了。
1月12日,在重庆LED照明研发与产业联盟2013年会上,雷士照明(02222,HK)总裁吴长江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说,“未来3年将是LED照明的爆发期,尤其是节能替换将是一个大市场”。
其实,多方观点认为LED照明即将进入爆发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价格的下降,LED产品已经有了同传统照明产品竞争的实力。1月19日,记者在某电子商务网站搜索发现,3瓦的LED球泡灯最低售价甚至只有2元多,而一般产品的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据记者了解,LED产品价格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关键零部件——芯片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有效降低了成本;二是技术不断进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不断出现;三是竞争激烈,企业普遍采用了“以价换量”的策略。
公开数据显示,此前芯片占据LED灯具至少1/3的成本,芯片价格的下降,传导至中游的封装业,再到下游的应用,使得整个LED照明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下降。
芯片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国内大规模量产。在2010年以前,芯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价格较高。而随着芯片国产化的快步推进,价格下降明显。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2年11月,中国MOCVD设备 (LED芯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数量为909台,这些设备中有786台是2010年至2012年间引进的。设备的大量引进使得企业的规模效应凸显出来,单片芯片价格得以降低。
除了规模效应外,技术进步对LED产业链上中下游成本的下降,也有促进作用,每年新的专利不断涌现,新的工艺不断出炉,使得产品的售价不断走低。此外,则是价格战的因素,从2010年至今,大部分企业的毛利都呈现出下降趋势。
研究机构LEDinside分析认为,在中国市场,不仅新兴的LED厂商开始积极布局LED光源市场,拥有品牌和管道优势的传统照明厂商也积极采取网络和实体店双管齐下的方式拓展LED照明业务。政府层面也正努力通过补贴政策,扮演积极的角色来推动LED产业发展,同时化解因为上游设备过度补贴导致的产能过剩及企业倒闭问题,预计中国2014年LED照明产品将同比增长86%。
不过,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会长全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LED业总体上预计应该是向好,是不是爆发可能还要仔细分析。
而洲明科技市场总监梅志敏认为,LED是大势所趋,但2014年仍然是势能积累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到达顶点。[!--empirenews.page--]
替代效应被夸大
LED能否迅速对传统照明完成替代,促使市场爆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节能的角度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1瓦LED灯大概能替换7瓦的白炽灯或者2瓦的节能灯。
粗略地看,LED灯比节能灯的能耗少了一半,节能效果显著,但灯具的能耗相比动辄几千瓦的家用电器而言,几乎微不足道,所以对很多家庭而言,替换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而一般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有5年甚至更久,通常情况下,除非原有灯具损坏或者房屋重新装修,否则消费者主动更换的动力并不太足。
LED短期只能对白炽灯构成威胁,而外界讨论的热点其实也是各国不断出台的淘汰白炽灯计划。
根据我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到2016年10月1日,将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的白炽灯。
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总监刘俊告诉记者,指望室内照明产品短期被海量替换,其实并不太现实,替换应该是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在他看来,户外照明市场井喷的的机会应该会多一些。因为国家的一些建设项目、城市的一些市政工程都在大量使用LED产品。
显然,如果替换是逐步进行的,那么企业的业绩应该是稳步增长状态,而难以呈现出暴涨情形。
此前节能灯对白炽灯的替换进程,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
以佛山照明为例,它被称为“中国灯王”、“现金奶牛”,一直是照明行业的标杆企业。记者翻阅了佛山照明从2001年到2012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24亿元,净利润为1.73亿元。到了2012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2.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亿元。
也就是说,这12年间,公司的营收大概增长至原来的2.7倍,利润大概增至原来的2.3倍。这一速度并不太惹眼,而这期间恰恰是节能灯替代白炽灯的过程。
在这期间,佛山照明也逐步将产品重心从普通白炽灯转为节能灯。其2002年董事会报告中提到,T8、T5、节能灯、汽车灯、灯具等要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使生产规模再上新台阶并形成市场竞争的优势。
再如另一照明类上市公司——阳光照明,其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83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为25.93亿元,后者是前者的4.4倍。而阳光照明在2001年的主要产品类型已经是一体化电子节能灯、T5大功率节能荧光灯等。
虽然相比白炽灯,节能灯的节能效果已经大为提高,但即使到2010年,前者对后者的替换过程仍旧没有完成,白炽灯还占据了27%的份额。
行业内忧
壁垒缺乏“100家工厂倒闭会有120家注册”
“并不是说市场爆发了,企业就能爆发,企业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并且是做好了准备。”洲明科技市场总监梅志敏说。
记者了解到,严格来讲,虽然LED业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但在行业的中下游特别是下游,这一门槛早已变成“平地”。
2013年7月,记者曾在广东中山古镇进行过深入采访。作为传统的灯饰之都,在LED业兴起后,该镇大大小小的企业已经迅速转身成为LED企业。
记者发现,有人租一间厂房,买几把烙铁,从镇上采购回需要的配件,回家进行简单组装即往外销售。在古镇,记者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作坊式LED企业,有的有招牌,有的则无任何标识。
这种无门槛的现状,使得传统照明企业进入LED领域非常容易。据报道,2013年11月,雷士照明总裁吴长江在成都举行的“低碳照明节能全球”论坛上称,目前LED照明产品占其总销售额30%,预计未来将占到50%业务。
三雄极光品牌管理中心经理李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三雄极光的LED产品占比将达到45%左右。
显然,此前生产传统照明产品的企业,能够迅速转型为LED公司。LED带来的变革,不仅没有“消灭”传统公司,反而使行业公司的总量增加了。
“有100家工厂倒闭,会有120家工厂注册。”佛山照明协会会长吴育林评价说。
照明产品的个性化是其另外一个特点。“照明产品种类繁多,款式各异,有些消费者为了满足特殊建筑物的照明需求,或者是营造不同的氛围,甚至有个性定制需求。”广东光亚照明研究院总监刘俊说。
这使得照明企业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存在一定难度,但也给了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李全也认为,小企业在一些定制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方面,还是有些优势。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陈燕生在 《对中国照明电器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照明产品的生产大国,2008年照明企业数量约1万家。
如果再加上未被统计进去的小微企业,我国照明相关企业的数量可能更多。仅以中山古镇为例,来自当地政府官网的数据,全镇拥有灯饰及其配件工商企业1.27万家,其中灯饰商户7497家。
大量分散的状态使得这一行业无法进入垄断阶段。“传统的照明灯具会越做越复杂,这是由传统五金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它有铣床、车床这些东西,会用各种花色去做,非标准化很严重。”梅志敏说。
事实上,LED行业从2011年就开始洗牌,陆续有一些企业倒下,但总体数量仍旧庞大。
“洗牌这个东西,谁说弱的一定会死掉?”鸿利光电董秘邓寿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弱的也可能会变强,也不排除有些企业能够找到市场的特点,成长得很好。
不过,梅志敏认为,LED行业跟传统照明行业还是不一样。LED是电子类产品,标准化程度会很高,比如传统的筒灯,可能有上千个款式,但LED绝对不会做出上千个花样来。“传统时代产品的集中度很小,LED时代产品的集中度将提高。”
消费者不会过分看重照明品牌,也是集中度难以大幅提升的一个原因。“大家更多地关心设计、款式和价格,至于品牌因素,可能就放在了次要地位。”刘俊认为。
从消费经验来看,一般贵重物品或者快速消费品,比如奢侈品、汽车、家电、洗发水、奶粉等,品牌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产生更大影响,而照明类产品的品牌驱动力较弱。这种特性使得大量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一定成长机会。
行业前景
价格、品牌、渠道大“厮杀”今年LED业竞争更残酷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一边是LED整体市场不断向好,另一边则是这种向好未必能使企业的业绩出现暴涨。分析人士指出,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各个企业早已摩拳擦掌,除了以前的价格战外,在品牌、渠道方面的争夺也将开始。2014年整个LED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empirenews.page--]
“市场的接受度在增加,大家为了抢占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一部分厂家可能会被淘汰。”佛山照明协会会长吴育林对记者说。
价格战更加激烈
“LED照明行业是目前最为火热的行业之一,看似热闹,实则隐忧重重,无序竞争、价格战、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的整合和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了。”长方照明董事长邓子长说。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LED行业首先上演的是价格战。这虽然让不少企业增加了收入,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利润。
以2013年三季报为例,上游芯片企业中,德豪润达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2.70亿元,增幅为16.69%,净利润下滑了56.45%。华灿光电营业收入下滑20.59%,净利润下滑75.77%。
在中游封装领域,鸿利光电营收同比增长24.39%,净利润却下滑了19.30%。国星光电稍好,前三季度营收增长了20.3%,净利润增长了17.26%,但利润增速依然没有营收增速快。
在下游应用企业里,勤上光电营收增幅达到35.31%,净利润下滑4.73%。雷曼光电营收同比下滑了2.77%,净利润大幅下滑39.12%。
不仅如此,记者翻阅大量LED上市公司财报发现,“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会长全健说,2014年,价格战一定会持续,但如果价格杀得太低,对行业也不是好事。
洲明科技市场总监梅志敏也认为,2014年还是“吨位”决定“地位”。“你必须有市场占有率。”
品牌战初露端倪
此外,一些LED企业也希望在混乱的行业竞争中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以夺取市场份额。
GLII院长张小飞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价格因素,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
2014年1月7日,长方照明就发布了自己的品牌升级战略,希望达到“用户提到LED照明就想到长方”的效果。邓子长说,2014年,长方照明将预投1亿元进行品牌推广,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帮助全国经销商更快地销售产品,赢得客户。
记者还注意到,早在2012年,德豪润达就发布公告称,与航美(2.18, -0.07, -3.11%)广告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采购与合作框架协议》,未来3年,航美广告集团将向德豪润达采购2.1亿元户内LED显示屏产品,同期德豪润达每年向其投放2000万元媒体广告。
为了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德豪润达入主雷士照明后,还推出了“雷士德豪”联合品牌,主营LED产品。
不过,在吴育林看来,目前照明方面的强势品牌依旧是国外的飞利浦、欧司朗等一些巨头,或者是国内老牌企业如佛山照明、雷士照明等。新兴LED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
渠道纷争再起
争抢渠道是企业间竞争的又一方式。LED产品通过何种渠道抵达消费者手中,对企业的销售也至关重要。
老牌照明企业以线下经销商渠道见长。比如雷士照明在全国有36家运营中心。
更多企业的渠道建设在加紧推进中,比如本身就已经有广泛渠道覆盖的佛山照明,从2013年4月到9月间,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南至广西玉林,举行了40多场新产品推广专卖店加盟会。
而雪莱特 (002076,SZ)仅在2013年8月,就连续在兰州、温州、太原等五地召开区域招商大会及LED新品发布会。
梅志敏说,进军LED的企业,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没有渠道。换句话说,它的渠道是弱渠道,品牌是弱品牌。而传统的照明品牌在10年、20年前,在渠道上已经有很大的积累。“也就是说,它已经有一个山头了,如果我们不看清楚形势,不找到策略,我们去追他们那个山头,就会很辛苦,基本上就是翻山越岭了,甚至很多陷阱等着我们去跳。”
但线上渠道往往与线下渠道相冲突。2013年12月18日,鸿利光电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由于部分LED照明产品在线上与线下销售时有些冲突,公司在天猫商城的莱帝亚照明店暂停经营。
万润科技副总裁潘汝荣认为,2014年市场越来越明朗,需求越来越明确。产品的规范也越来越健全,洗牌就更多地体现在综合实力上。一个产业不可能承载这么多家企业,可能会淘汰一批,所以洗牌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