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大陆内需良机:台湾触控面板产业全面落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受全球触控面板产能从台湾转移至大陆以及庞大内需的大力推动,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触控面板最大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台湾曾作为全球主要的触摸屏产区,其份额正逐渐下跌,而大陆触摸屏企业紧握市场机遇,扩张势头迅猛,全球占比不断增长。2013年,我国大陆手机用触控面板的出货量将超过5亿片,占全球整体手机用触控面板出货量的40.5%左右,占大陆触控面板出货总量的85.4%左右。
随着台湾大厂技术优势式微,大陆触控面板企业已全面赶超台湾, 全球触控面板产业版图正逐渐改写。
优势更迭
触控面板是随着iPhone的问世而迅速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普及的,而最早为苹果供货的台湾TPK宸鸿、胜华等企业依靠苹果迅速发展成全球领先的生产商。然而,进入2013年以来台湾触控面板产业经历着相当严酷的考验,除了面对中国大陆厂商的崛起,因为苹果产品调整以及NB触控面板需求不如预期,许多台湾触控面板厂的业绩均显得相当令人失望。
拿触控面板两大龙头TPK宸鸿和欧菲光为例,两者正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TPK宸鸿固守OGS业务,朝着调整产能的方向精耕细作。欧菲光则在完成触摸屏产业链垂直整合后,已成为一个平台型科技企业,并通过横向整合朝着中国科技类龙头企业迈进。
面对欧菲光急起直追,TPK宸鸿显得创新不足、驻足于原地。在巅峰时代,TPK宸鸿凭借苹果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然而从iPhone 5开始,苹果改用日本厂商的in-cell结构,TPK宸鸿做不了这种技术,由此导致TPK宸鸿生产线大面积闲置,产能利用率大幅降低,从而不得不对生产线和厂区的调整,裁员人数超过8700人,高管也全面減薪。
在下一代技术研发和前瞻性布局方面,欧菲光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拿MetalMesh这一技术来说,欧菲光已形成一个429项完备的专利群,并率先量产出货。此时,TPK宸鸿才开始瞄准MetalMesh,通过与日本写真合作,计划推出低价奈米银触控面板。由此来看,在技术上TPK宸鸿已然从一个领先者沦为跟随者。
水土不服,错失内需良机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国。随着智能机的普及,中国制造开始走向舞台,尤其是以小米、中华酷联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崛起给触控面板产业带来巨大机会。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Canalys最新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94亿部,中国占比高达35%,位居全球首位。在排名前十的厂商中有一半是中国厂商,分别是排名第三的华为、排名第四的联想、位居第六的小米、第八的宇龙通信(手机品牌为酷派)以及位列第九的中兴通讯。
TPK宸鸿、胜华、牧东等台湾触控大厂纷纷西进大陆,谋求突破。而在狂热扩产背后,蛰伏危机也慢慢显露。纵然享受着政府补贴、低价土地等台商待遇,台湾触控品牌却早已集体败走大陆市场,出货订单向大陆厂家转移难以逆转,陷入关厂、减产、裁员的营运低谷。
究其原因,本土化推进乏力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而台湾触控厂商的傲慢也在此有所体现——自认为掌握着技术优势,创新乏力。孰料下游移动互联终端品牌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设计能力、响应速度和规模生产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台湾企业在大陆多年来一直享受着大陆政府在税负、资金及土地的各种支持,甚至在政治上获得像苹果在美国享受的各种主场政治优势,就如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而欧菲光、莱宝、信利光电等大陆企业则是通过自身内在动力,进行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迅速强大。
抹黑对手,变味竞争让人忧
全球触控面板市场格局的急剧改变,背后是技术进步和市场革新的结果。然而,触控面板产业正呈现变味的竞争。
日前,有台湾媒体抛出了欧菲光求援TPK宸鸿传闻。对此,欧菲光董秘胡菁华直斥,公司不存在后端贴合良率问题,寻求与宸鸿合作更属无稽之谈。而宸鸿则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
业内人士评价,抹黑欧菲光,真正的目的是打悲情牌,挤压欧菲光。
欧菲光的飞速崛起是某种 “幸运”吗?有人说,欧菲光的“奇迹”无非是低廉的价格战。然而,据笔者观察欧菲光已经拥有了较全面的核心竞争力,一种在短时间内根据客户需求拿出定制化产品的能力。这也是欧菲光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智能手机触摸屏出货量能超越台湾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位居首位的原因之一。
从毛利率来看,TPK宸鸿2013年毛利率下滑到13.2%。而欧菲光毛利率却维持在16.34%。“高价”且“低薪”的TPK宸鸿毛利率反而更低,其原因正是自身竞争力的缺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台湾触控企业宜从自身出发,利用两岸乃至全球资源的互补价值,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