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经济”到“产业综合体” LED照明“位置之争”不再是竞争重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ED半导体照明网讯 过去,灯都古镇的“马路经济”见证了中国照明灯饰行业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历程;现在,大量灯饰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让卖场走向了品牌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未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商户、业主、采购商和行业多赢的高端展贸平台,成为灯饰卖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家具业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还是家电行业的国美、苏宁,这些大卖场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运而生,印证着中国家具、家电产业的飞速发展。
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较,照明灯饰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如日中天。权威机构预计,2014年我国LED照明行业产值规模将增长58%,达到1800亿元。
此外,根据台湾拓扑产业研究所的数据,目前全球LED照明的渗透率仅为10%,最迟到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0%。可以说,照明灯饰行业的产业爆发期即将来临。
面对如此蓬勃的发展趋势,渠道建设也紧跟其后,从以古镇为代表的“马路经济”到以光博汇全球灯饰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产业综合体”,市场化水平水涨船高,蒸蒸日上。
过去:马路经济,一个时代的印记
马路经济,见证了中国照明灯饰行业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历程。其中,最能代表马路经济的非灯都古镇莫属。众所周知,中山古镇是老牌灯饰产业集群基地,有“国际灯饰看中国,中国灯饰看古镇”之说。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特别在90年代受房地产热潮的影响,古镇300多家灯饰企业在镇中心设立销售门市部,形成古镇第一条灯饰街,慢慢形成了中外闻名的“十里灯街”,是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是,随着照明灯饰产业的发展,由于大部分的门市商铺都是私人投资兴建,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加上土地利用率低,交通压力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升级发展。沿街而设的门市“马路经济”经营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门市已经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平台了,它也承担着灯饰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窗口,因此,把门市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商务于一体的灯饰卖场成为众多照明灯饰企业的追求。
现在:灯饰卖场,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如今,无论是城市建设的需要,还是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需求,高标准购物专业大卖场在市场经济下应运而生,“灯饰卖场”也不例外,光博汇全球灯饰交易中心、古镇星光联盟灯饰广场、小榄LED九州城、古镇利和广场等的相继诞生,正是灯饰卖场不断扩张的表现。
新兴的灯饰卖场,规模大、档次高、环境优美,提倡购物体验和享受,有些卖场甚至集产品展贸、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大大改变了传统灯饰业的展销格局,这无疑是门市到卖场的一个跨越,也是灯饰产业的一次升级。
但是,当前不少卖场运营模式仍处于简单粗放的坐商阶段,且运营模式同质化十分严重。卖场的规模扩张大多表现为空间上的变化,模式上并没有任何创新,因而这些卖场的综合竞争力十分薄弱,难以经受起市场考验。
有些本已入驻卖场的企业毅然决定搬回临街原铺,很大原因就是卖场仅仅只是收租,而缺乏其他配套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大部分卖场仍然选择以租代售的方式进行招商,缺乏产权自主的商户不仅承担着高租金的压力,也承担着铺位受制于人的风险,他们需要有一个平台来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也需要一个产业园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光博汇为代表的“灯饰产业综合体”应势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