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来临:平板显示产业的危与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个全新的多屏时代正在迎面而来:电视的开机率在日益下降,以ipad、手机和网络电视等移动端收看信息的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D电视等产品越来越火。
正是看到这一商机,多个地方政府争相推出优惠政策,建设面板显示产业园,各大相关企业也不惜砸下重金,纷纷上马大型项目。曾经红极一时又迅速步入惨淡的显示产业,这次能否再迎来产业春天?
多地抢食显示产业蛋糕
TCL集团的控股公司华星光电28日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投资160亿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研发和产业基地。这是当地近些年最大工业的项目,投资额创下外来企业的期投资的纪录,甚至超过了通用和联想。
武汉华星光电项目的核心是建设第6代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产品定位为高端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专门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预计项目2016年底将实现量产,每年生产显示面板或模组约8800万片,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其实,早在2009年11月,为打破液晶面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TCL集团就投资245亿元成立华星光电,同时启动第8.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2013年4月,华星光电又决定投资244亿元建设第二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生产高端大尺寸电视面板,预计2015年中量产。
与TCL一样,还有很多企业纷纷新建显示产业生产线。作为这一产业的后来者,京东方高调募集资金457亿元,先后在重庆、鄂尔多斯、合肥等地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产品定位主要为中小尺寸LTPS及AMOLED高端显示器。天马也于2011年投资70元在厦门兴建了低温多晶硅生产线。
与企业高涨的投资热情相对应,地方政府也是雄心勃勃。重庆市两江新区就正在打造千亿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已吸引15家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市也盯上了这一新兴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平板显示企业超过10家,正在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
3年扩张10倍致价格暴跌
目前,平板显示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2015年在大陆建成9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超越我国台湾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平板显示生产基地。在此政策利好下,平板显示三大龙头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圳天马的营收集体向好,“满产满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成为其年报共同的关键词。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告诉记者,华星光电去年实现满产满销,销售收入155.31亿元,盈利22.62亿元,为集团贡献了大头利润。此外,由于彩电和手机产品是面板产业的“下游客户”,华星光电提升了集团在彩电和手机用面板上的自我供给和外购成本控制能力。
其实,平板显示产业并非朝阳产业。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江苏等地就大规模涌现显示企业。在经历几年风光之后,自2010年开始就出现明显的颓势。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2年这短短3年间,位于显示产业链上游的LED芯片产能扩张超过10倍,价格累计跌幅却超过50%,许多企业苦不堪言。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国内建成、已建和宣布计划建设的AMOLED生产线项目有8个,涉及投资显示产业的省份超过10个,显示产业企业多达数十家。而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主要面板企业最多都不超过4家。
根据群智咨询预计,2014年大陆面板自给率将达到40.2%,2015年中国内地电视面板自给率将达到58.5%。而与此同时,液晶电视的销售量正在直线下降,势必影响上游面板厂商。未来,面板显示产业或将逐步面临着饱和,甚至开始出现过剩。
12下一页需重视技术投入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显示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加上我国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市场前景广阔,地方政府难免对显示产业好感有加。据介绍,某知名显示厂商,原先计划40多亿元在安徽建设一条生产线,但由于当地优惠政策幅度大,该厂迅速将投资额翻一番,扩大到两条生产线。
但平板显示产业是高投入、高回报、技术含量高且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重资产”项目,不可盲目投资。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利表示,中国内地结束“无自主造屏时代”仅仅10年的时间,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相比仍有差距,行业竞争又日益激烈,随时有可能面临产业调整,企业要谨防因出现产能过剩而被淘汰。工信部电子信息司预计,2014-2016年全球平板显示市场的增长将趋于平缓。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起步较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布局相对单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谢长生教授认为,厂商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尤其要把握住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OLED等新技术,实现快速超越。同时,政府应加大液晶技术扶持力度,促进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