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LCD控制IC市场是如何炼成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台湾大尺寸LCD控制器IC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获得了稳步发展。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LCD控制IC的发货量达1,540万片,其中台湾地区的出货量就占到了31.5%。
同LCD面板产业一样,台湾的LCD控制器产业也是背倚台湾LCD监视器制造商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目前主要的出货仍然面向台湾在大陆的LCD监视器制造企业。但是,随着大陆电子制造企业对LCD监视器和LCDTV制造的兴趣逐渐上升,这些台湾IC公司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的客户群,并通过其分销商来进行前期的市场培育。
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台湾LCD控制器IC公司已经成为狙击全球头号供应商Genesis的最重要的力量。其中,晶捷科技(MRT)已经成为这些台湾公司的领头羊。今年第一季度,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达到16%。晨星(Mstar)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货以来,该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5.3%。另外,瑞昱(Realtek)科技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也占到全球出货量的1.7%。
服务与价格是台湾公司的不二法门
在中低端LCD控制IC市场,台湾供应商能不断的挤占Genesis的市场份额,原因不外乎有两点。有人认为,Genesis的分销商FAE队伍在技术支援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当客户需要支援时,常常会由Genesis自己去做支持。由于精力有限,自然会顾此失彼,无法做到真正令客户满意的技术支援。而台湾公司正是抓住对手的这一弱点大做文章,大多能够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服务。其实,台湾LCD控制IC供应商在选择分销商时都会注重选择技术支援能力强、并已在行业领域具有多年经验的公司,因此分销商的支援能力大多能满足需求。表一题:台湾产LCD控制IC已经占到全球市场发货量的三成以上。
在谈到大陆本地制造业时,部分台湾IC厂商表示,LCD作为逐渐取代CRT的产品,其制造市场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的产量还是集中在三星、飞利浦和台湾制造公司手中。大陆制造商目前进入市场还有困难,也很难争取到芯片厂商最高级别的重视程度。再加上大陆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实力和研发经验(尤其是软件研发)方面还比较薄弱,无法与台湾LCD监视器制造商抗衡。因此,为帮助大陆制造商的成长,台湾LCD控制IC厂商大多会提供公板的参考设计,客户只需要在用户界面、产品外观等方面下工夫。对于某些自主研发控制板的客户,台商也会提供PCB布板、软件编写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协助客户做基板调试以及EMI测试。目前,晶捷、晨星和瑞昱等台商正相继在大陆成立自己的FAE队伍,力图加强其服务优势。
其次,低价格更是台湾公司极力保持的竞争优势。大多数台湾厂商都认为,国际厂商在设计、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会高于台商,因此台湾厂商一定有能力、也有利润空间来打价格战。不少台湾IC供应商的报价都比国际对手低10-20%,期望以低价格来赢得市场份额。当然,价格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制造相对成熟的中低端控制器领域。高端领域的价格战则比较温和,这主要是因为高端领域的技术门槛较高,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因此大家都想维系一定的利润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低价格并不意味着低品质。目前,台商在工艺制程方面的提升进展已能紧随Genesis。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台商已开始采用0.25微米工艺,在集成LVDS、串扰解决等信号处理能力和引脚的简化进度上也都不逊于Genesis。
价格的继续拉低使部分公司陷入困境
然而,价格战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台湾厂商也在“内讧”。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台湾公司相继加入战团,从而将产品的平均售价继续拉低。现在,15寸XGA应用的控制IC的报价已经在2.8-4美金之间,比去年下降了20-26%。部分行业人士预计,下半年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使15寸面板用控制IC的报价跌破3美元,17寸更是会跌破4.5美元,迫使IC厂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受此拖累,整个LCD控制器IC市场营收的增长幅度将低于发货量的增长幅度,也使部分台湾公司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据DisplaySearch公司的数据显示,创品(Trumpion)和晶磊(SmartASIC)这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初的6-7%分别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9%和0.7%左右。另外,凌越(Topro)、伟诠(Weltrend)等公司的市占率也略有下滑。
123下一页>>其实,台湾控制器IC厂商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原因的拖累。首先是大环境的影响。LCD控制器市场历来与LCD面板市场是紧密联系的,上半年大尺寸LCD面板缺货严重,迫使许多LCD监视器制造商压缩产能,相应的也大幅调低了对LCD控制IC的需求。然而,LCD控制器IC市场的价格厮杀却此起彼伏,令不少公司在财务上陷入困境。其次,部分厂商的技术实力还略为薄弱,尤其是在ADC和LVDS等技术方面,从而导致其IC设计的失败,而IC设计的失败会使IC厂商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另外,Genesis自去年以来大打专利战术,将多家台湾公司告上法庭,令这些公司的订单不断流失,而部分台湾公司的最终败诉也使他们濒临出局。
但也有公司一鸣惊人,例如晨星。自去年5月从崇贸(SystemGeneral)公司剥离出来后,该公司在ADC技术方面努力耕耘。去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332万美元。其中50-55%来自LCD控制器;45-50%来自ADC;剩下的5%来自混合信号的ASIC。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发布LCDTV的解决方案。
另外,上半年在LCD控制器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Genesis并购了台湾的Pixelworks公司。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Genesis在2003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为52%,Pixelworks则为6%。大多数台湾公司认为,这两家公司在合并初期会经历产品线的整顿时期,因此其业绩会有所下滑,从而为台湾公司带来了机会。大家普遍认为:合并后的Genesis会继续守住高端领域,因为其在大尺寸与TV方面的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尚无其它台商可以逾越。然而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尤其是XGA、SXGA格式的监视器领域,将会逐渐被台商、ST和飞利浦所蚕食。
市场前景依然看好,TV应用将成为市场热点
瑞银华宝(UBSWarburg)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全球LCD控制IC市场将从2002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4.48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5%。受市场前景的鼓励,台湾LCD控制IC厂商正陆续推出新产品,欲图进一步侵占Genesis等国际对手的地盘。[!--empirenews.page--]
目前在15、17寸LCD控制芯片方案方面,供应商一般会提供两种不同的集成方式:一是缩放器(scaler)集成MCU的功能、而闪存外挂(即所谓的单芯片方案);另一种是缩放器+MCU。
这两种做法目前在价格上几无差异,只是前者在单一芯片上要做到多路数模信号的处理,需要在信号串扰方面狠下工夫,开发商也需解决EMI和各种干扰问题。
预计到下半年,带T-con功能的TTL和LVDS接口将是15寸LCD控制IC的标准配置;LVDS和RSDS接口将是17寸LCD控制IC的标配。这主要是因为在量产的17寸面板中,将会越来越多集成RSDS接口,集成RSDS的17寸面板的发货量将多于LVDS面板的发货量。因此台湾IC厂商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在缩放器中集成RSDS和LVDS两种接口。尤其是晶捷从其MV3系列开始,就在单芯片上集成上述两种接口。
同时,LCDTV市场也正在快速成长。DisplaySearch估计,该市场的发货量将由2002年的130万台增加到2006年的1,620万台,年均增长率高达87.9%。然而,市场需要等待第5代面板厂的量产成型,以及更大尺寸面板价格的削减。据此预测,LCDTV市场将会在明年实现真正的起飞。
<<上一页123下一页>>晶捷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160脚的DTV芯片。该芯片带一个具有T-con功能的TTL接口和一个LVDS接口;内置三个ADC,转换速率高达140MHz;支持VGA、HDTV、CCIR656/601和YcbCr格式;内置对运动图像自适应的逐行扫描(de-interlacer)功能;支持3:2还原处理功能(3:2pulldown);非线性缩放(4:3到16:9)和线性缩放功能。
而宣布取消与大将电子合并案的晶磊公司,则于今年6月推出了STV110系列LCDTV控制芯片,瞄准20寸以上的LCDTV、PDP电视及高端电视视讯盒(TVTunerBox)应用。该公司表示,STV110系列芯片将使用晶磊专利的3D视讯处理技术,可产生SXGA格式的视频输出。另外,该系列芯片还支持画中画功能。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