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业让中国触控面板业飞驰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几年来中国触控产业发展高歌猛进,尤为引人注目,并开始对全球触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触控模组做为产品的零组件,自身的发展演进极度依赖终端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因此带动中国触控产业的发展演进特色。
事实上,同样作为产品零组件的显示面板,因其具备较高的进入门槛,更易观察到整体产业发展的动能所在。据统计,以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为基准,自2012年以来需求明显成长的应用主要为液晶电视,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
以2013年市场为例,液晶电视用显示面板需求面积出货比例较2012年增加2.8%,而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则分别成长了1.7%和1.3%。考虑到单一液晶电视用显示面板较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显示面板面积要大许多,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显示面板的需求动能更为强烈。
各类应用触控面板出货面积占比
123下一页>>而若以显示面板营收表现为基准,差距则更为明显。同样以2013年为例,尽管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保持成长,显示面板营收比例较2012年下滑0.6%,而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显示面板营收比例则分别增加了4.9%和1.3%,成为保持营收成长的主要应用领域。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二者的营收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
各类应用触控面板出货营收占比
换言之,包含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智能型可携式装置已经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尽管触控作为零组件并不适合应用于所有的产品领域,但作为可携式装置最为重要的人机界面,触控产业已明显受益于智能型可携式装置的市场壮大而飞速发展。
中国触控产业演化的特性
至于高速成长的中国触控产业,同样依托于强劲的本土终端市场,并因此演化出了自身独有的特性;在手机应用市场部分,自2011年以来,尤其是中国移动自2012年推出千元智能型手机补贴以来,中国本土的智能型手机市场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并预计于2014年度占据整体智能型手机市场35.8%比例。
除此之外,千元智能型手机的定位,也带动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 2011年,做为智能型手机市场的霸主,Apple和三星(Samsung)二者的出货比例为40%,而中国本土品牌七家代表(包含传统第一阵营的“中华酷联”及后来崛起的TCL、小米和天语)则合计仅占据了6%。时至2014年,Apple和三星依旧统治了智能型手机市场,出货量比例预计将会达到44%,而中国本土七家品牌的总出货量占比则将迅速提升至25%。
快速成长的中国本土智能型手机市场及中国本土品牌成为中国触控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并且基于手机市场的多元化生态体系而演进出多样化的触控架构。其中Apple和三星所着墨的in-cell及on-cell touch,中国触控产业涉足不多,而GF1、GFF和GG触控架构的市场比例则在2013年较全球市场比例有明显的增加。而时至2014年,薄膜式触控架构因其在价格、供给和重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取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上一页123下一页>>在平板电脑市场方面,该市场的双寡头局面相对于智能手机市场更加明显,Apple和三星占据了统治性地位并大幅领先于其他品牌的出货水准。中国本土平板电脑品牌的话语权大幅下滑,但白牌平板电脑市场整体依据占据了重要的市场比例。
中国触控产业主要受益于本土白牌平板电脑市场,并且因为白牌平板电脑客户的极致成本需求,而演化出以蚀刻/印刷制程为主的低成本GG或PG等触控架构。此外,处于领先的本土触控企业亦开始纳入品牌厂商供应链并取得不错进展。
在触控笔电市场部分,相较于高速成长的智能型行动设备市场,传统的笔电市场则遭遇了滑铁卢。2013年整体笔电市场的出货量萎缩至1.8亿台,同比下滑了近15%。而作为产业热切期盼的触控笔电市场格局亦未有大幅改善,全年触控渗透率尚不足12%。
不同于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笔电市场因其具备微软(Microsoft)认证、高额现金流等较高的进入壁垒,使得产业生态体系较为单一,相较于触控面板价格因素,品牌厂商亦更加看重优良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产品供应。因此,于整体供应链占据优势的台湾地区业者成为主要的受益者。
中国本土触控业者虽尚未能大幅受益于触控笔电市场,但随着联想(Lenovo)触控笔电的进一步成长、欧菲光金属网格(metal mesh)制程改善、莱宝5.5代OGS产能释放,京东方6代OGS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触控产业将有机会进一步受益于触控笔电市场。
总言之,中国触控产业将依据主要依赖本土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而维持成长,同时,在触控价格多样化的同时,逐步向薄膜式触控架构倾斜。而平板电脑市场则因为定位在白牌市场,成本掌控会是本土触控产业的重要考量点。而在台系业者占据优势优的触控笔电市场,中国触控产业亦开始发力,未来将有机会取得进一步发展壮大。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