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空间照明,灯光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很重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光不只是照亮空间的工具,优秀的设计师懂得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最大限度地理解空间使用者的需求,从而将光的使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的建筑通常都做得很漂亮,也很注重建筑里面的运作布局,如空气循环、暖通之类的深入研究,唯独就是光环境——作为空间描述的灵魂,常常被忽略。”照明设计师崔晓光说。
建筑与光的搭配的不合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建筑投入使用,使用者进驻空间后却感觉各种不适。
建筑服务的对象是人,理应“人本位”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
而医院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可得尤为重视啦!就拿课堂君的朋友来说吧!
朋友曾经被车撞了,送去医院检查,当时他躺在病床上闻着消毒水的味道,看着头顶上被灯光照得亮白的天花板,心里一阵绝望。
为什么会感到绝望?你看,全国的医院大部分都是使用白色荧光管,这是为了保证足够的照度。
但是问题就来了,环境中惨白的色调与消毒水的味道融合,再加上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担忧,这无意间不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了么?
所以,在设计开始进行前,设计师需要关注随着不同情景下,改变光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变化。
图: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夜间是最低的照度,以确保睡眠不受干扰。而黎明时分,随着高色温光线的刺激,人开始清醒,充满能量,开始一天的活动。白天到黄昏,色温和照度水平都逐渐变低,直到黄昏时候人开始分泌褪黑激素,身体发出休息的信号。
可问题又来了,咱继续说课堂君的朋友哈!
既然他躺在晃灯下觉得难受,要是把灯减掉一些,照度不够了,护士姐姐要来扎针时该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不同病情的患者对颜色和光的敏感度还是不一样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图:在医院的不同功能空间中,使用不同的灯光
图:用最近流行的改造前改造后对比,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来照明的改变对于整个空间的作用。
医生与病人是空间的使用者,同一个病房中不同状况下的光环境,为使用者实现了最优的光环境配置。而经过设计的照明,则给病患和医生都带来积极地影响。
图:白天诊疗时结合日光的高色温与照度,为医生带来清晰的工作环境,让病人更精神焕发;
夜间的低色温与低照度,帮助病人更好进入休息状态。
图:用光结合颜色渲染的场景,让儿童更放松愉悦。
大多数人认为,照明嘛,照亮就好。你觉得一枚吃货会觉得吃饱就好吗?那么对于一枚对光有追求的人来说,灯光也远远不止于此,要懂得利用一切光来延伸空间的功能,而不是让它沦为粗暴地照亮空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