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LED深度市场报告(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未来LED照明产业必将是规模+渠道+品牌的模式。目前由于标准缺失,认证缺失,导致消费市场分散,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好价格,因此目前各厂商在绞尽脑汁区别市场,有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也有靠广告宣传快速占领市场的某些领域,也有比较稳健的做好管理、生产、成本控制,并逐步产业链与渠道的,还有以技术为基础,逐渐向渠道品牌扩展企业。
外延芯片:2014年供求有望持续改善
2014年MOCVD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回升
自2008年开始,LED随着应用于背光照明技术的成熟,快速在NB、PC、TV等产品使用,需求大增,带动LED上游外延芯片投资热络,全球MOCVD设备加速扩展,尤其是亚洲的台湾、中国大陆、韩国等地区纷纷投入,MOCVD设备从2007年约399台,提升至2010年的约1,520余台,提升近280%。中国大陆地区MOCVD设备由2007年的75台提升至2010年的约354台,增长约370%,2011年持续增长,截止2011年底达2,350余台,较2010年增长55%,中国达到800余台,较2010年增长130%。而且2012年-2013年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有所下降。我们分析随着市场回暖,预计2014-2015年MOCVD设备还将持续增加。(其中中国部分,有约20%做的机台估计将被逐渐淘汰)
2014年MOCVD设备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虽然2008年开始在背光照明方面应用需求大幅增长,但是由于2011-2012年电视背光应用渗透低于预期,同时由于在政府刺激下的MOCVD设备安装大幅增加,自2010年开始MOCVD设备开工率逐步下降,由2009年的供不应求,到2012年设备开工率不足60%,中国大陆MOCVD设备开工率更低,2012年仅有40%左右,2013年开始随着电视背光模式的变化(由侧光式加速向直下式转变),加速电视背光渗透,据相关机构统计由2012年70%左右,提升至85%以上(中国提升至63%),预计未来此外随着国际大厂加速LED照明产品的降价,及欧盟白炽灯禁止使用,带动LED照明需求快速渗透,2014年产能利用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望达到90%以上。
国际大厂乐观看待2014年,逐渐增大资本开支
时至岁末,LED外延芯片大厂对待2014年态度明显好于预期,加大资本开支。在对设备投资方面明显要好于2012年年底,目前三安、晶电、隆达等均有意2014年扩产。其中三安光电计划启动芜湖二期,规划扩产100台(2寸/单腔规划),合计在4寸外延片122.3万片/年,蓝绿芯片256亿颗/年。其中台湾晶电计划投入5400万美元,增加山东和厦门投资,隆达计划增加苏州投资,按照相关金额计算,预计晶电将新增50台左右MOCVD(2寸/单腔),隆达新增16台MOCVD。
分析认为2014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2013年MOCVD设备投资,其中2013年投入厂商主要有华灿募投项目苏州48台,三安厦门20台,德豪润达芜湖部分机台,乾照光电收购扬州隆耀6台MOCVD。合计约100台左右。
2014年新增MOCVD设备产能贡献最早在2014年Q3释放。从目前各厂商投入规划,按照相关设备订购、安装、调试、投片、量产、稳定流程,预计稳定投产最快在2014年Q3,大部分在2013年年末方可逐渐投产,2015年为全部产能方可释放。
2014年收购整并仍在持续
2012年年末至2013年,LED外延芯片环节收购整并、倒闭不断,仅国内就有7起相关事件,其中收购相关有5起,倒闭重组有2起,台湾地区倒闭案有2起。涉及到MOCVD设备近百台。我们分析认为,随着LED价格进一步降低,MOCVD设备单线产值降低,规模效应显得越发重要,2014年将有更多中小型MOCVD设备厂商退出,预计50台以下规模的外延芯片厂商难有规模效应,将逐渐推出或成为其附属业务。
2014年外延芯片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将进一步收益。此外中小厂商的退出,也利于供求关系的改善,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避免非理性投入和价格恶性竞争。
蓝宝石和Mo源:行业回暖,需求上扬
MOCVD利用率回升带动蓝宝石及Mo源需求上扬
LED背光爆发,带动MOCVD安装量大幅提升,催化蓝宝石投资热情。自2008年开始,LED随着应用于背光照明技术的成熟,快速在NB、PC、TV等产品使用,需求大增,带动LED上游外延芯片投资热络,全球MOCVD设备加速扩展,尤其是亚洲的台湾、中国大陆、韩国等地区纷纷投入,MOCVD设备从2007年约399台,提升至2010年的约1,520余台,提升近280%。中国大陆地区MOCVD设备由2007年的75台提升至2010年的约354台,增长约370%,2011年持续增长,截止2011年底达2,350余台,较2010年增长55%,中国达到800余台,较2010年增长130%。而且2012年-2013年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有所下降。我们分析预计2014-2015年还将持续增加,但是增速方面仍低于200-2011年增速。由于蓝宝石使用数量和MOCVD设备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因此催化蓝宝石的投资热潮。众多厂商加入到蓝宝石投资行列。
2012年MOCVD产能利用率为近年新低,不足60%,催化蓝宝石价格加速下跌。虽然2008年开始在背光照明方面应用需求大幅增长,但是由于2011-2012年电视背光应用渗透低于预期,同时由于在政府刺激下的MOCVD设备安装大幅增加,自2010年开始MOCVD设备开工率逐步下降,由2009年的供不应求,到2012年设备开工率不足60%,中国大陆MOCVD设备开工率更低,2012年仅有40%左右。2008-2012年蓝宝石价格经历过山车。从蓝宝石衬底价格看,自2008年的15美元/片-2英寸,一路上升至2010年底-2011年年初的35美元左右/片-2英寸,之后由于需求低于预期,然而蓝宝石产能释放加速,蓝宝石价格一路下跌,截止代2012年年底跌至谷底约7美元/片-2英寸,低于2008年之前价格。我们分析认为:1、LED背光需求不足,致使MOCVD开始开工率较低,导致蓝宝石衬底需求低于预期;2、蓝宝石的大规模投入,2011年底陆续开出,致使供给大幅增加,加速蓝宝石价格下跌;3、蓝宝石更大尺寸化,加速2英寸蓝宝石价格下跌。
2013年电视背光与照明双驱动,带动MOCVD开工率提升,拉动蓝宝石需求回升。2013年开始随着电视背光模式的变化(由侧光式加速向直下式转变),加速电视背光渗透,据相关机构统计由2012年70%左右,提升至90%以上,此外随着国际大厂加速LED照明产品的降价,及欧盟白炽灯禁止使用,带动LED照明需求快速渗透。因此我么分析认为,其一:2013年LED背光及照明需求持续提升,带动MOCVD设备利用率提升,拉动蓝宝石需求回升;其二,投资放缓,有效供给增加放缓,导致供求改善,促使蓝宝石价格上扬。展望2014年,我们分析认为,预计随着终端照明需求渗透持续提升,MOCVD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蓝宝石价格有一定支撑。
2014年蓝宝石需求/供给比持续改善,价格有支撑
我们根据全球top10蓝宝石产能规划,2012-2015年微幅持续扩产,可以达到620万mm/月,684万mm/月,717万mm/月,717万mm/月产能,我们综合考虑到投产时间,假设2013-2015年产能利用率77%,87%,95%,按照全球一定占比计算,2013-2015年占比85%,80%,75%(随着全球其它厂商产能陆续开出,TOP10占比逐渐下降),预计2013-2015年2英寸蓝宝石衬底有效供给分别为10,404万片/年,13,114.80万片/年,15,275.48万片/年。
根据全球MOCVC投资规划,2013-2015年每年新增MOCVD设备约110台,200台、100台,2013-2015年全球MOCVD设备合计2,672台,2,872台,2,972台。按照2013-2015年74%、85%、93%的设备开工率,2013-2015年有效利用设备为1,977台,2,441台,2,763台。按照每年350天的操作时间,每天2-3轮的效率(详见图表),2013-2015对应2英寸蓝宝石衬底需求为8,304万片/年,11,996万片/年,14,626万片/年,计算2012-2015年需求与供给比例为66%、80%、91%、96%。
因此推断随着2014-2015年LED衬底用蓝宝石需求的持续提升,蓝宝石的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预计2014-2015年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是仅从LED用蓝宝石供求看,我们认为蓝宝石短期不会存在供不应求状况,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如不同尺寸的供求可能有所不同。
2014年Mo源需求大增,价格止跌
014年进入者有限,产能供给难以大量增加。从目前Mo供给看,目前主要有美国陶氏化学(Rohm&Hass)、阿诺苏贝尔、英国SAFC、南大光电等供应,从目前看陶氏化学和阿诺索贝尔2014年扩产概率不大,中国相关新进入厂商由于价格问题及客户认证时间周期,2014年难以放量。我们分析认为,其一Mo源主要产品TMG(三甲基镓),价格在6000-7000元/kg,产能如果小于1T以,很难获利。其二是:新进入者必然是通过TMG导入,主要是应为TMG需求量最大,其三:Mo源在国际大厂营收占比甚微。因为我们认为2014年国际大厂扩产概率不大,新进入者难以放量,因此预计供给方面不会有明显增加。
2014年Mo源价格止跌,需求大增。按照每片0.8k的Mo源需求测算(为混合金属气体,含有TMG、TMI-三甲基铟等),预计2014年需求量为95吨,其中年增幅为44.45%。预计2015年需求总量有望超过100吨,增幅为21.03%。
封装应用:结构调整,收购整并主题,获利逐渐恢复
LED照明:技术+规模+品牌是王道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快速,但是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其相关产品的市场熟知度还远远不够;同时半导体照明产品光源在技术上虽已达到相关要求,但是作为系统工程的应用,其散热、寿命、光学等方面的技术还有待于提升,尤其是价格的接受度方面,还需要加速降低;从国外市场来看,虽然欧美、日韩由于电价等原因对于节能环保照明产品的需求较大,同时其消费水准较高,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刺激相关产品加速推广,但是对于中国大陆厂商由于国际上逐渐对于中国产品专利、技术等挑剔,致使中国厂商贡献有限。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市场缺乏自主品牌,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战为主,企业数量众多,同时有更多的企业进入,投资热、上市热、厂商热、市场热,依次必将加速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淘汰整合,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半导体照明产业将加快产业整合淘汰,未来只有在技术、规模、品牌具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
前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热络,吸引众多眼球,诱惑其他产业企业积极涉入,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照明芯片企业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没有专利,技术相对低端,管理能力相对低下等特点,处于微笑曲线的最洼的地方。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上有材料和专利的制衡,下有品牌渠道厂商挟持,同时资金规模较小,在越来越激烈的残酷竞争中,未来必将进行产业大整合,结果将是有少数企业存活下来,在激烈竞争中或是自成一家,或是为消灭,被收购被兼并。目前中国台湾联电、台积电、奇美、友达、中国大陆终端TV厂商在渠道、资金上具有相当优势,都在通过参股、或持股的形式积极渗入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企业。
未来未来LED照明产业将是规模+规模+渠道品牌的模式。目前由于标准缺失,认证缺失,导致消费市场分散,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好价格,因此目前各厂商在绞尽脑汁区别市场,有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也有靠广告宣传快速占领市场的某些领域,也有比较稳健的做好管理、生产、成本控制,并逐步产业链与渠道的,还有以技术为基础,逐渐向渠道品牌扩展企业。虽然目前LED标准不完善,市场产品层次不齐,终端客户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各类产品充斥市场,但是随着竞争加速,市场有望逐渐变得有序,预计未来LED照明产品还是已品质为基础,逐渐向渠道品牌过渡,即是规模+规模+渠道品牌的模式模式。
背光应用结构调整,国产化替代,国内仍在上升通道
1、背光照明由于结构性供求改善,获利较好,2014年有望持续。其一自2012年电视背光全面爆发,2012年LED电视背光渗透有不足45%到90%以上渗透,其二、2013年电视背光区域结构变化,2013年之前台湾、韩国为电视背光主要供应区域,占比约在90%以上,2013年大陆转移,预计2013年国产背光全球占比超过10%,有望达到15%以上。展望2014年国产背光比例持续提升,全球占比有望达到25%。国产化比例的提升,进入门槛较高(客户认证周期较长),致使已进入相关企业国产化收益较大其中瑞丰光电、聚飞光电、兆驰股份、东山精密均,此外国星光电、鸿利光电、万润科技等也逐渐切入。
2、背光新进入者仍有望享受国产比例提升红利。2013年新进入电视背光的聚飞光电、国星光电、万润科技等,随着国产化比例的提升,对相关公司业绩影响较大,展望2014年由于中大尺寸背光国产化比例仍然较低,因此我们认为2014-2015年随着国产化提升,国内相关LED背光厂商依然有望保持较高增长。此外随着国产背光比例提升,将有更多新进入者,如上游华灿光电、下游鸿利光电也正在积极介入电视背光供应链,也将有望受益于背光国产化进程。
收购整并:产业链拓展、市场拓展、渠道拓展并购主要方向
2013年LED上市公司中利亚德、联建光电、鸿利光电、茂硕电源、万润科技、联创光电、福日电子等均有相关收购,对象涉及到下游传媒、工程安装、工程渠道、工程照明、显示屏等多个领域。
显示屏相关企业加速向下游传媒及照明拓展。其一、随着显示屏应用市场的成熟(国内市场从一线成熟市场到三四线城市,从国内到国际上均已成为国内显示屏厂商的战场和市场),显示屏行业加速向照明蓝海拓展。其二、显示屏由于其应用特性,部分企业积极向下有广告传媒行业延伸,力求延伸获利的渠道。
照明相关企业积极向渠道及细分应用领域拓展。由于专业LED照明应用厂商目前缺乏相关渠道,因此积极在渠道拓展方面下功夫,其一通过向细分市场拓展比如车用照明、工程照明等领域,以期增加销路;其二此外通过收购整并相关厂商以期获得通行证。
LED板块估值分析
LED板块整体估值仍相对仍较低
目前LED板块整体估值中等偏下,其中TMT板块估值最高的为移动增值服务和移动互联网,高达120倍以上,相交电子板块中的光学元器件、分立器件、其他电子元器件、电子制造组装、电子系统组装、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估值也较低,目前整体估值约40-45倍,低于其他电子板块50-70倍估值。
2014年LED个股估值多在20-25倍
对比分析目前主要LED上市公司,通过Ifind监测数据,2014年LED个股估值多在20-25倍,产业链上游外延芯片及材料估值较高,在25-35之间,封装应用企业多在15-25倍之间,因此估值方面相对较为便宜。
综合分析:行业并购整合加速,2014年有望再提速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LED行业倒闭破产事件,据相关统计机构统计约80余件,规模以上破产倒闭(营收或净资产在亿元以上),27件(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统计,含部分台湾企业)。其中近60%为下游封装应用企业,多为显示屏及照明相关,近四成为上游外延芯片(多被收购)。
上游外延芯片/Mo进入强者更强时代
1、技术仍是主要门槛,不是仅靠某个人或则资金推动的。LED行业的热络,促使更多企业加速向LED外延芯片投资,然而LED外延芯片仍是团队和技术经验的积累共同推动的,仅靠简单的资金和个人挖角无法解决良率及技术不断进步的需求,因此投机进入者最终将是会被淘汰出局。
2、获利能力下降,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小企业无法获利。LED外延芯片价格随着终端不断降价,尤其是自2011开始出现大幅度降价,目前价格为2010年高峰期的50%不到,行业获利能力快速下降,致使规模经营效应,企业技术不好,销售不好,加上价格下降,获利能力下降,没有新资金投资扩产,导致规模落后和技术落后,形成恶性循环,逐渐淘汰。
3、设备政策补贴退出,加速外延芯片企业退出。2009年开始各地区MOCVD设备补贴高达800-1200万元/台补贴金额,利益诱惑更多企业进入投机,随着LED行业竞争加剧,政府资金紧张,政府补贴要求更加苛刻,并逐渐退出,犹如釜底抽薪,加速中小型外延芯片厂商退出。
下游封装应用仍有变数,规模型企业安全性高
规模+技术+商业模式是关键。从终端照明应用来看,目前面临着技术、规模、商业模式的选择。虽然未来LED照明也必将走向传统照明模式,即是技术+规模+渠道品牌模式,但是在目前,多数LED封装应用企业正面临存活的问题,首先生存下来为主要目的,因此各厂商为做大规模选择各有所倾向。在LED封装应用环节,有公司以技术立身,强调注重技术,在研发等各方面投入较大,目前在LED封装方面瑞丰光电、鸿利光电为代表,强调品质,专利、创新等,随着LED应用种类的增加,LED照明将逐渐成为主流,LED照明因其应用范围较广,种类较为复杂,以技术偏重的厂商也在逐渐调整策略,鸿利光电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至照明,重视品牌与渠道建设,目前照明产品莱帝亚已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定位于中高端。瑞丰光电则是持续专注于封装,积极拓展LED背光应用客户,同时通过虚拟整合方式加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公司年初曾与终端渠道照明厂商雷士合作,近期募投项目转至上海加大与上游外延芯片厂商合作。
未来LED照明产业必将是规模+渠道+品牌的模式。目前由于标准缺失,认证缺失,导致消费市场分散,好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卖好价格,因此目前各厂商在绞尽脑汁区别市场,有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也有靠广告宣传快速占领市场的某些领域,也有比较稳健的做好管理、生产、成本控制,并逐步产业链与渠道的,还有以技术为基础,逐渐向渠道品牌扩展企业。我们认为虽然目前LED标准不完善,市场产品层次不齐,终端客户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各类产品充斥市场,但是随着竞争加速,市场有望逐渐变得有序,预计未来LED照明产品还是已品质为基础,逐渐向渠道品牌过渡,即是规模+规模+渠道品牌的模式。
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