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如何发展LED产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中国应该如何强化LED产业链
中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布行业讯息,及时出台产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发展,不能有误导企业,扰乱市场的政策出现。随着LED照明行业的风头正劲,当地政府雄心壮志的与国家半导体机构组织各种研讨会和联盟,希望借助半导体照明的东风打造出全球化的LED照明市场和企业集聚群。
但是在2012年深圳、佛山等地陆续发布LED照明市场和灯具标识方面的标准之前,由于国家迟迟未能出台相关产品的统一标准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督制度,在貌似朝阳的LED行业还未起步时,就已经把这个产业搞得是乌烟瘴气,产品粗制滥造,性能极不稳定,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了极坏的印象,令那些想真正把产品做好,坚持技术、品质的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幸而中山古镇看似做到官企学研这种模式的结合,但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政府需要在外贸政策导向上,向企业释放出更加明显的信号,通过信贷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审批等方面引导企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如果产业上游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企业就会有动力向上游走,上游的投资限制比较多,自然就会有相反的效果。”我们政府在扶持的时候不能只把大把钱用来购买几台MOCVD,这种只追求规模和数量的作用是不大的。企业也不能只把拥有机器的多少当作骄傲的资本,在注重产能的时候更要注重产值。
我们不妨在LED产业发展过程中借鉴一下韩国的发展模式。韩国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善于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在引进和吸收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保护本国市场,推进国产化。同时,政府成立专职机构进行管理、规划和指导产业发展,制定相关的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并在政府协调下高效率进行。
就LED产业而言,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府主导下的大企业扩张,韩国政府一直在政府主导下推行大企业战略,通过政府与银行联手为企业提供资金培育大的企业集团。最终大企业集团不仅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对外贸易的中坚,而且是技术开发、引进外资、信息情报收集的核心力量,由于LED产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投资风险高,一般小企业难以满足该产业上中游的资金需求,这种大企业战略对韩国LED产业的发展自然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例如,韩国目前上中游的技术大多都是由三星公司研发成功的。
2,采取产业集聚加速发展,韩国现任政府在高科技产业方面,通过“培育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来强化产业竞争力,主要措施包括:(a)以支援潜力企业稳健成长取代支援创业,并强化企业之间的整合;(b)构建企业之间的协力系统,促进地区集聚度和特色;(c)支援核心技术开发,培育优秀人才,对优秀技术、人才进行国家层面的保护和奖励。
例如,在韩国2000年的光产业发展计划中,政府提出利用区域集聚效应、国家扶持以及建立全球合作网络三种方式引导产业发展,并由政府拨款近一亿美元进行产业基地建设。
3,以应用拉动市场,在高科技产业发展初期,韩国一般都是首先将国内市场作为“创新服务与产品”的试验场,对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进入国际市场起到关键的推动力。
韩国LED产业能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崛起,其内销市场的贡献度相当大,特别是韩国手机厂商对LED产业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韩国是全球第三大手机生产国,其手机背光源的需求不仅带动了本国LED产业发展,同时也促成了台湾LED产业的兴旺。他们这种官企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强化本国LED企业,更是有力的保护了本国市场。
我国LED产业发展现在给人一种乱象丛生的感觉,整个产业布局显现小而散,多而杂的一种局面。各个地方都在争建产业基地,光电产业园,稍微留意一下就会看到在我国就最近两年就有50多地要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电产业园。这看似是一种好的现象,实则是一种浮夸风式发展,我觉得这和政府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有很大关系,政府及学研机构应就产业发展全盘布局,合理规划,应该是先规划在发展,而不是先发展在治理;企业更要建立完整产业链,相互整合,优化资源。
韩国这种方式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建立一种官企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坚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技术掌握能力,借市场带动需求,确定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以达到优化产业格局,避免产业一种未老先衰的目的,更是保护我国的LED市场,从而增强我国LED企业与外企的竞争能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有人就这样说“中国的LED企业目前就像在荒芜的草地上争食吃的一群小绵羊,总以为草地够大,自己怎么干都能吃饱,但这种无序的竞争能持续多久呢?惨烈的相互搏杀后的结果就是中途夭折或是辛辛苦苦壮大后即被国际照明巨头以代工或收购的名义逐步吞噬。”所以中国的LED企业在角逐市场的时候须有忧患意识,这不仅是企业的意识,更是责任。
二,我国LED照明企业推广方向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呈现急剧上升势头,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政府对原有建筑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已被提上日程,正在开展“绿色照明”、“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活动,并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建筑耗能和人均耗能均要降低,且将会公示高耗能建筑等。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节能问题逐步引起广大超市的重视,很多超市都在加大投入,对已有的超市照明设施进行改造。
除去外部大环境,从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来讲,超市自然也有自己对超市照明方面的内部需求。如今顾客对超市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购物,超市除了要提供给人们需要的商品之外,还要创造一种合适的休闲气氛,使顾客享受购物所带来的乐趣。高效、醒目的超市照明不仅可以满足上述需求,促进超市人气,同时还可以收到节能增效的效果。
因此,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都在“1度电”上做起了文章。进行照明系统的改造,并采用全面、个性化的照明解决方案,以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新年市场新气象内外超市各不同
2012年,尽管整个照明行业依旧是因为受到楼市调控影响而略显萎缩,但超市照明市场却是别样的红火。
对2012年的超市照明市场进行了预测,并总结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外资大型连锁超市依旧以T5为主,尝试逐步推广LED产品。去年底,LED照明产品已在中国的100家沃尔玛超市获得全面应用。LED照明产品的应用,不但使沃尔玛节省了50%的照明电费,也有助于沃尔玛的环保节能。
第二,超市照明市场竞争激烈。在如今一个竞争充分的照明市场环境下,稍有懈怠则可能遭遇“贴身超车”。
第三,LED产品准入门槛较高,外资超市只看重产品的质量,不是很在乎价格。这样无形中就设置了一个入门屏障,将一些只以价格低廉取胜而品质技术不高的LED企业阻挡在门外。
LED推广求突破超市照明须考虑
目前,超市与商场环境照明使用的主要灯具和光源包括紧凑型节能灯的筒灯和T5/T8的日光灯支架、格栅灯以及金卤灯等。超市的普通照明越来越倾向于以三基色直管荧光灯为主要光源,并采用低功耗、高功率因数且性能稳定的电子镇流器,或新一代复合式镇流器。
有照明专家指出,电能的消耗占去照明成本的70%,而设备本身仅占成本的3%(设备维护费用占照明成本的27%),采用节能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绿色照明环境,很多大型超市纷纷把目光投向了LED照明。那么,LED作为新一代光源进入超市商场基础照明是否合适?专家们普遍认为商业照明是LED最先进入的通用照明应用领域,提高光通量、可靠性和性价比是其快速介入超市照明的关键。
LED应用问题多超市照明有对策
超市照明应用被认为是LED可以最先进入的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所,目前虽然已经启动了一些商场超市照明改造工程,但LED作为新兴光源,商场超市用户在对LED的应用方面仍然具有一些疑问和顾虑,此处总结部分疑问和顾虑,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1.光通量不足,照明效果受限问题目前大多采用标准替代式光源形式,功率受限总光通量不够。
对策:整体式和模块化LED灯具是出路;等待LED光效持续上升。
2.显色性不好,照明品质无法保障问题由于LED灯的显色性不好,无法保障照明品质。
对策:采用高显色性荧光粉封装的LED光源;采用蓝光混合封装红色或者琥珀色芯片,得到高显色性光源。
3.可靠性不高,担心售后服务问题目前市场上LE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负面影响大。
对策:生产企业通过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技术创新和加强生产控制;用户要选择有实力有品牌的供应商;期待国家早日推进LED照明标准的有效实施。
4.价格太高,一次性投入高问题产品的价格普遍过高,超市一次性投入成本过高
对策:随着市场规模扩大,LED的价格下降很快:LED综合收益高,可考虑分期付款、EMC(能源合同管理)等商业模式;国家对LED产业的价格补贴出台,将促进超市的应用积极性。
LED行业冬天将过超市照明大有作为
目前,LED受制于成本和客户接受程度,过多、过快的投资使LED与太阳能行业一样,正面临盲目重复建设、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寒冬。不过,LED与太阳能不一样,太阳能的市场主要在国外,LED可以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所以LED行业的冬天很快就会过去。LED照明如果想推广得比较成功,主要得依靠核心技术的掌握,要能够帮助客户切实达成他们的节能目标,而超市照明是LED产品推广的一个很好切入口。
三,我国LED企业角逐市场策略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我国LED产业迅速发展,伴随着政府对LED这项节能事业的推动和支持,随之而来的就是盲目的招商引资和浮夸风式的投产,再加上外企的推波助澜,一时间LED行业在国内可谓是风起云涌。各个企业都想着做大做强,很多地区称要建立全球最大的光电产业园,当然这些在“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里已不足为奇,只能当是产业界的笑资而已。
目前,我国在上游生产中低端芯片的企业已经超过80家;中低端封装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产能据世界前列;下游终端应用更是庞大,据统计就深圳封装和应用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企业就达3000多家。我们就大胆的做个残酷的预测,在未来LED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这些个盲目投产,一哄而上的企业,在角逐市场上必将有一大批企业横尸沙场,大浪淘沙剩者为王。但也要懂得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道理,一些国外企业定会隔岸观火,等时机成熟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暴露他们的豺狼面目。所以说国内企业在角逐市场的时候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一,小心使得万年船,结盟也是智慧
经济学家钟朋荣的《“小狗经济”有优势》一文也很好地说明了,当你实力不足够和大家伙对抗的时候,采取结盟不失为明智、智慧之举。在文中他先举出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会出现的场景:几条小狼狗、一个负责骚扰,一个负责赶,一个负责扑,居然能吃掉一匹大斑马。然后他总结道:“三条小狗吃掉一匹大斑马的秘诀是分工明确,合作紧密。正因为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决不动摇,才产生了分工的优势,产生了合作的能量。在经济工作中,许多经济活动也是采取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的。温州模式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温水煮青蛙”、“放长线钓大鱼”、“放水养鱼”等都是一些国外巨头企业的惯用的伎俩,他们先是任你发展,任你成长,等长大成熟了再把你吃掉。我们就说说微软,20世纪末开始到现在,微软一直放任中国市场上的盗版软件发展,导致中国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除了杀毒类其他根本没有生存力,中国的软件技术无法发展,因为中国人都用盗版,开发的正版没有销路,导致软件开发公司相继死亡。如今微软开始打击中国的盗版系统,比如几年前的番茄花园事件被看做一个打击盗版的里程碑。此后在中国推出两个重要更新——Windows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和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如果用户不能通过验证,Office用户软件上将被永久添加视觉标记,WindowsXP用户的桌面背景会每隔1小时就要被变成黑色。所以说中国的一些软件公司将无法生存。
LED市场也是风声水起。众多嗅觉活络的跨国巨子纷繁转战,大举抢滩LED市场,业界人士指出,全球LED和照明市场的巨子均将研发和市场重心转向LED照明市场,全球前十大LED巨子中的8家已在中国设立出产基地,就是为了紧紧节制LED照明产业的上游--LED芯片市场(光源市场),以改动照明大厂在中国传统照明市场份额难超1%的格式。如飞利浦从2006年收购冠杰,拓展其在中国的电子通信业务,2011年7月又收购奔腾电器,此次收购体现了飞利浦在中国打造另一个市场的承诺,飞利浦将凭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拓展其在中国其他市场的机会。
2007年4月2日,Cree宣布完成对华刚光电零件有限公司的收购,华刚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控有Cree约9%的股份,成为Cree单一最大股东。这次战略合并涉及华刚集团旗下三大主要业务范畴,包括LED封装事业部、模组事业部,以及显示器件事业部。通过此次收购,Cree拥有了从外延片、芯片到封装的完整产业链,改变以往只售芯片的单一营销模式。为Cree提供了个低成本制造平台,有助于补充Cree在LED芯片技术、知识产权以及营销方面的投资,是Cree进入半导体照明市场的战略性一步。2011年8月,Cree宣布以5.83亿美股现金加换股方式收购统照明制造商RuudLightingIncorporated。结合两家高度互补的led创新者,此次收购使得Cree能够扩大其领导地位并增加高效能LED照明的使用。
商场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市场永远都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也在世贸组织这张王牌的保护下谁都有可能杀进中国市场,吃掉国内企业,比如南孚电池,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当外国的电池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赚中国人的钱,但是由于我们的消费者用习惯了南孚电池,所以外商的电池很难在国内抢到市场,外商的电池卖不出去,这时候,外商就会通过收购南孚来为自己的品牌扫除竞争对手,这样,不管是南孚电池还是外商自己的电池品牌,在中国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就全被外商得到,当然政府能得到税收,那么中国就没有了自己的电池品牌,然后外商就会慢慢的减少南孚的产量,让市场上大量出现自己的亲骨肉(指自己的电池)然后南孚会慢慢从市场上消失.....
对于我国发展起来不久、但却步伐异常快的LED产业来说须得谨慎前行。不要把目光主要放在市场上,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品牌的推广上也得多下功夫。在抵御外企来袭不妨结盟抱团也是一种策略。
在这方面台湾企业做的比较好,2006年9月28日,晶元光电、元砷光电以及连勇光电宣布合并,晶电为存续公司。新晶电将藉由集团的优势,扩增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红光LED厂,以及第四大的蓝光LED厂。这次合并最大的意义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次出现一家国际级的LED上游外延片、芯片公司,未来在与国际大厂进行策略联盟和交叉授权将更居有利的地位。2007年3月28日,曜富科技与洲磊科技宣布以1股对1.7股的换股比例合并,合并后的存续公司为曜富科技,这次合并被业界认为是LED中小厂商抱团以御列强的典型。
正是这些企业的智慧之举,才使得我国台企在全球LED市场占有很重要的一席。所以我国的LED企业也不防借鉴一下台湾企业的发展方式,结盟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希望国内相关产业链的企业,能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联合出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一大市场上抢得先机,分一杯羹。
二,不为他人做嫁衣,争创自主品牌
制造业是一条产业链,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生产制造、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环节。在整个全球分工产业链中,中国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乏自己的营销渠道和服务管理体系,常常是只能“为他人作嫁衣”。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受益者,它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加工贸易,获得其中绝大部分利润。郎咸平教授曾就我国制造业做过分析,我国一直是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是最低端的环节,也是最不赚钱,最浪费劳动力和资源的环节。
而事实的确如此,LED产业也还是如此,我们主要集中在封装的低端环节,而真正的70%利润还是被外企赚取,因为他们掌握着核心技术,就在占20%的封装领域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被一些外企以贴牌的方式赚取,诸如科瑞,日亚等着名外企。所以说我国虽是封装大国,但从中赚取的利润简直少的可怜。当然这与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独立的自主品牌有着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就是外企以贴牌的方式攫取更大的利益。
据上海海关的一项调研表明,中国生产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出口到美国后,市场售价约为1000美元,其中美国公司在销售环节获利169.6美元,中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30.3美元。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从服装到钢铁,再到今天的代工LED产品,中国每小时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但这些产品大多数为贴牌生产,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最低端,中国只能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贴牌和代工生产的低端制造企业没有定价权,没有利润分配话语权。
在全球LED照明市场逐渐开朗的情况下,国外巨头照明造就蠢蠢欲动,像欧司朗,飞利浦着两大巨头早在2000年就布局照明市场,在占有欧美市场的同时,他们肯定会凭借自己资本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等以收购,并购,兼并,贴牌等方式占领亚洲市场当然包括中国市场,现在在国内市场不是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的产品了吗?更严重的是我们不掌握LED产业的核心技术,他们就是靠打专利官司也会吃掉国内很多企业。
有人可能会说并购是好事,至少不会为没有核心技术而烦恼,亦或是可以轻松的迈过专利这场雷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汽车业的开放已经将近30年,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近30年的合作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并购成为汽车企业痛定思痛后的险招,虽然近几年也有海外并购的案例,但是否成功,还有待于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更何况,汽车业的并购风险远远大于70%的通例。而在2011年我国中低档国产汽车1842万辆,增速0.8%创13年来最低,而库存记录高达400万辆,但在2011年进口104万辆,同比增长28%。这些都应该给我国兴起不久而又盲目发展的LED企业以启示。
我们的LED企业必须适应环境,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立品牌,追求卓越,要有国际视野,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国内或者某一辖区的市场上。要更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走品牌之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分析道:“国家创新战略确立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是一个进步,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申请专利和开发专利的大多是又穷又小的企业,垄断型国企没有动力去创新,而小企业申请专利的主要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创新,而是为在低端恶劣的竞争中,给对手制造障碍。”
申请专利是好事,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我们的小企业不能只把申请专利作为限制其他企业发展的武器,这样既裹住了自己的脚,又绊住了别人的腿。谁都发展不了,不赞成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发展方式,这样的结果必将在国外企业来袭时走向灭亡。自主品牌的缺乏与中国知名跨国企业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我国就没有一家LED企业可以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创立自主品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满足世界制造工厂、没有分工话语权的地位,要争取转变这种模式。我们应该从国际分工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三,官企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国内LED产业链
我们的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布行业讯息,及时出台产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发展,不能有误导企业,扰乱市场的政策出现,我们就拿中山古镇来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古镇灯饰业倒闭风潮的洗礼,但由于国内坚挺的低端消费市场,目前中山古镇依然是风风火火,营销势头不减当年。据了解,古镇近期正在大力推进"广东省LED及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应用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这个包含了LED与太阳能光伏照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设计制造中心、产品仓储物流中心、产品及配件展销中心、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中心的基地,将圈起古镇新兴产业集群,预计2012年建成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新增LED照明产值20亿元。
随着LED照明行业的风头正劲,当地政府雄心壮志的与国家半导体机构组织各种研讨会和联盟,希望借助半导体照明的东风打造出全球化的LED照明市场和企业集聚群。
有人就这样说“中国的LED企业目前就像在荒芜的草地上争食吃的一群小绵羊,总以为草地够大,自己怎么干都能吃饱,但这种无序的竞争能持续多久呢?惨烈的相互搏杀后的结果就是中途夭折或是辛辛苦苦壮大后即被国际照明巨头以代工或收购的名义逐步吞噬。”所以中国的LED企业在角逐市场的时候须有忧患意识,这不仅是企业的意识,更是责任。
四,中国LED照明市场发展与竞争态势
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成长与节能政策的大力推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潜力的节能照明市场,预计在未来数年间市场辨模将迈入高速成长期。庞大的市场辨模不但吸引国际性照明领导厂商大举布局,更激起中国区域性照明厂商乘势崛起的企图,尤其是备受注目的LED照明领域,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与大型企业的投入下,已形成集团化、区域化的高度竞争态势。
本文先针对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现况与前景进行说明,再对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竞争态势加以分析,最后剖析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LED照明厂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状况与机会,以描述中国大陆LED照明产业与市场发展图像,并提供台日厂商因应参考。
中国大陆LED产业快速扩张
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推动LED照明产业发展,提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以及十一五“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专项计划,协助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准的提升,并规划“十城万盏”与广设“半导体照明基地”,以推动区域性LED照明应用。
中国LED产业与市场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快速扩张,不仅整体产值大幅提升,更加带动厂商积极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促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主要的LED户外照明市场,亦成为全球LED组件主要生产国之一。中国LED产业成长力道强劲,2006年至2011年间产值年均成长率达30%,且自2009年后产业加速扩张,2011年产值规模成长至1560亿人民币,但产业发展不均,高度集中在下游应用与封装部分,2011年应用产值为1210亿人民币、封装产值为285亿人民币,而技术门坎较高的磊晶/晶粒产值仅达65亿人民币。
产业过度扩张,破坏市场秩序,产业面临重整
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针对LED照明产业陆续推出多项优惠措施,如MOCVD机台购置补贴、研发投资金额补贴与抵减、投资设厂审批优惠等,吸引众多厂商与实业家竞相进入LED产业或LED应用产业,其近年的产业扩张幅度令亚洲既有的LED厂商备感威胁。
以磊晶厂商为例,在扬州、江门、芜湖、杭州等地方政府的高额机台补贴措施带动下,厂商大举扩张LED磊晶产能,至2011年中国MOCVD新增机台高达四百余台,占全球新增装置量近六成,一跃成为全球LED磊晶制造主要国家之一,加剧了全球LED产业供过于求情势,间接促使LED组件价格大幅崩跌。然而,部份厂商除了吸取政府高额的补贴费用之外,藉此同时更吸引庞大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入中国LED产业。与此相反的,却是整体产业的营运状况日益恶化、厂商的资产报酬率快速衰退,更有甚者,部份厂商相当程度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务实经营LED产业有限。
随着2011下半年全球LED产业发展陷入低潮,厂商以炒作与资本杠杆方式创造的产业扩张荣景无以为继,领导厂商的技术能力与获利能力重新受到严格检验,第二、三线厂商甚至开始出现倒闭潮。然而对中国整体LED产业而言,此波景气衰退时期的考验,反而是产业汰弱留强、整合购并,终止失序投资扩张、回归产业健全成长的转机。
全球最大LED组件应用市场,政策支持LED照明市场快速成长
LED组件生产端巨幅变动,并未影响到中国大陆LED组件应用市场发展。中国为全球最主要消费性电子与照明产品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全球最大LED组件应用市场,2011年全球约消费35%LED组件。在中国LED市场应用方面,以公共景观照明、电子产品背光、显示屏/广告牌、通用照明为四大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自2008年起通过设置街道、广场装饰性照明,推展LED装饰照明,使得LED景观照明市场快速成长。2010年通过政府“十城万盏”示范计划,推展LED于路灯、隧道、停车场、加油站应用。在政府的补贴措施激励下,照明相关应用市场快速成长,2011年通用照明由14%大幅上升至25%,成为最大的应用别,通用照明与景观照明合计占约50%的应用比例,显示照明已成为中国大陆LED最主要的应用市场。预估在政府政策持续挹助下,未来中国大陆通用照明、景观照明的市场辨模将持续呈现高度成长。
LED照明地方化市场特性不变,产业发展朝向区域化与集团化
照明产业基本上存有光源全球化、灯具在地化产业特性。再加上近年中国LED市场商机,主要来自政府公共建设与示范标案,一般住宅与工商业照明等室内照明的市场比例仍低,以致于中国大陆LED照明产业逐渐形成特殊的区域化与集团化战略布局。
中国虽然为中央集权领导制度,但各地方政府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上实为高度竞争,LED照明同时具备庞大市场潜力与节能产业之特性,更是各地方政府兵家必争之领域。尤其以沿海较具经济实力之省市,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对于当地LED照明厂商之扶植与保护更不遗余力。在地方政府培育地方产业发展的思维下,市场保护措施显着,若未能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LED照明厂商将难以进行跨省份市场布局,使得中国大陆LED照明厂商具显着地方性色彩,并逐渐形成区域化列强割据的竞争状态。
中国大陆LED照明产业资金与技术进入障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市场区域化特性,相关厂商不约而同采取垂直整战略布局,使得中国大陆LED照明产业逐渐摆脱过去小辨模、低质量的产业风貌,形成大型集团化的产业竞争态势。
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
LED照明占整体应用市场之比例逐步提高,成为未来产业成长的关键,使得LED组件厂商纷纷朝向下游整合,建立自有LED照明光源与应用产品之供应能力。LED组件厂商此策略布局不但着眼于提高未来下游出海口之掌握程度,更有助于集团由组件制造跨入品牌销售,藉由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成长之机遇,转型成为照明品牌厂商,提升企业附加价值。
对于传统照明厂商而言,LED照明已成为照明市场中最具成长潜力的产品,然而成本与技术仍具大幅改进空间。照明厂商向LED产业中上游整合,除了确保LED组件的供应稳定、以及客制化封装需求的制造能力之外,更希望摆脱过去低阶照明与廉价灯具制造的产业地位,整合LED照明上至下游的高阶技术能力与品牌渠道能力,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与国际照明大厂竞争的实力。
台日企业布局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面临技术外溢、在地化、市场保护挑战
中国大陆的LED照明市场快速增长,吸引台日厂商积极布局。日本厂商加速扩张在中国大陆的LED照明生产与渠道布建。松下电工预计以中国为海外市场发展重心,预计2015年大陆所设立的照明专卖店数,将扩增至5,000家,并将延伸至二、三级城市,使得中国整体照明事业营收将达人民币30亿元,较2009年成长5倍。NEC以上海为生产据点进军大陆LED照明市场,并预计至2013年4月之前预计达到50家店面。
至于台湾地区,过去的LED组件产业与中国大陆LED下游应用产业形成高度互补的产业链供应模式,由台湾提供高质量的LED组件、中国大陆进行背光与照明模块等各式应用产品制造,导致台湾LED组件出口高达60%集中于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大陆LED产业的迅速发展,两岸产业链合作模式正遭遇强劲的挑战。两岸LED厂商在技术能力、产能规模、资源取得与市场掌握各方面的竞争强度正日渐升高,其竞合关系正快速改变。
台湾地区LED厂商意识到两岸LED产业竞争,已由生产要素的争夺,转变为供应链与市场的掌握,因此自2011年开始,将中国大陆的布局重心从产能的扩张,转趋关注于渠道与集团间战略合作。如光宝与晶电偕同大陆家电大厂康佳共同合资开设新厂、东贝强化与大陆面板大厂京东方与TCL的供应合作、宏齐与TCL合资于惠州设立LED封装厂、华兴与中国普天集团签订LED照明产品供应合作协议、亿光则与大陆彩电组装大厂冠捷和照明厂商上海亚明合资设厂等。
台日企业均认知到渠道与品牌是发展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发展关键,并分别采取自主发展与在地合作发展模式,但也面临不同的挑战。日本LED照明厂商,虽然拥有卓越技术与国际品牌优势,但面对地方政府或国营大型企业却难以施展。且中国专利权保护、财税制度、产品规范与等制度不完备,再加上历史文化因素,使得日本企业经营风险居高不下,难以放心地大举投入。台湾地区LED照明厂商,虽然有两岸同文同种与政治红利的优势,但浅碟型技术优势,难以承受技术外溢风险,并与中国大陆建立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台日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开拓中国大陆市场
中国台湾地区与日本企业在过去已有多项产业合作、互利互补的成功经验。面对中国大陆LED照明庞大商机与风险,台湾地区与日本LED照明产业应具备合作的利基与诱因。但实际上,无论是过去惯用的垂直分工合作关系或现在极力推展产品水平分工合作关系,面对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台日厂商似乎难以找到合作立足点。
“渠道”与“品牌”是发展中国大陆LED照明市场必键成功要件,而这两要件都是台日企业目前经营中国大陆市场不足之处。因此,就算台日合作运用日本先端的技术,加上台湾优异的成本控制与应用技术能力,生产出市场需求“物美”与“价廉”的LED照明产品,在没有渠道与品牌助力下,要在中国大陆成功销售难度相当高。当双方合作对开拓中国市场帮助不大,日本企业对与中国台湾地区厂商合作意愿也不高。
台湾地区、日本双方合作可行性低,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国大陆三方合作是可以尝试的新方向,善用台湾地区厂商制造能力与政策支持的优势,配合中国大陆厂商市场渠道与营销管道,共同发展市场,日本厂商则提供台湾厂商技术支持与产品创新,如同一家企业营销、制造与研发三个部门。不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厂商间的关系复杂,再加上台湾与中国尚未签订投资保障协议,操作难度高。
但目前仍有厂商已积极开展类似布局,使得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国大陆三方合作共同开创LED照明市场的可能性出现曙光。此一联盟由日本丰田合成(ToyodaGoseiCo.)、台湾晶元光电(EpistarCo.)以及中国雷士照明(NVCCo.)与阳光照明(YankonCo.)所组成。其中日本的丰田合成扮演高阶磊晶技术的指导者,与台湾晶元光电合资设厂,进行高端技术开发与专利授权;台湾的晶元光电则扮演高质量LED生产者的角色,并发挥与中国下游厂商密切合作的供应关系,陆续签定战略协议,布局中国内需市场;而中国雷士照明与阳光照明则扮演品牌与渠道商的角色,在中国区域性照明市场中快速拓展市场地位。相信此种跨国间的企业紧密合作模式,应该会在东亚的LED照明产业中陆续出现。
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