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融资乱象盘点:LED企业只融资不分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信贷政策愈发严厉的今天,从资本市场融资已俨然成为各家上市公司的首选融资渠道。为了能够顺利融资,各家公司自然地给投资者们编织出了诸多美好的未来设想,但这些设想有些可能是真的,有些却可能是假的。
只见钱进不见财出
貔貅,中国古代神兽,是以财为食,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市场中也存有17只貔貅公司,代表公司是德豪润达、三安光电两家LED厂商。
自2009年转身进入LED产业,德豪润达2010年抛出了募资15亿元的计划,再加上自有资金近1亿元投向芜湖德豪LED芯片、LED封装、LED照明三个项目。今天夏天,德豪润达再抛35亿增发预案。公司称,本次融资计划将投入42.8亿元用于投资芜湖LED外延片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80万片4英寸LED外延片的产能。将新增年均营业收入79.56亿元,年税后利润15.87亿元。
项目前景不错,融资也大手笔,但公司的业绩却未见起色。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1.96亿,在剔除2010年计入当期损益的3.95亿政府补贴后,反而亏损近2亿元;2011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6541万,而当期政府补贴却高达1.33亿,剔除政府补贴影响,主营业务也依然亏损。
貔貅本性是只进不出,德豪润达的传统也是如此。据统计,自2004年上市时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外,在其余年份,德豪润达彻底失忆了。
相比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像个小弟,三安光电才是货真价实的貔貅,其“圈钱”欲望极度强烈。2008~2011年这4年中,三安光电每年都抛出再融资方案。今年4月三安光电披露的募资计划,拟公开增发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2.1亿股,募资不超过80亿元,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和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两项目合计总投资约为91.25亿元。
与德豪润达一样,三安光电的业绩也是靠政府补贴支撑着。仅在2010年,三安光电就收到各地政府补贴高达7.5亿元,而2010年公司净利才4.19亿元。上市13年以来,三安光电仅分红2次,合计分红1.43亿元。
“高额政府补贴已成为LED行业利润的最大来源,以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为代表,政府的补贴几乎成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变相催生了LED产业的‘虚假繁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元器件分析师指出。
募投项目前景自己心中也没有底
在再融资方案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愿意提到融资募投项目的风险,总是极力将数年后才能达产的融资项目前景夸得天花乱坠。对于数年之后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其实上市公司自己心中也没有底。
6月4日,常林股份公告宣布以10.90元/股非公开发行4373万股已完成,募集资金净额为4.99亿元。公告称,募集资金将投入9系列高性能装载机及高档传动件产业化项目、市政专用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海外营销平台建设项目,其中装载机项目是资金的主要投向。公司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8.3亿元,年新增利润总额1.2亿元。
对于公司的乐观判断,有行业分析师却明确表示,其拟投资的装载机项目很难让人信服,装载机行业相对于其他工程机械产能过剩率是最高的,在柳工等传统装载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与产品技术已经较高的情况下,常林股份想通过不足6亿元投资完成技改、升级,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收回成本并盈利将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此次急于融资募投的目的,公司内部人士对媒体所透露的信息或许才是真实的,“前期在装载机项目上的技改研发等费用的投入已经较大,如果中途放弃而不进行继续投入并增产,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在两难的抉择中,不得不勉强上马装载机项目。”
其实,常林股份并不孤单。5月31日,青海明胶宣布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亿元,拟全部用来收购并增资宏升肠衣,并用于建设年产4亿米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技改项目。融资方案一出,股价当天却以跌停报收。虽然从公司预测上看,项目达产后正常年度预计年收入将为1.61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6398.03万元,但从收购并增资的宏升肠衣经营业绩来看,其2010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项目前景难言乐观,特别在考虑到项目建设周期等问题后,估计青海明胶指望其短期内能提供明显效益的底气也不足。
留有“前科”的再融资
在资本市场中,诚信很重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过去的所做所为都会被投资人记录在心。虽然公司能将融资项目的前景包装得异常美妙,但曾被忽悠过一次的投资者岂能再次上当受骗。
5月20日,康强电子公布增发预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6.3亿元,主要用于年产3000万条高密度集成电路框架(QFN)生产线项目和年产50亿只平面阵列式LED框架生产线(一期)项目,预计两个项目合计年盈利近2亿元。对此前景看起来很美的方案,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自方案公布至今,股价跌幅已超过20%。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与公司之前IPO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有很大关系。2007年2月,康强电子通过IPO融资2.6亿元,募投项目的主体为融资规模达1.25亿元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线升级技改项目。公司曾预计,引线框架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润总额4131万元,按33%计算所得税为1363万元,税后盈利为2768万元,但事实上,该项目的盈利情况却因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行业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至今没有达到预期。
6月4日,资本市场的“大话王”海王生物最近又抛出新的融资方案。公司公告称拟融资10.67亿投向山东威海等四地建设阳光集中配送中心项目等三个项目,预计仅重头项目阳光集中配送项目一项每年就可给公司带来58.8亿营业收入、1.06亿净利润。从内容来看,此次增发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前景还是相当美妙的:“每年63.4亿的营业收入、1.72亿的净利润”,净利润相当于海王生物业绩最好的2010年4666.86万净利润的3.68倍。
但利润如此丰厚的项目却遭到了市场的普遍质疑,原因还是海王生物的过去行为太过劣迹斑斑。2000年,海王生物宣称拟募集14亿元用于10个项目,其中最大的是“巨能钙”项目,投资3.5亿元,预计3年就能实现利润1.59亿元。然而3年时间未满,海王生物却忽然宣称因行业恶性竞争退出该项目,期间亏损2848万元;2009年,“甲流”肆虐,海王生物又宣称,控股子公司海王英特龙拟配发1.89亿新H股,募集2亿港元,以解决海王英特龙控股的深圳葛兰素史克海王生物制品公司流感大流行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资金问题。但在海王生物获得一笔300万的政府补助后,又无下文。如今,再度吹出的美丽泡泡,是真实投资还是虚假谎言,不得而知。
增发或许是为更好地减持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增发,其大股东都会按照一定比例认购相对应的股份,但在好几家上市公司身上,我们却发现大股东不但不进行认购,反借机进行大幅减持,典型公司如广陆数测。
今年3月,广陆数测公布了募资不超过3.77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将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800万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13.46元,募集资金总额将不超过37688万元。所募集资金将分别投入到高端数显量具量仪产业化项目和特种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产业化项目。
但颇为奇怪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彭朋却不参与此次增发。却在再融资方案公布之前不久,包括董事长彭朋在内的数位高管一道选择减持公司股票。
今年2月11日,广陆数测控股股东、董事长彭朋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抛售广陆数测4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8%,套现多达5444.8万元。这使得彭朋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22.84%下降到18.04%。而就在彭朋减持前不久,公司另一名发起人股东、前任总经理黄迪也进行了大额减持。2010年12月2日至8日期间,黄迪抛售广陆数测392.5万股,套现5808万元。
对于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或许能从广陆数测上市IPO募资项目的进展中得到一些解释。
2007年公司IPO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于年产160万套高精度数显量具扩建等三个项目,但根据公司的披露,直到今日,三个募投项目均未达到承诺效益。其中,年产160万套高精度数显量具扩建项目,公司承诺到2010年新增60万套产能的毛利达到2112万元,结果2010年160万套产能的毛利也才2351万元,年产60万套防水型数显量具产品出口基地项目承诺业绩是2303万元,结果2010年实际毛利仅681万元;无锡数显量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承诺业绩为2303万元,而2010年实际毛利仅为206万元。虽然公司表示,项目业绩未达预期的原因,除了项目产品订单少于预期之外,原材料涨价以及招工难也是重要原因,公司不仅找不到熟练工,连招聘普通工人也比较困难。
L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