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进步 新中国灯饰变迁历史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遥远的古代到现在,灯,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光明的象征,当做是照明的工具。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灯。
据记载,在远古时期照明都用火把,火把即是那一时期的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油灯照明逐渐取代了火把照明。先是用麻油,后改用棉籽油。油灯的形状大多为上边一个圆形盘,下边一个圆形托,中间用跟细管相连,管上有个把,上边圆盅的边上有个小孔,用来穿灯捻用,灯捻一般都用棉花搓成,上端穿过灯孔顶端点火,下端卷成圈泡在油里,即成油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煤油、汽油、柴油开始进入我国,煤油灯又取代了棉籽油灯。煤油灯比起棉籽油灯来,要亮多了,也好看多了。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先后出现了桅灯、玻璃罩子灯、汽灯等,当时,最亮的要属乙炔汽灯(俗称臭石灯)了。
大约在三四十年代,我国先后建起了一批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站。从此,电灯照明时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照明灯的种类不断增加,照明质量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由刚开始的钨丝照明灯而逐步发展成碘钨灯、日光灯、节能灯、LED灯等等。灯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态,变化多端,走进灯店一看,真可谓琳琅满目,光彩照人,简直让人看花了眼。在照明灯的使用上,一开始多是用小度数的钨丝灯泡,15W的、25W的,最多是40W的,一个月用不了几元钱甚至几角钱的电。现在可不同了,壁灯、吊灯、装饰灯家家都有,灯光的颜色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白炽色,而是变成了五颜六色。近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党的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使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电磁炉、电风扇、空调等一些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大大增加,每家每户的用电量急剧增长。再加上工农业生产和商业用电,使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就拿我们辛集市来说,1949年,全市(当时称束鹿县)总用电量仅为1.41万千瓦时,1978年达到7341.1万千瓦时,2008年达到187113万千瓦时,是1949年的133652倍,是1978年的25.49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力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长江三峡大坝的建成,以葛洲坝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水电站和大亚湾等核电站的投运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将我国的电力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国网的供电能力有了一个极大幅度地提高,现在电气化由点到面已普及到全国的每个角落。
通过照明灯的变化特别是电灯照明的不断创新,直接折射了我们伟大祖先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事实雄辩证明:没有人类祖先的聪明才智,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如此繁荣昌盛和强大的今天。只有永远跟定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不动摇,才能使我们伟大可爱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永远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