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产业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照明灯具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产业集群,江西、福建、山东、北京、辽宁等地迅速发展的产业分布格局。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照明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其总产能已经占有到全国电光源及灯饰产品的80%以上,既是中国照明电器产业中心,也是世界重要的光源灯具生产基地。
长三角珠三角比翼齐飞
长三角和珠三角之所以在近三十年照明灯具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该地区良好而宽松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同时,良好的外贸环境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海外定单和市场,时至今日,海外市场仍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众多光源灯具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地。另外,广东江浙一代历来形成的重商思想使得这些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浓厚的从商创业意识。以“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为例,全镇有超过六成的家庭是大大小小的企业主,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很难有的。这些地区经过三十年发展而获得的经济积累、销售网络、市场影响等优势,短时间内其他省市很难对其形成真正冲击和挑战。
长三角珠三角在共同组成中国照明电器产业两个最重要集群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光电及灯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莞、深圳、广东、佛山等地,产业集聚程度高。这些地区汇集了佛山照明、欧普照明、华艺灯饰、三雄极光、东莞百分百、勤上光电等中国照明电气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千家照明灯饰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总的来说,珠三角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照明产业链和产品销售网络。根据中国照明学会的统计,2008年全国灯具总产量为16亿套,广东省灯具产量为7.5亿套,几乎占了一半,2008年广东电光源产量近30亿只,也占了全国五分之一。
与珠三角照明企业高度集中相比,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照明产业则呈现出均匀分散、遍地开花的格局。浙江省大陆10个市(舟山市属于海岛)即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温州市,每个市都有上规模的照明产业基地。上海、江苏同样有大型光源企业,比如上海亚明、江苏史福特等。在灯具产量上,长三角也与珠三角不分伯仲,2008年仅浙江省的电光源产量就达46亿只,已经超出了珠三角的光源总产量。
在2009年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的23家中标企业中,珠三角企业数量最多,共有8家,分别是上海亚明、镇江强凌电子、浙江阳光、晨辉、浙江长兴昌盛新光源公司、横店得邦电子、杭州宇中高虹照明和杭州齐翔光电科技,而且其中的浙江阳光中标产品数量也是最多。珠三角企业有5家,分别是中山市欧普照明、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广东东松三雄电器、东莞市百分百、雪莱特光电等。长三角和珠三角中标企业总和超过了中标企业总数的一半,足可见这两个地区在中国照明产业中的重要程度。
半导体照明产业未来格局
在未来发展上,长三角和珠三角除了需进一步巩固它们世界电光源生产基地的地位外,在半导体照明产业上,它们之间依旧存在激烈竞争。上海已经率先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首批批准的产业化基地,而杭州早在2004年6月就已经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签定了《关于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合作备忘录》,在杭州市建设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目前杭州市专业从事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企业有60多家,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还有200余家配套企业。在江苏,史福特光电更是在LED照明领域拥有多年经验,其“史福特”品牌已入选中国驰名商标。相较而言,珠三角在LED封装产业上则具有优势。广州已经集中了几十家下游封装企业,在封装和LED应用方面拥有领先优势;深圳形成了“蓝宝石—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著名企业。
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外,江西-福建以及北京-大连也正在成为新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江西省从上游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器件封装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福建的厦门已经拥有芯片制造、封装及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十家,具有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大的产业规模。厦门也将与台湾的区位优势纳入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希望吸引台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规模。除了半导体照明,江西和福建在传统灯具产业也拥有一定的基础,2009年国家财补节能灯项目中标企业中江西和福建分别有1家和3家入选。
以北京-大连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在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优势是研发机构和人才较多。该地区研发机构最集中,研发力量最强,拥有外延芯片的国内最好技术;大连在产业化方面则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非常强的产业实力,通过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大连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LED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