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补贴灯斗门凌只 销售不均是主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第一批补贴节能灯卖完后一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5万只补贴灯中,香州区销售占比高达88%,金湾区只有12%,而斗门区没有一只补贴灯。全市共设置了11个销售点,9个在香洲区,2个位于金湾区,斗门区成了被补贴灯“遗忘的角落”。
补贴灯销售区域布点不合理,使最需要补贴灯的低收入家庭难以购买节能灯,市区内的集中销售同时导致市内分销点日常的节能灯销量急剧下降。
补贴灯热销不补贴灯遇冷
这批补贴灯的销售以市场为主体,由欧普节能灯珠海总经销商杰尔亮灯饰公司设置分销点。这些经销点的“补贴灯”在8月1日至8日内热销,不少没购买到补贴灯的市民还留下订购电话,但是,同型号的不补贴节能灯却出现冷场的情况。
位于世邦广场的华泰灯饰卖完1000只补贴灯,接下来的一周内只卖出约50只同款节能灯。经销商告诉记者,过去每月的销售量在600只左右,5至8瓦的家庭用节能灯能卖出300多只。位于人民东路上的宇雅灯饰经销商曾理保告诉记者,他们所卖的6000只补贴节能灯中绝大多数是8瓦灯。补贴灯售完一周以来,一只8瓦灯都没有卖出去。
记者走访的经销点中,无补贴的节能灯普遍销售惨淡,欧普灯珠海总经销商也未能幸免。
宇雅灯饰销售的补贴灯相当于平常半年的销量。曾理保说,市民一次就买够了几年的“储备”,不会再买了。
杰尔亮灯饰公司业务经理陈文峰告诉记者,欧普节能灯每年在珠海的销量在7万只左右,一次5万只供应量相当于全年销量的70%,销售空间所剩不多。
在销售空间压缩的同时,经销商的销售利润也急剧下降。曾理保告诉记者,过去节能灯销售平均每只大约盈利2到3元,而补贴灯的销售每只只有1毛多的利润。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经销商销售补贴灯的热情。陈文峰在联系珠海市第二批补贴灯销售点时,原来的11家经销商中已有4家退出。
补贴变成“补助”导致布局失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珠海市区居民约从2000年开始便逐步接受节能灯,目前市区家庭普遍使用了节能灯,白炽灯在各大经销点几乎没有踪迹。
市场的销售结构与市民家庭的电灯使用结构息息相关。曾理保告诉记者,宇雅灯饰开业十余年,一直都在卖节能灯,很少卖白炽灯,附近社区居民家庭80%以上都已经使用节能灯。
欧普灯在珠海每年7万只左右的销量,代表了该品牌节能灯在珠海的需求量和饱和度,这是没有补贴的销售格局。欧普廉价补贴节能灯的推出,吸引了欧普灯消费群体大量参与购买,补贴无形中变成“补助”。
在前山益发五金销售点,记者根据经销商留下的购买电话采访了两位市民欧女士和郝女士。欧女士的家庭月收入2000左右,去年才开始使用节能灯。由于第一批政府补贴灯没买到,欧女士很希望能买到第二批。如果第二批也买不到,她表示只会选择6元左右节能灯。郝女士是教师,家庭收入处于中上水平,早在2000年就使用欧普节能灯。郝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买不到第二批补贴灯,一样会选择欧普。
补贴灯的销售,对欧女士而言是“补贴”,对郝女士来说,是“补助”。
补贴节能灯销售的目的,是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为居民采购节能灯降低成本,推动全社会提高节能意识,逐步普及家庭绿色照明。但是在早已普及节能灯的珠海市区,集中销售的布局无形中形成锦上添花的局面,制约了急需要“雪中送炭”的低收入家庭获得廉价节能灯的机会,限制了珠海家庭节能灯使用率的提高。
“补贴灯”应向低收入家庭集中
《珠海市财政补贴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政府补贴灯推广对象主要以社区和行政村为主,适度向西部农村和海岛地区倾斜。记者从补贴灯推广过程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西部农村、海岛和城乡结合部的低收入家庭才是真正需要绿色照明的补贴对象。
珠海节能灯推广使用的重点,不在市区,应当在城乡结合部、西部地区和海岛地区。最需要补贴灯的不是中高收入家庭,而是低收入家庭。
第一批补贴节能灯出现热卖脱销的根源,不在于总量不足,在于销售对象不合理,关键是找错了补贴人群。将补贴灯集中投放低收入家庭,不仅不会冲击节能灯原有的市场,而且能有效提高珠海节能灯的覆盖面。
珠海家庭节能灯的消费结构决定了补贴灯的销售结构。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第二批补贴灯销售该及时调整补贴对象,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向低收入家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