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遭遇“产权门” 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8年,一名美国老太以LED专利侵权为由,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LG电子、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尼、东芝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内的全球34家企业进行“337调查”,这其中,中国有6家企业列入被诉名单。据悉,此案一旦败诉,按照“337条款”,如果原告胜诉,普遍排除令发出,被告国的整个LED照明产业的上中下游产品都不能进入美国。仅中国就将有近1亿美元的LED产品将被禁止对美出口。
LED是(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级管的缩写,它不依靠灯丝发热来发光,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理论上可以达到白炽灯10%的能耗;相比荧光灯,LED也可以达到50%的节能效果。另外,在使用寿命上,LED采用的是固体封装,结构牢固,寿命能够达10万小时,是荧光灯的10倍,白炽灯的100倍。最后,用LED替代荧光灯,避免了荧光灯管破裂溢出汞的二次污染,复合现阶段节能环保的要求。
LED作为最尖端的广电技术,还能运用于手机、液晶背光、按键、信号设备、大型显示屏等多个领域。LED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等领域,LED显示屏作为可变情报板、限速标志等得到了普遍的采用。
LED:前景乐观的“朝阳产业”
目前中国大陆LED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江西及福建、北京及大连等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据2007年信息产业部科技情报所和CCID的统计,中国大陆从事LED产业的单位超过400家,其中生产企业达160多家。LED芯片产量从2003年的115.6亿只,增长到2006年的309.3亿只。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03~2006年,中国大陆LED出口逐年上升,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1.4%和95.5%,2006年达337.4亿只、41.87亿美元。LED产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国内蓝光芯片指标达到国外中档产品水平,LED封装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在发展前景上看,LED更是属于“朝阳产业”。手机、汽车等产业是LED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中国大力度的开发使用新型能源和节能技术也为节能环保的LED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城市亮化工程、室内外装饰的需求将为中国大陆发展LED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也让承接国际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转移成为可能;除此之外,银行界正将LED产业作为资金的避风港。去年9月,台湾知名LED制造商光宝科技有限公司与花旗银行等15家银行签订了150亿元新台币的联贷契约,这一行动,无疑可以看出从LED中上游外延芯片、下游封装应用到相关材料和辅助产业的投资正在迅速增长。因此,中国大陆LED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知识产权:中国LED企业的“短板”
虽然中国的LED企业是一个“钱景光明”的“朝阳产业”,但是来自国际的侵权诉讼风险和贸易打压,如今已成许多LED企业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阻挠LED企业继续前进的“短板”。
我国LED封装及应用企业,总体上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增长速度比较快,对外来产品、技术的模仿能力极强,但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绝大多数企业手中没有LED核心专利和技术,这也是当前中国LED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介绍,全球绝大多数的LED专利主要由日本和美国、韩国等国企业申请和垄断,而我国大陆申请比例仅约为5%。除了数量上不占优势外,这些专利申请的时间也比较晚,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开始递交的,而且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方面的专利占了很大比例。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或整个LED产业链来看,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比较低端的封装、应用等下游产业,技术含量高的专利很少。而一些核心技术专利基本集中在外国公司,专利保护的范围基本也都落入了别人的专利范围之内。由于超过一半的核心专利在我国获得授权,因此国内企业存在较大专利风险。
LED企业如何规避专利风险?
对企业而言,专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公司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经营活动设置了很多羁绊和限制,另一方面它对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又是一种保护。关于中国LED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毛金生给开出了“药方”:
密切与台湾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台湾企业在半导体照明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在国内有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并有应对美日欧专利诉讼的经验。加强与台湾企业的技术合作,有利于应对可能存在的来自国外的专利风险。
申请更多的外围专利、改进型专利,以得到某些方面可以谈判的话语权。
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
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抱团对外。
建立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及时、动态地分析竞争对手,并采取相应对策。
引进技术前应认真评估,包括所引进技术的法律状态、是否已过专利保护期、专利权是否授予、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的法律责任和损失承担等。如果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还应考虑是否在中国申请,若未在中国申请且企业不准备开拓海外市场,该技术就可直接使用而不需支付专利费。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