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度成全球第三大平板显示生产地:问题仍突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2013年实现了价值上的显著提升——首度成为全球第三大平板显示生产地,10条5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面板的自给率不断提高。但由于全球经济恢复缓慢,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消费需求不振,当年我国液晶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下游终端产品出口均出现下滑。受此影响,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液晶面板的出口也出现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下降。
进出口双降需求增速放缓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出口总额虽同比小幅下降1.3%,但依然高达854.32亿美元;在近11年当中,是继2009年后第二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出口358.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进口495.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
在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快速增加的背景下,面板的进出口同时出现下降,虽然幅度不大,但已表明:一方面全球终端市场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对面板形成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大尺寸面板年度出货首现下降,全球未来一段时期液晶面板的总体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长期以来两位数的出口增幅恐已难再现。2013年我国面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高世代生产线的满产,大尺寸面板的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受此影响,当年我国液晶显示板贸易逆差已降至137.21亿美元,比2012年减少了2.32个百分点。
我国液晶面板的出口逆差在2004年时同比增幅最高(+86.31%),并于2008年达到峰值(217.22亿美元)。由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逆差大幅下滑27.41%至157.68亿美元,2010年又大幅上升28.84%至203.15亿美元;自2011年开始,出口逆差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至2013年已缩小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但同比降幅已明显收窄。
平板显示行业面临问题多
随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液晶面板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日渐攀升,但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高值化与国际竞争力仍待提升。目前我国的显示器件产业还处在创业期,创新能力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与韩、日等面板制造强国相比较,以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为代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和高端液晶背板技术(如: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等)的研发都相对滞后。
产业链上游配套缺失,向上延伸步履维艰。虽然掌握了部分面板资源,但国内企业尚未占领行业制高点,生产液晶面板所必需的液晶材料、光学元件、基本部件等相关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上游核心技术,这些原材料、元器件乃至生产及检测设备等,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进口,使面板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产业规划有待强化。平板显示器件是“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凝聚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液晶面板项目自然成为国内各地争相发展和扶持的重点,但巨额的投资背后却往往是交给“市场”来作决定,缺乏产业部门详尽的风险控制规划。一些项目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企业对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但更多流露出地方的GDP诉求,地区间的激烈角逐,严重阻碍了国家总体规划的实施。
123投资过热苗头已逐步显现。近几年来,国内对液晶面板项目的无序、重复投资加剧了未来行业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风险。目前,中国大陆非晶硅(a-Si)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的产能已达高位,面板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于是又纷纷瞄准高性能的低温多晶硅液晶和AMOLED产线,以期获得高额、可持续的利润回报。地方政府则有意与相关厂商合资,继续提供资金及配套鼓励政策,预计至2015年,中国大陆或有多达10条低温多晶硅生产线,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又将会给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破解专利困局时不我待。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专利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面板厂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液晶面板的核心专利储备相对落后,而当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专利纠纷已开始向上游蔓延至包括关键材料、工艺技术和装备在内的全产业链,知识产权势必将成为竞争对手狙击我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当年的DVD播放机行业正是在价格战和高额专利费的双重夹击下快速走向衰落。如不及时构筑行业的知识产权攻防体系,国内面板企业难免会重蹈覆辙。
产业链长、上游受制于人是目前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唯有坚持向上游渗透并消化、掌握相关生产技术,打通整个产业链并形成聚集效应,产业才能真正地完成跨越式的发展,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专家建议:
强化国家统筹布局,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关注技术发展趋势,瞄准全球产业动向,把握市场变化节奏,积极部署新兴显示技术研发及应用,结合各地发展的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清晰地规划产业布局,有序引导产业向少数有潜力、成规模的产业聚集区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投资主体分散问题的加剧,进一步抑制投资冲动,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培育骨干企业,优化配套体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以面板制造为基础,加速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国内具有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巨头。引导具备优势的面板厂商与从事终端产品生产的相关企业间建立战略供应关系,形成互相促进的配套体系,精心构建并完善从上游的材料、元器件到下游终端产品的纵向产业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真正实现全产业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竞争力。
深化国际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大陆地区转移,引导、支持外资来华投资建厂,发展高端产品供应链,建立产业链联盟。另一方面,加强引导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境外投资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充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液晶面板配套产品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步伐,逐步打破供应链的国际垄断,提高本地供应化率。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寻求除高世代线以外的出路,寻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
加大扶持力度,灵活运用财税的手段,促进本土企业发展。作为液晶面板的后来者,我国长期面临资金压力和技术门槛,应客观看待国内龙头厂商几年来的盈利状况。十年以来,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打破了境外寡头对面板资源的垄断,国内彩电、手机等终端制造企业才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政府还是需要继续加大财税、金融、收费等方面的扶持,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产业部门亦可依据国内产业的发展情况,适时、灵活地对与液晶面板配套的材料、中间品、设备的进口税率作动态的调整和优化,以保护和发展国内相关产业。
液晶面板出口将现低速增长
产能加速助面板行业成长,外部压力促本土厂商创新。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但主要西欧国家面临财政挑战,债务危机等潜在问题仍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跨国资本流出和市场动荡。在此背景下,国际面板龙头企业纷纷减缓产能投资,而我国则努力加速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布局向中国转移的进程。展望新的一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23全球显示产业仍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我国液晶面板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首支氧化物工艺电视面板生产线将在合肥实现量产,加上广州的另一条8.5代线,国内总共将建成7条高世代(6代及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生产线。
随着国内AMOLED面板的投产,以及首条低温多晶硅制程的液晶面板的量产,行业有望进一步打破外资垄断。我国5代以上面板厂的产能总面积有望占到全球比重的16%,国际竞争力将显著增强,贸易逆差有望进一步收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