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彻底转向互联网:五年再造一个TCL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5日,TCL集团发布了互联网转型时代下全新的经营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公司将彻底摒弃传统,以互联网思维全面构建TCL集团的转型和新商业模式,力争5年内再造一个TCL,服务收入将占到公司整体营收的半壁江山。
彻底转向互联网
TCL集团认为,传统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遭遇瓶颈,价格战激烈、产品同质化。在此次发布会上,TCL集团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双+战略”,并设定具体目标。
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实现成为“全球智能终端主流厂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全球前3”的目标;拥有“1亿家庭用户和1亿移动用户”;来自产品与服务的收入贡献各占50%;公司价值增长超越销售收入增长,市值5年内力争上千亿。
李东生介绍,TCL将彻底摒弃传统,通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真正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转向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资料显示,目前TCL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电视、液晶面板、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终端产品。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3.24亿元,净利润28.85亿元。
事实上,TCL集团前期已进行相关互联网化、智能化尝试。TCL多媒体业务通过强强合作,与百度成功推出TCL爱奇艺“TV+”互联网电视,上市仅4个月实现销售10万台。另外,公司在游戏领域的拓展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智能电视市场前景良好
TCL集团在此时选择集团互联网话,主要还是看重目前智能电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智能电视从最初的问世,如今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积累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奥维咨询零售研究事业部分析师王中正预计,2014年,各大厂商将持续在智能电视系统开发、应用开发、多屏互动、智能推介等方面加大投入。2014年智能电视市场总量将达3128万台,渗透率将达69%。而2013年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为50%。
除了智能电视将有较快发展,“UHD(超高清电视)也将有明显增长,2014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达783万台,渗透率为17%。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UHD的渗透率将达到25%以上”。王中正表示,UHD将成为2014年各大厂商的主要卖点之一。各大厂商将在UHD研发推广上投入充足的资源。加之华星光电、群创等上游面板企业对UHD面板的积极推广,UHD的成本将有望下降,消费者接受度将随之提高。
此外,“大尺寸彩电零售市场总量将达到1027万台,渗透率达22%。”王中正说,2014年,大尺寸彩电将实现快速发展,除了上游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的积极推外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倡导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拥有更优质视听体验的大尺寸电视逐渐成为消费者热衷的产品,5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产品将成为客厅的主流配置。
突出服务软实力
既然,进军智能互联网电视有如此广阔的前景,那么TCL如何在此地突出自身的优势呢?“互联网转型重点在于紧紧抓住用户体验和需求,掌控入口和拥有用户”,李东生说。
他介绍,一方面TCL将针对每年国内、国际5000万以上的新增客户端销量,采取一系列创新方式将其转化为互联网信息消费的黏性粉丝,力争5年内实现1亿家庭和1亿活跃移动用户会员,直接影响全球人口的10%-15%的人群目标。与此同时,以用户为中心,针对需求,TCL集团未来将重点开发多样化的用户入口,包括硬件、软件、服务以及内容,突出互动,建立用户大数据系统分析客户需求,增强用户真实黏性。
资料显示,TCL集团在产品领域已经具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系统集成接入设备等。在“软”领域,TCL已经形成欢网、全球播、IMAX家庭影院、家庭云与社区云平台、教育科技、银行支付、电商物流等服务群。TCL表示,公司将为用户提供内容播放平台、金融服务、内容供应以及O2O业务四大服务。
“TCL过去的业务集中在终端产品,未来将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或者自行研发突破,逐步涉及更多系统产品。”李东生说。在互联网思维带动下,TCL集团将配合目前已具备的产品和服务群,实现互联网转型,力争5年内再造一个TCL。
对于这场改革,TCL内部的高管也表示会遇到挑战,其中挑战最大的有2部分,一是观念的调整,从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这要求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就要发生变化,这个挑战很大;二是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KPI的重新制订等。比如,一个高管必须做好平衡,是保证现有产品的利润重要,还是把眼光放长远去看有增长潜力的业务?而后者的模式和小米乐视有些相似可能会对当下的利润产生冲击。
写在最后的话:
对于这场改革,TCL内部的高管也表示会遇到挑战,其中挑战最大的有2部分,一是观念的调整,从传统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这要求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就要发生变化,这个挑战很大;二是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KPI的重新制订等。比如,一个高管必须做好平衡,是保证现有产品的利润重要,还是把眼光放长远去看有增长潜力的业务?而后者的模式和小米乐视有些相似可能会对当下的利润产生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