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双向夹击:台湾面板产业如何走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于中国大陆电视品牌厂商来说,历年组团到台湾地区采购面板已经成了惯例。2013年也不例外,据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董事长王志刚在去年11月底透露,他与大陆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联络过,白为民表示大陆2013年年初订下对台湾采购面板金额45亿美元的目标仍可顺利完成。
台湾面板厂商在兴奋之余,不要忘了白为民还对台湾面板厂商的“警醒”:随着大陆本土面板产业的快速崛起和韩企在大陆的设厂,台湾面板厂商将受到大陆和韩系面板厂商的夹击。
2013年1~10月,大陆对台厂面板采购额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其中9、10两月尤为明显,年减超过20%,现在看这些下滑数据并不显眼,但未来几年的下滑数据将会逐年提高,对台湾面板厂商来说,威胁始终如芒在背。
以各国面板产能变化观察,大陆占比将由2013年的13.8%增加至2014年的15.6%,2015年预计会到达21.3%。以各区域面板产能来观察,中国区域包括中国与韩国的面板厂,占全球比重在2014年将达到19.1%,2015年将到达24.5%,而台湾面板厂由于没有扩产计划,比重则逐年下滑,预计到2015年将下滑至28.1%。
据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16年大陆地区大尺寸TFT-LCD面板产能占全球产能比重为21%,中小尺寸TFT-LCD面板产能比重则更高,达到35.7%,整体TFT-LCD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则将由2011年的6.5%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23.7%。
2014年随着韩系三星和LGD在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先后投产,在大陆的高端面板市场与台湾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本土面板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在中低端面板厂商步步紧逼,台湾面板厂在前后夹击下,台湾面板产业的出路在何方呢?
错失良机
对于台湾面板产业来说,大陆的面板市场始终都是不可忽视的战略重地。台湾面板产业在“西进”的过程中,曾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政治因素等诸多不利的情况下,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曾经最早获取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友达,拖了几年,如今仍旧没有任何进展,在大陆本土高世代产线不断投产和韩系大陆工厂也要投产下,一直犹豫不决。导致大陆没有一家台湾面板厂商投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在大陆面板自供率不断提升和诸如面板产品关税及运输等成本下,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收缩。
在大型液晶面板领域,台湾面板厂商主要在TV面板销售上对大陆市场有着较深的依赖,自节能惠民政策在2013年6月停止,再加上京东方与华星光电等业者纷纷抢进4K TV面板的出货,压缩了台厂的出货。2013年第三季大尺寸TFT-LCD在IT面板成长性受限,以及TV面板价格下杀的双重不利影响下,产值将小幅滑落,达到1872.5亿元新台币。
在中小型TFT LCD面板产业方面,高端智能手机成长趋缓,中低端产品当道,各面板制造商势必竞逐大陆面板市场,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平板电脑,解析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台湾是否能够争取到国际品牌大厂订单,将会是影响平板电脑产值增减的变因。
12345前景堪忧
从台湾面板产业全球地位来看,2008年金融风暴前,台湾地区与韩国并称全球两大面板产业基地,台湾面板产业全球市占率一度超越韩国,成为第一大生产基地。但到2011年第一季度,韩国以50%市占率超越台湾40%,中间的差距拉大到10%;到了第三季度,韩国全球市占率更攀升到55%,台湾骤降至35%,中间的差距拉大已达到20%历史新高。 随着三星和LGD在大陆面板厂的投产,这种差距必然将继续扩大。而大陆本土面板厂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快速建成和量产,全球市占率也逐年提高,2011年大陆全球面板市占率仅为6.5%;2013年达到13%;到2015年将达到22%。与台湾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据台湾面板双雄的2013年第三季季报,友达2013年前三季扭转亏损局面,净利达31.72亿元;有郭台铭团队入主的群创第三季净利6.83亿,前三季净利64.36亿;这是群创连续亏损4年后,这似乎台湾面板业从此迈向复苏。
不过事实上,友达总经理彭双浪表示台湾面板业乍暖还冷,最直接的困难仍然是来自中国面板厂的挑战。2013年深圳的华星光电8.5代线产能全面开出,压缩了台厂空间;京东方已连续5年获利。更可怕的是大陆面板厂全面向台厂展开挖角,几年之间已有数百个技术人才被网罗到中国大陆发展,台湾面板厂商将被掏空。
更为可怕的是台湾面板业留下了庞大的债务,友达总负债高达3472.9亿元新台币,群创也达3320.36亿元新台币,面板双虎总负债达6793.26亿元新台币,面板双虎股价市值加起来也不过是1996.8亿元新台币,这已是标准资不抵债的现象。台湾的面板业若是起不来,最大的苦主恐怕会是联贷的银行,最后很可能是全民埋单。
台湾的面板业向前无力抗衡韩企三星及LGD,两家面板厂AMOLED的市占率已高达93%。现在中国大陆的面板追兵又追上来,台湾的面板产业几年之内恐怕会很惨,前景令人担忧。
双向夹击
数据显示,2013年4月,群创、LGD出货增长停滞,三星和友达分别出现11%和5%的下滑,而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则出现45%的逆势增长,其合肥第6代线和北京第8代线的电视面板出货量当月达80万片。据DisplaySearch报告显示,2013年9月,华星产品出货占世界市场份额为9.5%,已超越夏普成为全球第五;同时在中国内地市场成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加上工信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平板电视面板自给率应达80%以上。因此,中国大陆的面板行业将会在2014年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获得大的发展。
政策的倾斜,让大陆将3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进口关税由3%提高到5%,未来可能提高到8%。大陆市场开始有利于本土面板厂商,也迎来逆袭契机。据悉,成本优势让国内各大彩电厂商甚至是三星、LG都转向京东方,而原本向中国大陆市场供应32英寸以上面板的韩台企业业绩集体遭遇“滑铁卢”。猛然醒悟过来的韩企三星、LGD加快了在大陆建设面板工厂的进度,2014年三星、LGD的大陆面板产线将大量供应高端面板,与台湾面板厂商形成直接竞争。
12345从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来看,目前量产的仅有京东方北京8.5代线,以及华星光电深圳8.5代线。在现有的2条液晶面板线的基础上,2014年将会有包括京东方、LGD、三星三条面板线相继量产(LG、三星的面板均供给国内)。据悉,京东方的合肥面板产线2014年的月产能达到9万片;LGD广州面板产线2014年月产能达到6万片;三星苏州面板产线月产能达到5.5万片。也就是说,2014年大陆面板月产能将增加20.5万片。不仅如此,中国大陆在建的8.5代面板厂,还有京东方重庆8.5代线、京东方北京第2条8.5代线、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华星光电深圳第2条8.5代线等等(京东方重庆线、中电熊猫南京线、华星光电深圳第2条线,这三工厂计划将于2015年导入量产;京东方北京第2条8.5代线预计在2016年投产)。此外,华星光电的第二期8.5代面板线将在2015年投入生产,将能够提供10万片/月的产能。如此多的面板线相继投产,加上面板线的产能几乎都在7-10万片/月,大陆2014年的电视面板供应自给率将会上升到40.2%。
据NPD DisplaySearch预计,大陆面板厂积极扩大出货,2014年将较2013年有双位数的大幅成长,到2015年预计将有8座八代面板厂建设完成并量产,这将在未来的面板供应上给中国带来巨大优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进口关税增加,让大陆本地的面板供应商订价能力高于台、日、韩的进口面板,有助于提高中国本地市场上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除了关税动力外,还包括国内电视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电视市场将达5200万台,预期未来几年内,会有约6000万台市场。
路在何方?
台当局对本土面板产业日益窘迫的境况无有作为让台湾面板业界颇有怨言。韩国政府在背后大力支持三星、LG,以至跃升大尺寸面板全球第一;中国大陆由三年前的没技术、没人才,由政府出面以合资等方式集结各国技术与人才,到2014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次世代面板的最大基地;以技术为强的日本为度过面板产业寒冬,由日本政府主导产业革新(INCJ)出资2000亿日元主导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整合TFT-LCD大厂Sony、东芝、日立,组合成全球第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公司;而台湾靠着友达、群创(前奇美电)、华映、彩晶等企业单单2013年前三季即留下多达六千亿元新台币的债务,在韩国、中国大陆、日本相继出钱出力力挺面板业之际,台湾当局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在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地情况下,台湾面板外销的主要欧美国家现在自身难保,加上新兴的中国大陆市场成长动力趋缓,在市占率缩水导致规模效益逐步丧失、面板厂商亏损加剧、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台湾当局扶持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台湾面板产业陷入迷雾之中,路在何方呢?
台湾面板产业也在不断寻求出路,曾经制定了多个发展策略,但大多执行不力,归于失败。
一是“联日抗韩”策略。这一口号,首先是由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所提出。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本身的土地、人工等相关成本较高,又历经二十年的经济低迷,再加大地震、海啸等灾难的影响,加大了经营的难度。然而,日本诸多技术仍然是独步全球,现在则因应危机开始有分散风险的意识,也就是将部分技术或是产能与国外友好厂商合作,共同获利。而环顾日本周遭,台湾可以说是日本厂商最佳的策略伙伴选择。目前,台湾已有数家厂商与日本厂商合作开发相关产品。如鸿海之前购买新力在墨西哥用来生产液晶电视的工厂;夏普转让给奇美电子的光配向膜技术;日立转让给奇美电的IPS广视角显示技术等。
12345鸿海精密于2013年5月底宣布于日本设立显示器及触控研发中心(Foxconn Japan RD),之后在股东会上,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亦再度重申将持续进行研发投资,并表示,在日本成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提供日本优秀的中阶研发人才一个一展长才的舞台。接任研发中心社长的矢野耕三日前接受访问时则透露,该研发中心最大的目标就是以打败三星为主。而影响最大的就是鸿海入股夏普十代线事件,从而让台湾的“联日抗韩”策略达到高峰。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一策略破产的标志就是“鸿夏恋”经过四轮的谈判归于失败。也让推行这一策略的鸿海转入低调进行。如在日本成立研发中心,吸收日本技术人才,变相吸取日本技术经验值等。
二是“联中抗韩”策略。台湾面板厂商希望通过两岸合作,打通并扩大在大陆的市场,稳定下游客户,以达到有效地消化产能。具体依靠两岸专家出谋划策,精心设计两岸面板上中下游生态链的精准对接融合机制,以台湾提供最大量的制程设备与技术,让大陆提供资金与面板订单,达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台湾厂商还可提供低功耗低散热的LED背光模组等高附加值型独创技术,提升两岸LED电视机的竞争力与全球市占率。实际上,这一策略台湾许多面板厂商早已采取。友达与昆山龙飞光电合作建置的8.5代面板厂,自建的后段模组厂分布在苏州、厦门一带,除了持续在厦门扩增产能之外 ,也在合肥开始建设后段模组厂;奇美电(现在群创)主要建置的后段模组厂在佛山、深圳;鸿海集团在四川和武汉一带建置工厂;华映仍维持既有在中国大陆吴江、福州、深圳等地的后段模组厂,未来没有太大的扩产计划;彩晶目前在南京、武汉,也因为没有新产能,所以没有太多扩增计划,不过因转攻触控面板,所以在南京的产线改成可以生产触控面板的产线,武汉的产线有逐渐减少的状况,甚至开始将承接非彩晶的LCM订单。
虽然“联中抗韩”的策略,台湾厂商积极推进,并付诸实施。但截至到目前,这一策略也归于失败,主要标志就是友达昆山的8.5代高世代产线停止建设和韩企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量产。
三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实际上,这一策略一直在进行,只是最近两年较为明显。台湾面板厂商要跳出单纯产能扩厂竞赛的老旧战略,转变为技术升级竞赛与产品线差异化竞赛。大陆面板厂崛起,且持续扩充产能,在韩国与大陆的夹击下,台湾面板业未来要存活。群创总经理王志超认为台湾面板厂赢的策略就在于差异化加快速文化。
如今,台湾面板厂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取得初步战果。台湾面板双虎在4K2K电视面板领域,2013年合计拿下全球77%的市占率。2013年群创的4K2K面板出货约180万片,已是全球4K2K出货量最高的面板厂,主力客户群以海信等中国大陆等彩电厂为主,。群创在大陆的4K2K面板市场占据一半的份额。2014年出货目标更积极,友达产品线更齐全,出货量将达500万片。群创持续走低价策略,出货目标120万片,要抢倍数成长的4K2K电视商机。继4K2K电视之后,台湾面板厂商准备以TFT技术推出曲面电视,预计2014年2-3月量产,台厂友达与群创加紧布局,并且都与日企索尼合作。
12345台湾面板厂商正在进行中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最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不得而知。但台湾面板产业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找到切实地发展之路,或者这条看起来荆棘满地的路前景光明。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