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液晶面板市场三大特点回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3年全球经恢复缓慢,下半年中国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市场,提前消费效应导致液晶电视需求同比衰退,下半年市场呈现旺季不旺。另一方面,面板厂全年维持高产能利用率运转,使得下半年液晶电视面板明显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而液晶电视面板的供过于求也将进一步影响到了中小尺寸供应,使得全球面板市场呈现过剩态势。
特点一:面板厂实现全面获利
回顾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仍然存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但“财政悬崖”问题对经济负面影响明显,欧元区出现微弱增长。而新兴市场增速集体放缓,巴西经济三季度出现萎缩,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唯有中国经济平稳发展。而2013年全球面板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液晶电视市场。面板厂也着力围绕这三个应用市场及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展开布局。2013年上半年面板厂均逐步摆脱经营亏损,在久违8个季度后实现全面盈利。
韩系厂商进一步强化中小尺寸领域高端产品的布局,同时在强大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支持下,三星和LGD率先于2012年扭亏为盈,并在2013年维持较高利润率;而台系厂商则在大尺寸方面强化差异化产品布局,持续推出切割效率高,利润率好的新尺寸,于2012年末实现盈利;中国面板厂则依托内需市场,快速提升产能,强化产品线及生产线竞争力,也于2013年初实现盈利;日本夏普依靠自身顶尖的面板技术寻求到鸿海、三星等各方面合作支持,并在2013年三季度实现盈利。
进入2013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家电“节能补贴”政策的退市,液晶电视需求大幅下降,面板价格再次进入持续下跌的态势。在此情况下,通过降低材料成本,改进生产工艺及产品设计,以及调整产能分配并推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等多项措施并举,面板厂维持盈利和持续的较高产能利用率。
特点二:中国面板厂商发力迎来新一轮行业发展高峰
数据显示,中国面板厂大尺寸面板(7”及以上)全球市占率将从2011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3%,出货量达到1050万片;电视面板的市占率则由2011年的不足2%提升到了2013年的16%。
与此同时,中国面板厂继续保持着稳定的投产步伐。2013年7月京东方重庆8.5代线项目动工,2013年8月中电熊猫8.5代线项目动工,2013年11月华星光电深圳二期8.5代线项目动工;另一方面,2013年11月三星苏州8.5代线线正式量产投产,2013年3月天马厦门5.5代LTPS线开始试产,2013年11月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LTPS生产线点亮样品。
除了在产能和市占率的提升,中国面板厂近年来在新技术领域的研发上也奋起直追,广集人才,建立多所研究院,并积极建设LTPS和Oxide生产线,有望在LTPS和Oxide领域缩小与日韩台厂差距。2013年华星光电和京东方自主研发了110”UD电视面板,并成功量产55”及49”UD电视面板,在高分辨率、窄边框、低功耗、氧化物、铜制程等各种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与国际大厂缩短差距。在中小尺寸方面,京东方率先在8.5代线生产IT及平板电脑面板,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龙腾、天马、京东方也在中小尺寸的高端产品上寻求突破。高分辨率、广视角、窄边框等手机产品实现量产。
12特点三:平板高出货难解面板产业渐入成熟期
2013年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将达到8.1亿片,同比增长4.5%。从细分市场来看,平板电脑市场上半年需求增速减弱,下半年在Apple新品上市带动下持续升温,全年再创60.9%的同比高增长,然而相对2012年增速已明显放缓。电视面板市场在中国“节能惠民”政策翘尾效应影响下,呈现开高走低的现象,全年规模同比增长10.3%。而IT应用在平板电脑的侵蚀下已经连续两年持续衰退。总体来看,液晶面板在各应用市场的发展已经全面进入成熟期,需求增长点不足,2013年仅以UD为电视市场唯一亮点,技术创新亟待突破。随着UD面板量产技术的成熟,2013年UD电视在电视面板的渗透率达到了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