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显示行业名人名言大盘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对显示行业来说是热闹的一年,一年中大小事件不断,事儿多自然就少不了人声,对于热门事件,大家总是爱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年显示行业各种声音不断,虽多数湮没在各种言论当中,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然发人深省的言辞自然会被众人所注意,下面编辑就将带各位一起看看今年显示行业那些有力的言语。
一、京东方王东升:要成世界前三460亿算不了什么
今年A股市场上最大的一笔融资京东方460亿融资案在市场一片吵闹声中,还是通过了,面对大家的质疑,王东生坦陈,不融资,不加大投入,维持目前状态,公司短期也能过得很好,但公司的未来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导者,这是当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他表示,如果再过5年再来做目前的投资,时机就错过了,京东方未来进入世界前三的目标也将是空谈。这便是公司此次大规模融资的出发点。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行业的逐步好转,京东方盈利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改善,目前4.5代、5代、6代、8.5代四条生产线均满销满产。2012年公司全年净利润2.56亿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7亿元,预计上半年盈利将达8.2亿~8.6亿元。
由于行业刚开始好转,公司也刚刚开始盈利,在这个时间点公司再融资,投资者的关注与质疑几乎在每个提问中都能感受到。
有基金关心此次融资完,公司未来5~10年是否还有大的融资计划。王东升表示,未来5年不会再有这么大规模的融资计划。
王东升解释称,现在公司出货量居全球第五,抓住机会就能进一步提升排名,随着LTPS、OxideTFT、AMOLED等新型显示的日趋成熟,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抢占新型显示领域制高点,是成为未来行业领导者的必经之路。随着几条在建产线的投产,京东方有望赶超海外竞争对手,实现从第五到第三的竞争地位跨越。
尽管公司的融资方案引起市场热议,出声者以批评居多,但股东会上一位65岁的投资者则对京东方的方案表示力挺。
上述投资者认为,京东方是A股市场2000多家公司中少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公司,不投资就没有未来,自己看好公司的发展,自己所有的积蓄也都投入到了京东方的股票中。她同时建议公司认真解决B股问题、同时在分红送配方面多考虑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
对此,京东方总裁陈炎顺表示,B股的问题公司正在研究,过去分红少源于公司现金流不足,随着盈利的逐步好转,未来京东方将更多的考虑给投资者带来收益。
据了解,到今年11月,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将投产,主要生产中小尺寸LTPSLCD和LTPSAMOLED显示屏;12月合肥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也将在年底投产,主要生产显示器和电视氧化物液晶显示屏;重庆8.5代线今年7月份已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年中投产。未来这几条生产线将使公司在细分市场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从增量入手求发展
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据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全球显示产品年市场总额2011年为1110亿美元,2018年预计为1634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5.7%。其中a-SiTFT-LCD器件占60%,仍为市场主流;LTPSTFT-LCD年复合成长率为13%;OxideTFT-LCD为36%;LTPSAMOLED为31%;OxideAMOLED为135%。此外,触摸屏市场平均增速高于30%,预计未来三年触摸屏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现在电视大尺寸化、手机大屏幕化和电脑平板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未来的物联网和车联网、商用显示等领域的兴起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对显示面板的需求,市场空间还有较大预期。
据介绍,考虑到未来显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京东方将本次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定位在氧化物、低温多晶硅、超高清、高分辨率、触控等显示领域,这些产线有利于公司抢占高端显示市场先机,提升市场话语权,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王东升认为,未来新型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都是半导体背板技术,不同的方向都只是技术的延伸,所以未来将是半导体显示时代。要成为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领导者,就必须颠覆现有模式,未来5年,经历了进入者、追赶者角色的京东方将是挑战者。
他表示,在存量中去求增长,相当于从别人牙缝里去争食,这种争夺会两败俱伤;公司未来会从增量入手,从未来移动显示领域每年两位数增长中去寻找细分市场的机会,占领高档高附加值产品市场。
随着公司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王东升也强调,京东方目前要管好市值,要让利润长期平稳增长。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未来5年,也就是到2017年,力争每股收益能达到3毛钱,能给投资者更大的回报。
据了解,公司目前股本135.22亿股,加上此次增发的95亿~224亿股,未来股本将在230亿~360亿股之间,以此计算,如果要达到0.3元/股,年净利润将达到69亿~108亿元。
二、敦泰胡正大:触控业还有十年黄金期
触控芯片厂敦泰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正大表示,明年中国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成长率可望超过30%,全球平板计算机成长率亦可达七、八成,加上触控逐步扩散至汽车电子、医疗、家电等“从无到有”的应用,看好触控市场仍有十年的黄金成长期。
敦泰触控芯片一度在大陆智能机市场拿下八成市占(现为五成),囊括中兴、华为等当地品牌大厂订单,被市场誉为“中国大陆触控王”。胡正大看好触控市场未来十年成长之余,也提醒产业竞争压力仍大,明年产品均价与毛利率仍有下滑压力。
敦泰去年缴出全年每股税后纯益逾38元的好成绩,将在11月8日以每股250元回台湾第一上市,并预定后天(23日)举行上市前法说会。胡正大日前接受本报专访,强调敦泰会维持和市场一样的成长率,明年推出触控IC和驱动IC的整合型芯片,改变市场版块,力拚每年都要赚一个股本以上。以下为专访摘要:
问:如何看触控市场未来?黄金成长期还会持续多久?
答:智能型手机市场明年会继续成长,但不会像前几年成长那么快。例如,2012年中国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成长三倍,今年大约成长一倍,明年可维持30%以上,还是有两位数的成长。平板计算机的成长率会高一些,因为它的规模没手机大,算是比较新兴的市场,明年全球成长率可能达70%到80%。
加上汽车电子、医疗、运动、家电和其他通讯应用也都会使用到触控,以前没使用到触控的领域,都正在转换中,这些都是“从无到有”的商机,带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
我对触控市场的前景很有信心,它会渗透到生活的每个领域。例如,你要开车,一上车,就开始用触控,进办公室也用触控,回家用家电还是用触控,连运动也在用触控,触控会在大家生活中扩散。
现在四、五岁小孩抓到一件物品,就会去触摸它,就会想去控制它,这会变成习惯。我认为,触控市场的成长期还可以延续十年。
问:触控芯片和触控面板厂百家争鸣,如何看这波震荡期发展以及技术趋势?
答:当面板厂逐渐收敛,产业就可以趋于稳定。前几年面板厂获利非常好,大家抢着进来做这个生意,光是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就超过100多家,这很可怕。
当业者逐渐收敛,将会带动产业回到稳定状态,可能一到两年内就会发生了。
这个情况对触控IC厂来说也是一样。在这个趋势下,敦泰一定会存在,我们不仅会存在,还会胜出,我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有新产品、新技术,这很重要。
就产业的技术趋势来看,我认为in-cell(内嵌式)2015年会变成主流,这个产品涉及到的技术门槛确实比较高,其他同业难以快速追赶,像苹果做那么久,还是有点挣扎,我们对于技术突破非常有把握。
不过,in-cell明年出货比较还不高,明年可以看到成长的主要还是on-cell(外挂式),因为技术门槛比较低一点,明年on-cell在触控产业的占比或许可以达到三成。
大陆市占稳住五成
问:敦泰前三年迎接高速成长期,并拿下大陆触控王宝座,短中长期布局有哪里些?
答: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出货量平均每年成长三倍,但这会逐渐收敛,不可能一直这样成长,今年已不会到达三倍,毕竟规模已到。
我们在大陆市占率已到五成,这是健康的占有率,再往上走,连客户都会担心,再讲倍增是不切实际的,但今年全年出货量确定可以超过2亿颗。
未来敦泰的成长会随市场扩大,并扩张到国际客户和非手机的市场。我现在没办法做财务预测,但若从市场面来看,手机、平板市场会持续成长,我们在PC则是从零开始,这会是有利情况。
目前手机客户占敦泰营收比重是85%,平板客户占15%。明年大陆智能型手机会再成长30%,平板计算机则成长70%到80%,敦泰会维持和市场一样的成长率。
敦泰明年在大陆智能手机的市占会维持50%左右;大陆平板计算机市场市占方面,敦泰今年超过10%,明年这类业务是努力重点,希望能达到二成以上。
个人计算机(PC)应用方面,是敦泰刚开始切入的领域。敦泰PC全线产品已准备好了,不仅全部经过Win8认证,也开始导入客户端设计,最快明年第2季或第3季可以看见效益。
未来穿戴式商机也是敦泰重点。我们也扩展大陆以外的客户,积极与国际客户接触,这部分已经开始出货,所以并不陌生,但会在国际客户这一块加强力量。明年可能在台湾、韩国、美国等市场先看到成绩。
外界说敦泰一年可以赚三、四个资本额,我认为那不是长久可维持的情况。从公司经营者角度来看,一家公司每年每股纯益达10到30元,就是很好的表现,这算是我们的期望。
整合产品抢攻in-cell
问:触控芯片产品均价(ASP)和毛利率压力大,明年是否可缓解?
答:明年ASP的压力还是会很大。但我们会持续增加出货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会往高阶新产品走,推出高性能和大尺寸新产品,用来提高ASP的方法有很多。
这个产业的毛利率下滑是不争的事实,明年还是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滑。敦泰出货量若可以做得更大,加上新产品加入,可抵消毛利率下降的问题,将努力维持在40%以上。
问:敦泰的产品线或与客户端是否有整合计划?
答:敦泰明年会有新的产品线,包括LCD驱动IC等产品。我们有共同开发in-cell产品的面板厂,在两岸都有,双方是策略与技术上的结盟,主要是为未来的in-cell产品进行准备,将会推出触控IC与驱动IC的整合型芯片。
这颗整合型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大势所趋,也会是我们短中期的核心竞争力。以产品进度来看,单独型驱动IC已在验证中,明年就会开出,整合型芯片也会在明年量产,但何时看到营收贡献和成果,则要视市场接受度而定。我认为in-cell的起量要等到2015年,只是2014年若不做,就太晚了。
敦泰由触控IC厂的角色来整合驱动IC,并不担心驱动IC厂会推出整合触控IC的产品。
三、郭台铭:大陆该管管企业狂盖液晶面板厂
面对大陆各大厂商不断扩建液晶面板的行为,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表示,即将登场的三中全会应该好好讨论大陆各地方政府狂建TFT-LCD面板厂的现象,如果坐视不管,不只是大陆资源浪费,包括台湾与全世界都会受到伤害。
郭台铭5日出席两岸企业家峰会主论坛,会后受访时指出,大陆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各地都在盖面板厂,估计32寸面板很快就会掉到很低的价格,呼吁即将登场的三中全会应就这种非市场导向的事情进行讨论。
他说,光是8.5代线,最近两、三年开工的,就即将增加六座厂,8.5代线是生产32寸电视面板的指标,他质问:“为什么还要这样盖?”他说,如果投入生产设备的资金是自己的也无所谓,不过“多少8.5代线都是政府拿资金给他们盖的”;他认为,“三中全会应该讨论这个议题,”因为“它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规范。”
媒体追问鸿海集团的4G布局,郭台铭只抛出一句话:“我们会有颠覆性的作法。”至于远东集团总裁徐旭东对他加入4G的批评,郭台铭说:“他是我大哥,他怎么骂我,我都只有听到。”
郭台铭以“两岸携手合作,加速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共创华人经济新世纪”为题进行8分钟演讲。
他首先谈到,最近有机会在北京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中国梦,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他是在台湾出生的中国人,忍不住热血沸腾。
四、欧阳钟灿:液晶面板投资要有“大国心态”
2011年面板价格不断下行,全球液晶面板业创纪录巨亏,而中国的华星光电、京东方、南京中电熊猫等高世代线一投产就亏损,三星、LGD不仅暂停在中国的液晶面板投资计划,还将投资重点全面转向AM-OLED。一时间,国内面板产业再次踏空的观点成为主流。
曾竭力推动国内高世代面板投资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面板行业的亏损是成长中必然经历的阵痛期,中国在面板领域的投资要有战略思维和产业化的‘大国心态’,而不能为一时的亏损而改变。”
面板投资不可急功近利
2011年全球面板业巨亏,与韩国、中国台湾面板行业相比,大陆面板业的形势是否更加严峻?
欧阳钟灿:一直以来,液晶面板产业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三足鼎立,几乎垄断了液晶面板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出货量,将产业话语权牢牢控制。然而,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积极奋进的“蝴蝶效应”使得原来的二国三地格局加速向三国四地的产业格局转换。
纵观全球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史,韩国企业是后进者,它们大致用了10年时间超越了日本企业。现居面板业全球前两位的三星与LG都是经历了多年亏损,才有了后来的超越。中国台湾企业也是后来居上的成功案例,它们在追赶日韩企业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多年亏损,甚至四面楚歌的窘境。
中国面板出现“行业性亏损”是否前景堪忧?
欧阳钟灿:全球液晶面板业有其独特的、客观的产业规律,每隔几年就会出现“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而低谷期的显著标志就是“行业性亏损”。目前全行业正处于由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新一轮低谷期,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这轮低谷期被大大延长,一直延续至今。
这中间京东方、华星等国产面板企业是在“国外企业主导全球液晶行业”的态势下异军突起,它起步和成长时必须要经历亏损阶段,这是中国彩电行业向平板时代过渡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国外的舆论环境对这种“行业性亏损”的反应却与中国的现实大相径庭,例如韩国媒体对韩国显示产业视为“韩国经济的眼睛”而备加爱护。
中国正处在中期工业化进程中,与之相适应的是,我们要致力于建立一种产业化层面上的“大国心态”,要以大投入大产出的战略思维,大力扶持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先进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但是,我国要做这样的大而强的产业,就不要对短期内的亏损和不利而斤斤计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是要重视战略性的投入。
面板业是否将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欧阳钟灿:从宏观环境看,由于全球经济加速探底且增长乏力,持续不断的欧债危机则雪上加霜,全球消费市场下滑明显,短期内经济走势仍不明朗,产业需求增长不如预期。从行业环境看,消费疲软导致行业势态持续低迷,结构性和地区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整体经济景气的恢复,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彻底数字化和新型输入等技术发展对应用的刺激,新的应用与需求层出不穷,未来面板行业的市场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上调关税非常必要
国家准备上调面板进口关税,但很多彩电企业不愿意,如何看待这种博弈的结果?
欧阳钟灿:关于我国适度上调平板显示进口产品的关税,我认为这是国家将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又一项扶持本土产业的政策措施,这有助于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刺激中国彩电整机厂的采购订单由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转向中国大陆。同时,既有助于推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游的国产化配套和新技术研发,也有助于下游的中国彩电、电脑、手机等整机企业更好地占据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从长远来看,提高进口液晶面板关税不仅会使面板企业受益,还将有助于国内彩电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如果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中国企业的这么多条TFT-LCD生产线是否也面临着技术替代?
欧阳钟灿:从技术演变及其关联性来看,AMOLED和TFT-LCD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并不是一种技术替代关系。AMOLED关键的驱动背板仍需要TFT进行驱动,现有TFT-LCD生产线通过少量的改造和设备的增添就能满足未来AMOLED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京东方、天马等企业均已布局AMOLED新型显示,特别是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兴建了中国大陆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中国企业一定要进行AMOLED的前瞻性技术布局。
五、夏普菅野信行:世界上不是只有苹果和三星
夏普今年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大亏损-5453亿日元,面对记者采访,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菅野信行表示,关于合作伙伴,“世界上不是只有苹果和三星。”,面对亏损,夏普也随之抛出了三年复兴计划,并从业务、资金、组织等层面进行变革。
菅野信行向记者表示,希望在2013财年扭亏为盈,最终实现向公司债券市场的回归。公司基本思路是向“可取胜市场和领域”转移经营资源,抛弃单打独斗主义、积极运用联盟,并通过公司治理体制的变革来加强执行力。而对于鸿海、三星、苹果等联盟伙伴,菅野信行也披露了合作进展并就市场传闻进行了回应,其表示,夏普不会过度依赖单一客户。
液晶事业重点以中小型为主
记者:液晶面板业务是最大的亏损源,夏普将如何改善业绩?
菅野:扩大和稳定客户的交易很重要。2012财年夏普液晶面板的重点客户从5家增加到6家,2013财年将进一步增加至9家,希望2013财年9家重点客户占夏普液晶面板销售额的五成。具体的新增的是哪些客户,从商业角度不可对外公开,业界有各种猜测,是比较接近的。此外,龟山第2工厂的开工率预计在4-6月提高到80%以上,并在下半年以及年底逐渐接近100%。
记者:夏普规划了五个方向的新产业减少对于液晶的依赖,液晶事业占比会不会弱化?
菅野:夏普已确立了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安心工程、教育等5大新领域。在2015年的液晶销售额依然占据很大比例,我们不准备一下子缩小很多。从结构来讲,未来重点是中小型屏为主。因为6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主要是由和鸿海合作的其它工厂运行,其销售业绩未纳入夏普的计算对象。
已解决到期债务问题
记者:夏普今年将有债务到期,将如何解决所需资金?
菅野:2013年6月,夏普将有3600亿日元的联合银行贷款到期;2013年9月,夏普要偿还2000亿日元可转换的公司债;2014年3月,300亿日元普通债券到期;2014年9月,1000亿日元普通债券要偿还。其中,在3600亿日元的债务中,三菱、瑞穗两家日本银行已同意对夏普贷款延期至2015年偿还,这其中有500亿日元没有使用;上述两家日本银行还同意追加融资额度1500亿日元,两者加在一起,夏普已具备偿还今年9月2000亿日元债务的能力。
记者:“抛弃单打独斗主义、积极运用联盟”,能否具体说明?
菅野:我们考虑活用EMS(电子制造服务)代工。不会所有产品代工,首先要考虑大宗商品的,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与其我们自己制造,不如用代工来节约成本。关于销售,也可以考虑联盟,比如在日本国内,我们与一家电动厂商针对机器人领域进行销售合作,另外,在日本夏普和骊住集团也在进行合作做智能家居控制的项目。
没有新裁员计划,鸿海若提出新计划会考虑
记者:夏普在三年复兴计划中,是否有裁员计划?
菅野:关于裁员,2012年,我们已经在日本国内动员了2960人的自愿退休,到此为止裁员已经完成。2013年以及在整个三年复兴计划中,包括中国在内,夏普没有新的裁员计划。
记者:和鸿海的入资谈判在协议期内没有结果,目前相关事宜进展如何,是否将终止谈判?
菅野:目前鸿海这边没有新的进展,夏普也没有新的计划。接下来的时间,如果鸿海提出新的合作方案,我们也会认真地有诚意地考虑。
记者:有报道称三星将追加投资,以扩大在夏普的持股比例。夏普与三星是否有扩大该方面合作的计划?
菅野:关于三星追加注资以及夏普是否接受的传言完全不是事实。
记者:有传闻夏普计划出售南京工厂给联想,因为鸿海阻挠交易没有顺利进行,请问该事件的进展如何?
菅野:首先不是鸿海从中阻挠,跟鸿海的合作也在按照一定程序合作谈判。而和具体商家的合作进展,公司暂不能披露。
我们向苹果提供产品,但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苹果。以前苹果占比较高。今后夏普会考虑更多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三星,也包括正在谈判的其他公司。世界不是只有苹果和三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更多用户使用夏普的中小型面板。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在和三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某一天我们发现给三星供货数额在夏普整体销售中占比很重,对方销售一旦出现波动,对于夏普就会有影响,我们也会减少向三星的供货比重,这是从商业角度平衡各个客户端的问题。苹果占比高了,我们会减少,但是我们不会故意减少对某个客户的销售额的。
换句话来说,从商家整体平衡的立场,我们希望把产品卖给更多客户。把某个比重大的客户压下去,并不会让整个销售额上升。
六、乐视网贾跃亭:超级电视三年内销量五百万不是难事儿
“激活你的互联网基因”、“每天都在长大”这是超级电视开关机时的屏显,也是贾跃亭所掌舵的乐视网的核心理念,而这背后的大势则是当传统遇到互联网,当硬件公司面临着被互联网企业吞并旳风险。
抢占客厅
超级电视两年后后销量可过五百万
先让我们来看看贾跃亭在其微博置顶的一段内容,通俗说是一段广告:
全球首款4核1.7G、全球速度最快、由超级组合(乐视+富士康+夏普+高通)打造的超市电视,不仅是电视,更是基于大屏的完整生态系统。两倍性能一半价格,¥6999,让世界级品质60寸大屏成客厅标配。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性能最强大硬件怪兽,改变家庭互联网生活方式。
这条微博的发布时间是2013年5月7日,当时这还只是一个预热。
7月3日中午12点,1万台乐视TV·超级电视X60在乐视商城开售,仅用49分钟即被抢购一空。
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7月份,在总计16个彩电主流品牌中,超级电视X60销量15075台,在60寸电视市场销量第一,份额占35.23%,单型号销量比排名第二高约2.6倍,LETVX60成为月度销量冠军。而在电商B2C领域,7月月度彩电零售额排名中,乐视以14.85%的占比,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海信12.75%、创维11.82%。
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办公室进门一角摆着四台乐视电视,且不间断的工作,旁边并列着一圈布艺沙发。办公室正中是办公桌和书架,视线再转过去则是一整扇落地窗。
窗外天高云淡,贾跃亭描述了超级电视进万家后的场景:让家人重聚客厅,为电视挽回已经流失的用户;还能够让人们从看电视转向“玩电视”,并拥有家庭的智能数字终端,让家庭生活进入大屏智能时代。
为了打破渠道制约,8月29日,国美-乐视超级电视定制新品发布会”传出的消息是,国美将通过“定制、集采、包销”形式,利用国美1600家门店、国美在线及国美销售网,一年内计划销售10万台乐视TV·超级电视。乐视将为国美定制型号为GX60和GS39。
9月份,乐视还将推出47寸超级电视新品,型号或为S47,定价3999元。
贾跃亭说,至今超级电视没有投一分钱的广告,他认为营销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最终还得靠产品驱动。
不过,贾跃亭置顶的那条微博的转发数已经超过51万,评论数超过5.8万。
目前而言,超级电视的硬件仅仅是微利,贾跃亭说只要超级电视能够销售过20万台就已经会产生利润了,如果过百万台是极高的广告价值,如果到了500万就会成为第一收入来源。
笔者:500万这个数量级能实现吗?
贾跃亭:不是特别难的事儿。
笔者:有时间节点的预期吗?
贾跃亭:我们到500万也就两三年。
笔者:如果到了500万台,你们产能会够吗?
贾跃亭:产能不是问题,现在硬件的代工产业已现在已经产能过剩了,包括富士康产能都不满。
摆在贾跃亭面前的现实是,为了抢占客厅,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智能电视的竞争,行业间的厮杀在所难免。
9月2日未来电视+康佳推KKTV;9月3日TCL+爱奇艺电视发布;9月5日小米电视;9月9日华数阿里彩虹盒子;9月15日创维阿里推出创维阿里云电视……
在贾跃亭看来,在飞速发展智能电视领域里,产品是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引领用户需求为导向在随时演进的。因此,在推出一个产品之后要迅速收集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的迭代,要完成快速的升级换代裂变成长,才能让你的用户体验保持在最高水平。
乐视的杀手锏或就是那500多的技术员工、用户在设计和研发上的深度参与以及其基于互联网智能设备的完整生态系统。
123456789
很多公司死于专注
眼下,贾跃亭可以很轻松和坚定的和你描述的乐视生态,但最开始他宣布要做硬件的时候,反对意见占了上风。
有人说互联网公司不应该做硬件,应当专注,产业链一定要分工,但四五年前贾跃亭就给公司管理层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下,尤其是社交化的互联网时代下,这种整合要比专注更加重要,很多公司是死于专注了。诺基亚[微博]正是其中最悲惨的前鉴。
与此同时,他还相信,所有颠覆性的战略99%的人都是反对的。
贾跃亭说,我们从平台到互联网的业务,再到硬件的业务,甚至到软件,整个LetvUI系统完全是乐视自己研发的。
“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之前嘲笑乐视,认为“9·19”(颠覆日宣布推出超级电视)的时候公司股价跌了40%,乐视做电视了是疯子,有病,没人认为你能成功,股价狂跌,随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大家觉得好像有点儿正确的,股价又往回涨,我们甚至超过优酷+土豆了,现在最起码有一半的人认为乐视模式或许是对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质疑的。”
在媒体的报道里,贾跃亭更多是以颠覆者的形象示人,但他却从来不“出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开会、讨论、测试以及给自己的产品“挑毛病”。
产业链的打通以及乐视生态的塑造必然会触碰很多行业和公司的奶酪,包括监管。但贾跃亭说,监管有风险,但是不会灭掉你。
战略框架既定,下一步便是整合。贾跃亭向笔者表达了其有意并购的信息。
而乐视网也于近期公告称拟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且公司股票已经停牌,于2013年10月8日恢复交易。
而当国内市场趋稳后,乐视还将图谋海外市场,贾跃亭说已经开始规划,第一步是全球的华人市场,第二步才是非华人市场。
七、刘步尘:OLED电视将于7年内终结平板电视
除智能电视外,今年OLED电视也很红火。如果我告诉你未来5—7年平板电视将走向终结,你会相信吗?这是个正在发生的事实。
6月27日,三星宣布在韩国销售55英寸曲面OLED电视,并计划将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消息称,三星OLED电视最快将于9月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此前LG电子(中国)人士透露,将于8月份在中国发布OLED电视新品,下半年在中国上市销售。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OLED电视销量5万台,2014年60万台,2016年将达到700万台,未来5年将以10倍速递增。
经历一番犹豫之后,三星、LG终于下决心加速推广OLED。目前,全球OLED格局是,韩国遥遥领先,日本紧随其后,中国按兵不动。
业界预测,由于韩日企业鼎力推广,OLED市场有望提前启动,OLED时代到来的速度将大大超乎中国企业的想象。
面对OLED强势崛起,国内彩电企业的心态令人忧虑,一些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暂无OLED计划,重心仍是4K”。
当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厉兵秣马OLED之时,中国彩电企业集体失声,与推广智能电视的高调形成巨大反差,个中缘由令人费解。
实际上,熟悉中国家电行业的人士,对此并不觉得意外。
国外对OLED立项研究大约始于2000年,本土彩电企业2005年之前基本处于不关注状态,更无实质性投入。随着OLED技术的进步,中国企业开始跟踪、收集相关情报,但大多数企业仍无实质性进展。
目前,媒体关于中国企业与OLED的报道甚少,且多数有始无终。仅见的报道有:
2008年,长虹与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7.05亿元在成都兴建OLED项目,从事OLED显示屏、模组及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项目进展如何,未见后续报道。
还有京东方关于投资兴建OLED生产线的消息。2011年8月30日,京东方A发布公告,称已与鄂尔多斯市政府、东胜区政府及北京国资委旗下北京昊华能源公司签署第5.5代AM-OLED生产线和能源建设项目的框架协议。
时隔一年之后的2012年8月16日,京东方A又发布公告,称8月14日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巢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8.5代生产线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意味新一条8.5代液晶面板线将在合肥上马,该项目总投资285亿元。
以上两个关于OLED的投资项目,均未见后续报道。
再就是2012年“两会”期间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称,将于2013年中兴建一条4.5代OLED中试线,但未见进一步报道。
止于目前,媒体尚未有关于创维、康佳、海信等彩电企业与OLED的任何消息。
一般认为,国内大多数彩电企业在OLED上无实质性积累,所谓“有OLED技术储备”不过是自欺欺人,中国企业在OLED上与国际企业差距在8年以上。
然而,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彩电企业面对OLED迅速崛起仍执迷不悟。当媒体不断传出韩日彩电企业加紧布局OLED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却是中国企业这样的说法:“OLED显示技术只是在手机等一些小的屏幕使用,要变成大屏幕彩电产品还需要很长时间。另外,OLED成本高、耗电、寿命短在技术上还没有完全解决”,“OLED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对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又太低”,“对消费者而言OLED几乎没有任何性价比”,“OLED上市的消息对4K的售价无任何影响”,凡此种种,都是刻意回避OLED对现有电视格局即将形成的冲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8年前中国企业喋喋不休的那句话:“CRT电视好日子还长着呢”。
还有更扯的,有人居然搬出激光电视来否定OLED。某彩电大佬说,只有激光电视才是电视的终极方向,理由是“激光电视不需要屏幕”。殊不知,激光电视根本就不是什么新玩意,你知道“全球彩电之父”汤姆逊是怎么落得委身于TCL的吗?就因为汤姆逊撇开液晶、等离子,转身开发激光电视,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实际上,激光电视的最大障碍倒不在于造价昂贵(也许销量上去成本能降下来),在于激光电视无法细线光源与显示器一体化,无法实现电视自由移动,而OLED的最大优势,恰恰在于让电视自由移动(即可穿戴电视)成为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彩电企业以4K为借口拒绝发展OLED,意在掩饰其尴尬处境。须知,4K只是电视发展的一个子方向,OLED才是大方向。4K完全不可以与OLED等量齐观,就像儿子永远也不可能和父亲站在一个辈份上一样。还有,OLED电视本身就可以做成4K电视,那种把4K电视和OLED对立起来的说法,不是出于对电视技术的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未来的大屏幕OLED电视将采取曲面设计(CRT电视也是曲面,显像管向外凸起),显示屏向内呈现弧度,因此,OLED被称为“后平板电视”是不准确的。
随着OLED普及,以LCD、PDP为代表的平板电视时代将宣告终结。
平板电视(液晶与等离子)取代CRT电视用了大约8年,我预测OLED电视取代平板电视的时间会缩短至5—7年。
中国企业应抓紧时间行动,不能再等了!
八、利亚德李军:LED显示屏不做贴牌不打价格战
2013年7月26日至8月3日,A股市场整体低迷,但专业从事LED应用产品研发及销售的利亚德5次强势涨停,分外引人注目。
引爆点可以追溯到7月25日,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亚德)发布了多款LED新产品,其中包括两个“全球之最”——全球最大的288英寸4K高清LED电视,全球间距最小的1.2mm间距LED电视面板,均为全球首创的重大技术创新。相比于液晶及背投电视,小间距LED电视具有大尺寸、无缝拼接、高效节能、亮度高且可调、广视角、超长使用时间等突出优点,其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
在LED行业,技术门槛低、产能过剩的阴云已经笼罩太久。而利亚德小间距LED电视作为高端LED产品的代表,让投资者眼前一亮。
事实上,利亚德并非名不见经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流光溢彩、惊艳海内外的LED画卷和梦幻五环,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块户外巨型LED屏,均出自利亚德。
而利亚德开拓海外高端市场之路似乎也颇为顺利,目前其海外客户包括2012年韩国世博会、美国休斯顿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并即将入驻美国NBC广播公司、花旗银行香港总部等等。
“在全球小间距LED电视市场,我们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领创者!我们的占有率超过80%。”利亚德董事长李军说,“最重要的是,利亚德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我们拥有该细分领域核心技术的全部专利。”
利亚德北京总部座落在颐和园附近一个朴素陈旧的大院子里,与上市公司的地位不甚匹配。但大学老师出身的李军似乎不太在意:“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7.1%,比业内平均水平高出了3、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办公条件简陋些不算什么。说到底,不断创新的产品,才是企业最好的名片。”
不做贴牌不打价格战
上个世纪80年代,李军还是中央财经大学一名年轻的经济学讲师。热血沸腾的他,曾在一个冬日骑着自行车到北京市政府,递上自己用数学模型分析的北京产业结构,并因此得到青睐,受邀为北京市厅局级干部做报告。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某次展会上,他与其他合作伙伴从一家台湾LED企业身上发现了商机。他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先是代理该公司产品,随后在1990年开始从事LED显示屏的生产和销售,并在1995年创立利亚德公司及其品牌。
“当时大陆的LED产业不是落后,而是零。”李军回忆道。他是大陆进入LED行业最早的几个人之一,之后摸爬滚打至今。
空白意味着机会。利亚德从做证券交易大厅的显示屏起步,到了1998年,利亚德已经是国内LED显示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
2003年至2006年,利亚德与久负盛名的比利时巴可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巴可利亚德”,生产全彩LED显示产品。“跟巴可合资的3年时间,我任总裁,在管理思想、市场营销、质量管控上都学到很多,如今回过头看,仍心怀感激。”李军说。
2006年底,李军离开“巴可利亚德”,决心做好自己的利亚德。他的思路很明确——不打价格战,不做贴牌。
“中国有一两千家LED生产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打价格战只会让毛利率不断下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学经济的李军很清楚品牌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做代工,那命脉永远在他人手里。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的估值惊人,长远来看,我们必须有自主品牌,才能创造超高的效益和持久发展。”
李军认定,创新的自主研发是利亚德的唯一出路。“所谓的产能过剩,从来都是技术含量低的才会过剩,高技术别人做不出来的,哪里会过剩。”但这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研发的方向,二是巨额的投入和缓慢的收益。
根据多年的市场经验,李军认为未来市场需要的是LED灯间距越来越小的产品。
李军押宝在LED上最大的理由,在于尺寸和成本——LCD最大只能做到110寸,LED可以有更大的尺寸;4块54寸大小的LCD(即108寸),成本不是原先54寸的4倍而是100倍以上,而108寸LED拼接成本也就不到54寸的4倍了。
凭借多年的市场嗅觉,他决定投入小间距LED电视的研发。巨大的投入和缓慢的收益,对于一个成长期的企业而言,需要魄力和勇气。研发过程的漫长和不确定性也曾令李军倍感痛苦。
“一个LED灯1块7毛钱,一台电视需要上百万灯,算算一台电视是多少钱?”李军说,“仅仅是小间距电视面板的制板厂,我们就先后找了十几家,才找到一家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前后历时四年多,第一代不成熟的产品只能报废。”
为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李军设立了非常有力的激励机制,给予研发人员股权和期权,留住了在该领域积淀十几年的人才,从而为研发提供了强大动力。
经过摸索,利亚德小间距LED显示产品的点间距在短短的数年间实现了三级跳,从4.0mm点距进一步缩小至2.5mm、1.9mm和1.6mm点距,并首创了目前的全球首台最小的1.2mm微间距LED电视面板。
李军将这一成功归结为“1个明确目标+1000多次试验+6年研发历程+3个强劲同盟”——利亚德小间距LED电视集聚了台湾亿光的LED灯、美国Ti的半导体芯片和小米科技的智能电视技术。
目前利亚德拥有近200项专利。在李军来看,这才是利亚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创新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力
在研发上的专注与创新,让利亚德成功地抓住了几次重要的机遇,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08年,利亚德凭借稳定的质量和超高的性价比在奥运会LED项目上中标。
为了奥运会,利亚德的产品经历了真正的考验。在水里浸泡3天以测试防水性能,通过特殊设计确保承重,保证各种沉重的设备能够在上面安全移动。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控制,实现短时间拆卸和组装。
奥运会的亮相是利亚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利亚德顺利承建了世博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全运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三大火车站等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LED应用项目。
由于LED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利亚德渐渐放弃微利的低端产品,定位在中高端方向。目前,利亚德在印度、欧洲、美国、南美都建立海外驻点,部署全球战略。
谈到未来,李军认为创新不仅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的出路。
“当下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一方面,成本的提高令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如东南亚、印度以及非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逐渐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在高端市场上,由于中国过去在技术创新上重视不够,导致技术先进性、产品品质各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李军说,“但我们能感觉到,中国领导人在战略上已经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并正在政策、市场、资金支持方面,积极部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地使中国创造在国际中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李军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只要研发创新走在前面,中国的产品在很多细分领域是有竞争力的,即便是在全球高端市场。就拿LED产业来说,通过多年的研发,我们已经在打破国外高技术产品的垄断,甚至有了最先进的产品。小于2.0间距的LED大尺寸电视,全球只有我们一家在做,从而抢占了先机。即便像三星那样的大型企业,要进入该领域也绝非一朝一夕。”
他说起一个真实的例子,当德国某知名汽车公司的一位董事在总部研发中心看到了中国生产的小间距3D显示屏时,为其效果所震撼,颇为诧异:“怎么会是中国货?”其工程师回应:经过在全世界一年的考察,我们确定他们的小间距显示屏质量和效果最好!
“我相信,未来如果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的创新企业会走得很快,而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驱动力。”李军对此表示乐观和期待。
九、创维总裁杨东文:谁反对拥抱互联网,谁下课
今年49岁杨东文和25岁的创维集团,正站在传统家电与互联网的十字路口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次,杨东文遇到的对手却是新面孔。今年上半年,乐视、小米以智能电视的角度切入家电行业,阿里巴巴、爱奇艺也相继与传统彩电企业结成联盟。
互联网巨头正如潮水般涌入电视市场
今年是杨东文在创维的第十三个年头。一年前,他升任创维集团总裁,正式成为这家家电企业的掌舵人。财务出身、对数字极为敏感的杨东文发现,整个产业和对手,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根据创维6月在港交所发布的2012全年业绩,创维仍然是国内传统彩电市场的老大。2012年创维彩电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主要产品为平板电视,其中LED液晶电视销量达840万台,同比增长一倍多。3D电视和云电视等细分产品的销量也在快速增加。
但智能电视这一概念的兴起,带动了一系列变局发生。乐视电视、小米电视相继推出,互联网企业以黑马之势杀入家电领域,确切的说,这一次冲击甚至可能毁掉包括行业龙头创维等在内的传统家电产企业的根基。
关注各行业发展格局的人常常会发现,行业里原有的竞争者只是在分食蛋糕的大小,但不会将整个蛋糕打碎或者搬走。但跨越领域而来的革命者则不然,他们可能会抹去掉传统产业公司存在的理由。
乐视、小米以“不靠硬件赚钱”的方式强势杀进来,家电行业的“老公司”完全不知道这一战会演绎到何种程度。2000年的家电价格战还有迹可循,有线可守,但这一次,杨东文说,他甚至想过这些互联网企业“下一步极有可能采取直接免费送电视机的方式”。
这虽然有些耸人闻听,但也绝非毫无可能。只要找到足够好的软件和服务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就敢把硬件成本无限制压低。
自己革自己的命
2013年9月10日,杨东文和创维跨出了迈向互联网的第一步。在与阿里巴巴联合举办的发布会上,创维携手阿里推出了酷开系列智能电视,最低售价1999元。据了解,这一价格,已经接近了产品成本的最底线。对于一向以利润为考核目标的创维来说,这不是一个笑得出来的决定。
一年前,杨东文曾拜访过小米智能电视负责人王川,并对双方的合作表达了兴趣。但最终,由于小米的模式没有给硬件产品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双方没能走到一起。
故事的演进颇让人感慨:一年后,小米电视以2999元价格推出,而创维随后把价格拉低至1999元。谁更狠?
“我不做,其他人也会做。”杨东文的回答很淡然。经历过2000年那场惨烈的家电价格战,杨东文很清楚这个行业里,都是怎样的一群对手。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家可能将电视作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设备的一种显示终端,甚至是配件产品。这就意味着,如果由互联网企业来主导智能电视的发展,传统电视厂商的位置将会变得非常危险。
“电视机今后就是一台显示器。”一位互联网行业人士给出如此的观点。
当跨平台间的传输、播放成为刚需时,任何替代电视附加功能的产品都会出现。这会导致电视机的功能和定位发生根本变化——在家电企业眼中,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内部的变革
“创维需要变革。”杨东文平和又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来,创维一直走得稳稳当当,当互联网浪潮席卷过界的时候,杨东文对公司内外拉动了警报。
他甚至意识到,这可能是决定创维未来命运的一次战役。
“创维有三万八千人,船头向哪个方向转,转多大的角度?一步走错都会带来麻烦。”当变革成为必然的时候,如何将影响和风险降到最低,是杨东文必须考虑的问题。尽管互联网对传统电视行业的侵蚀来势凶猛,但作为防守反击的一方,更要掌握好时机火候。
理清内部观念、统一思想是变革的基础。杨东文要求从他本人开始,包括创维核心领导层,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颠覆性的革命影响力。一次,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的技术负责人来到创维深圳总部,被创维相关部门的高层怠慢了,听到这件事后,一向温和的杨东文大发雷霆。
“杜绝以老大自居的心态。”他在内部反复强调。
与互联网合作,向互联网学习
电视机如何将“互联网”上的内容吸收而不是成为互联网的配件,是传统彩电企业保障自己地位和未来的根本。
从阿里巴巴到爱奇艺,创维开始与多家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互联网人士做产品有他新的思维,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杨东文表示,在阿里与创维合作的智能电视项目里,经过半年磨合,已经解决了电视在支付上的瓶颈,将电视购物也进一步融入其中。
“视频、游戏将成为智能电视未来产生现金流的两大应用,支付的体验做到极致后,才有赢利的基础。”创维一位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
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是杨东文所欣赏的。在借鉴了一系列好的宣传和营销之后,杨东文也会时常反思,哪些互联网的东西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的。
例如,是否完全复制乐视、小米靠内容赚钱的商业模式,杨东文就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家电企业完全照搬这一套会有很大风险。“智能电视如今的商业模式、现金流还不能够支撑硬件的物理成本。中国移动(微博)这些运营商每个月的话费收入足够支撑手机价格的时候,它就会把手机送给你。但智能电视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渠道的冲击与平衡
产品的变化随即迎来的是销售模式上的变革。乐视、小米进入智能电视采取的“饥饿营销+网络销售+成本控制”打法,无疑借用了互联网的营销和销售模式。这也是创维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酷开”电视时,选择电商渠道的最初考虑。
但这一模式起初便引发创维线下销售人员的不满和反对。杨东文坦承,公司和行业保持了20年的传统渠道销售模式,很难一时间就完成改变。
“以创维为例,我们有一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原来都很光彩。未来电商渠道如果发展了,这一部分会不会变成包袱,对我们来讲压力非常大。”作为总裁,这是杨东文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电商模式非走不可。杨东文把问题剖析开来,讲给员工和高层:即使创维自己的线上销售不去冲击线下渠道,其他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不是也已经对传统彩电的销售模式、分销网络带来了影响吗?
换句话说,这是大势所趋。
但传统渠道依然是家电企业的生命线。在经过对现有框架的分析思考后,杨东文选择了一条平衡之路。针对线上和线下的不同渠道,创维用不同的品牌和产品来区隔,而不改变原有的组织架构。同时,线上与线下渠道的销售考核和提成仍保持不变。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局,创维也开始加强运营平台和部分强调客户流量项目的建设。
“谁反对拥抱互联网,谁下课。”采访最后,杨东文表达了他的决心。今年49岁杨东文和25岁的创维集团,正站在传统家电与互联网的十字路口上。
这就是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