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透明导电膜市场最后的胜利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3年对触控面板市场是一个非常具重大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起,触控面板产业开始全面检讨、试验性的采用ITO薄膜的替代材料,即非ITO薄膜材料(AgNanowire、MetalMesh、AgMesh、AgHalide、银纳米粒子等)。
目前为止,触控面板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ATM以及导航机等屏幕尺寸较小的设备上。但最近随着在一体电脑、电子白板、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开始采用触控UI,但由于屏幕越大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会增加,因此透明电极的电阻值变得更加重要。
目前在透明电极上广泛使用在透明的氧化铟上涂覆锡的ITO(IndiumTinOxide),但使用ITO涂覆在玻璃基板上的时候起电阻值一般能达到50~60欧姆,而涂覆在薄膜基板的的话,量产产品最多能达到100欧姆以内的电阻值。
如触控面板采用电阻值比ITO薄膜低的ITO玻璃,在20~30英寸产品上可充分实现触控功能。但玻璃式的触控面板具有重厚、设计自由度低以及易破碎的风险,再来大片(sheet)式的生产工艺存在着生产性低等诸多缺点,因此触控面板产业为了替代玻璃,正在尝试多种努力。尤其在大尺寸的屏幕上不太适用采用电阻值高的ITO薄膜,因此已开始在大尺寸屏幕采用ITO薄膜替代材料(事实上,与其说这为了替代ITO玻璃或者薄膜,不如说是替代又沉又不便使用的ITO玻璃更为确切)。另外,由于ITO上的铟属稀土类金属,供应有限且价格昂贵,而这也是欲替代ITO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触控面板的价格正持续快速下滑,对光学特性的要求也较过去宽松许多。因此,各触控面板相关企业在摸索规格与成本兼顾的方案,进而影响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结构上发生诸多变化。过去外挂式触控面板大部分仍以GG(Coverglass+ITO玻璃感测器)方式或GFF(Coverglass+2张ITO薄膜感测器)方式占据着,而目前则采用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低成本、优异的光学特性、重量与厚度方面更加有利的诸多结构方式产品。简而言之,藉减少ITO感测层结构来达到降低或减少工艺、材料费以及厚度。代表性结构如下:GG、G1/G2、GFF、GF2、GF1、G1F、in-cell/on-cell等。
由于这些市场变化因素,预计未来ITO薄膜在面积方面的需求将被替代性薄膜替代,以及感测层结构的变化使得ITO薄膜的整体成长率将逐渐萎缩。另外,由于在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ITO薄膜产线投资,因此ITO薄膜的价格也将快速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