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代价:华星光电扩产面板遭质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些天,华星光电成为了话题中心。在整机市场萎缩、面板供过于求的背景之下豪置244亿元上马一条新的8.5代线。激进扩张、不考虑市场的承载能力、不顾及股民的利益。寥寥数语,一个好大喜功的企业形象跃然纸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腹黑的说法,就是华星光电在学习京东方大肆圈钱。
中国股市里圈钱的企业太多,公众难免戴着有色眼镜,对企业的一言一行进行“有罪推定”。华星光电母公司TCL集团对于市场的质疑不做任何回应,这更加重了股民的猜忌和心理负担。
有媒体罗列了一组数字,市场的面板需求量和目前的供给量以及未来的供给量。在冷冰冰的数字之下,中国面板企业盲目投资的定论似乎成立。实际上对于一个产业的判断,拿数字说话是没有十足把握的,因此经常出现历史性的误判。在粗钢产量达到1亿吨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忧心忡忡产能是否过剩以及如何化解,结果我们低估了中国城镇化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当我们的粗钢产量突破7亿吨的时候,回过头看1亿吨时的调控,不知作何感想。也许当前的钢铁产能是过剩的,也许未必如我们所料,惟有市场才能给出真正准确的判断。因为市场上的价格是捕捉了所有供求信息的价格,会调动产能随着经济周期自动地调整。调整的过程中会有滞后反应,供求不会总是恰到好处地均衡,但那只无形的手会鞭策企业去及时调整,因为这是企业内生的动力。因此,研判中国面板业是否产能过剩,定论尚早。
中国内地液晶面板产业十年来扮演了一个矛盾集合体的角色—为了提升国家的工业化和技术装备水平,即便亏损惨重,也不得不继续投资,进行大规模扩张。此外,在承受着巨大亏损的同时,这个产业还必须对“过剩论”、“OLED替代论”做出解释。中国面板企业不仅要学会等待从亏损到盈利的市场周期,也要接受公众从质疑到接受漫长的心理周期。“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华星光电要学习的还很多。